(3)昆虫多样性丰富
昆虫有33目296科2134种,其中昆虫纲29目274科2017种,蛛形纲4目21科117种。在区系成分上,东洋区成分1164种,东洋-古北区成分535种,多区成分309种,全球广布成分126种。保护区昆虫多样性丰富,阳彩臂金龟(Cheirotonus jansoni)和戴叉犀金龟(Allomyrina davidis)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宽尾凤蝶(Agehana elwesi)、豹眼蝶(Nosea hainanensis)、双突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火步甲(Carabus ignimetalla)等12种昆虫列为三有动物。对于区域昆虫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大型真菌资源
大型真菌有10目34科195种,保护区内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有不少是珍稀种类,如正红菇、亚稀褶黑菇、环孔菌、褐红炭褶菌、隐孔菌、银耳、灵芝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保护真菌资源,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5)土壤和树体微生物资源
保护区土壤和树体微生物主要有12目18科55种。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是细菌和放线菌的优势属;土壤丝状真菌优势属为木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和曲霉属等。植物内生真菌以无孢目、拟青霉属、拟茎点霉属和青霉属为优势属。小单孢菌、拟茎点霉、常现青霉、互隔交链孢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4 总结
保护区分布在闽江两侧区域广阔,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造就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境内海拔相对高差大,植被和动物存在较明显的垂直分异。沟谷溪涧、山脊山坡交错棋布,形成多种多样的小地形。在汤下沟谷中还能见到南亚热带的片段景观。戴云山脉和鹫峰山脉水热资源的差异,在这个交接带形成新的组合,产生多种多样的自然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区内生物种类较为丰富。
但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上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一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经过保护区,从而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影响。其次,在保护区管理上由于保护区范围较大,且人手不足,区内存在自然村较多,周边社区居民群众进入保护区活动频繁,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林鹏,李振基,徐育生编.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林鹏主编. 福建植被.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朱元鼎.福建鱼类志(上、下卷)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两栖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爬行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7]盛和林,大泰司纪之,陆厚基.中国野生哺乳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