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测得的土壤样品中铅的含量(Pbt)以及相应位置菠菜中铅的含量(Pbc)分别取自然对数:土壤样品(Pbt)的自然对数值X,称为“样本甲”、菠菜样品(PbC)Y称为“样本乙”。对于样本甲,由表2.1-1可得:
, , ,, 
其中: ---自然对数的平均值。
R=0.43, P= -0.86, 满足第一个条件,则网格土壤Pb含量分布遵从对数正态分布。详见表2.2-1《回归方程式系数计算一览表》。
对于样本乙,由表2.1-1可得:
, , , S= =0.0110,
其中: ---自然对数的平均值。
R=0.83,P=-0.42,同理可得各网格内菠菜中Pb含量分布也遵从对数正态分布。详见表2.2-1《回归方程式系数计算一览表》。
2.2.2样品分布类型讨论通过以上计算,从表2.2-1《回归方程式系数计算一览表》中可以看出:.
①该样本菜地土壤中Pb含量分布遵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
②该样本菜地菠菜中Pb含量分布也遵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
③土壤环境中Pb的含量和菠菜样品中Pb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落在同一网格内,表明该菜地土壤环境中的Pb的含量与相应网格菠菜中Pb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铅含量与菠菜中铅含量比值约为56:1。
④样品菜地土壤Pb含量遵从对数正态分布,与漳州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分布规律略有差异。2000年漳州市环保局、农业局组织了对漳州市农业土壤环境重金属背景调查,重点调查九龙江流域土壤。获得了调查区域内不同地点、不同土质、不同耕作方式的604个土壤样品的检测数据,提交了《漳州市农业土壤环境重金属背景值研究及应用》科研成果,较客观的反映九龙江流域的土壤环境背景值,课题获得2000年获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Pb在漳州市农业土壤环境重金属背景值分布类型遵从对数亚正态分布。产生差异的原因与采集土壤样品的范围、土质和耕作方式有关。
⑤土壤样品中Pb的检测均值(44.63mg/kg),高于福建省土壤环境中Pb含量(33.5 mg/kg)及漳州市农业土壤环境Pb(水稻土)背景值含量(17.56 mg/kg)。
其原因在于样品菜地位于九龙江畔的诗埔村境内,紧邻324国道,横跨在国道两侧,受到汽车含铅尾气和施肥方式的影响历时较长。汽油中通常加入抗爆剂四乙基铅,汽油中铅的质量浓度为200~500 mg/L;虽然近年来,市面上汽油已换成无铅汽油,但在广大农村仍有不少汽车使用含铅汽油。样品菜地324国道为通往广东的交通干道,高速公路通车前,越境的车辆只有经324国道,因此常年机动车流量较大,即使在高速公路通车后2009年统计车流量也达到平均2542辆/小时,历史上机动车含铅汽油尾气的沉积影响比较严重。
另外,郊区蔬菜基地传统上就有施用城市垃圾肥料和农家肥料的习惯,城市垃圾和农家肥料成分比较复杂,尤其是城市垃圾肥料重金属残留更为突出,经多年的积累也是导致土壤中的铅含量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沉积在土壤中的外源铅大都停留在土壤表层,由于耕作、生物作用等原因,其中部分转化为植物有效态铅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但是大部分还是残留下来。交通干线两侧土壤中含铅量具有沿道路两旁呈带形分布的特征;该样品菜地位于324国道两侧带形分布区内,也具有类似的分布特征。
样品菜地位于漳州市郊区,属于农业比较发达的区域,相对于漳州市其他县区的商品蔬菜种植历史更为悠久,复种指数也比较高,导至样品菜地土壤中重金属Pb含量高于漳州市土壤背景值。
2.3网格内土壤Pb含量(X)和菠菜中Pb含量(Y)相关性探讨2.3.1两组样本相关性讨论方法用回归计算方法,采用统计学中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将测得的土样中铅的含量(样本甲)以及相应位置的菠菜中铅的含量(样本乙)分别取自然对数,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
---回归系数
---回归常数
X---土壤样品中铅含量的自然对数,X = LnPbt
Y---菠菜中铅含量的自然对数, Y=LnPbC



计算结果详见表2.3-1《回归方程式系数计算一览表》。
2.3.2计算参数的估计由表2.3-1,用最小二乘法求其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具体如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