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处理时间对果实菌落去除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ClO处理有助于提高果实表面菌落去除率,效果与浓度大小成正比。

2.2ClO处理对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贮藏期间,果实的硬度一直呈下降趋势。所有处理的果实硬度均显著大于对照(P,其中20mg·L的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贮藏结束(180天)时,对照硬度为6.88kg·cm,50mg·L和80mg·L处理果的硬度分别比对照高5.67%和5.95%,与对照差异显著(P,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适宜浓度的ClO处理可较好的保持果实的硬度。

可滴定酸对于水果品质有较大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ClO处理果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0mg·LClO处理的更为显著(P)。贮藏结束时,50mg/L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比对照(0.09%)高75%。可见,50mg·L的ClO处理即可保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
2.3ClO处理对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从图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整个贮藏期间ClO处理组呼吸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贮藏至第120天时,对照与处理均出现呼吸高峰,各处理呼吸高峰均低于对照,其中50mg·L呼吸峰最低。处理对果实的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在明显降低峰值,而不改变呼吸高峰出现时间。在所用浓度范围内,50mg·LClO处理降低呼吸效果最好。

从图4可以看出,贮藏前期果实产生的乙烯量
较少,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乙烯释放速率逐渐上升。在100天时,处理和对照都出现了乙烯释放高峰,且变化趋势一致,处理的峰值远低于对照。50mg·LClO处理对降低乙烯释放速率的效果最显著(P),为对照的果70%。
整个贮藏期间中,处理果实乙烯释放变化较对照平缓,适宜浓度的ClO处理有抑制果实乙烯生成,延缓果实衰老的作用。

2.4ClO处理对果实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的影响
由图5可知,在冷藏期间,虽然各处理的失重率均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贮藏结束时,对照果实失重率为3.58%,3种处理与对照失重率接近,处理与对照的果实无显著差异(P>0.05)。
腐烂指数越大,表示果实腐烂越严重。由图6可见,在冷藏6个月后,除20mg·L外,其他处理的腐烂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腐烂指数逐渐降低。80mg·L处理的果实腐烂指数仅为对照的14.13%,说明ClO处理对果实冷藏期间腐烂指数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2.5ClO处理对果实POD和PAL活性的影响

由图7可知,处理和对照的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即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对照和处理均在入贮后60天出现高峰,各处理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P。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果的P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处理对果实POD活性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mg·L处理的POD活性下降较其它处理慢,这与贮藏末期50mg·L处理的品质较好是一致的。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果的P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果(P。
图8显示,果实在贮藏期间,PAL活性基本呈先上升,达到高峰后又开始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后期,处理的PAL下降速度比对照慢。对照和处理均在贮藏后100天活性达到最大值,50mg·L处理的峰值比对照高14.68%。处理改变PAL峰值的大小,但未推迟高峰出现的时间。在贮藏末期,处理的PAL活性均高于对照。50mg·L处理效果最显著(P。
3讨论
ClO能杀死细菌及其它微生物是因为它能快速地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使其分解,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本试验结果表明,ClO处理可显著去除果实表面的菌落,这与和董晓庆等的研究结果相符。谭伟和杜金华研究也表明处理时间对果实菌落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因此,选择适宜浓度的ClO,即可达到较好的菌落去除效果和经济效益。
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发现适宜的ClO处理可较好的保持果实的硬度,有效延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这与在杏、猕猴桃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试验中50mg·L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并没有出现在葡萄上,较高浓度处理对果实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果实种类的差异。
呼吸强度是表示组织新陈代谢大小的标志,随着呼吸作用时间的延长或呼吸强度的增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质增加,果实的品质变差,贮藏时间变短。乙烯加速果蔬的成熟衰老,降低耐贮性。本试验证明:适宜浓度ClO处理可抑制呼吸强度,降低乙烯释放速率,这与对油桃、葡萄等的处理效果类似。在果蔬贮运中,由于蛋氨酸等代谢作用而氧化分解为乙烯、二氧化碳等造成果蔬成熟衰老的物质,适宜浓度的ClO处理可以阻止蛋氨酸分解为乙烯,且破坏已经形成的乙烯,对延缓果实的衰老起到一定作用。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