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澳洲青苹苹果不同采期果实的生理状态差异较大。本试验选用澳洲青苹5个不同采收期果实。常温(20±1℃)条件下不同采收期果实采后生理。但果实冷藏中后期虎皮病发病率极高。
论文关键词:澳洲青苹苹果,采收期,采后生理,虎皮病
澳洲青苹 (Malus domestica Borkh.cv. Granny Smith)是加工、鲜食兼用的苹果优良品种,该品种虽然耐贮性较好,但果实冷藏中后期虎皮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商品价值。国外研究报道认为澳洲青苹果实虎皮病的发生与采收期和乙烯作用有关〔1~3〕,国内尚未见有关该品种在虎皮病方面的相关报道。本试验选用澳洲青苹5个不同采收期果实,研究在常温(20±1℃)和冷藏(0±0.5℃)条件下,不同采期果实的品质、耐贮性及虎皮病发病规律,以期为澳洲青苹苹果适期采收以及果实贮藏保鲜提高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供试的澳洲青苹苹果采自辽宁省绥中县前所农场一管理良好的山地果园,每7d采一次,共采5次农业论文,分别为2006年9月27日(简称Ⅰ)、10月4日(简称Ⅱ)、10月11日(简称Ⅲ)、10月18日(简称Ⅳ)和10月25日(简称Ⅴ),即盛花后142天、149天、156天、163天和170天,果实盛花期为当年5月7日,每个采期采150kg果实,采完后立即选大小基本一致、无病虫害、无硬伤的30kg果实放入(20±1℃)条件下进行常温贮藏试验,其余果实放入(0±0.5℃)条件下进行冷藏试验,冷藏果分别于翌年1月27日、3月27日、5月27日果实刚出库和在20℃放置7d时测定,所有果实均用0.02mm厚PE袋挽口包装(防止果实失水),相对湿度为85%~90%怎么写论文。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果实去皮硬度(53205型数据可输式硬度计,意大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R-101α折光仪,日本ATAGO公司);可滴定酸含量(酸碱滴定法);乙烯释放量(GC-2010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虎皮病病情指数分级和计算参照胡小松等〔4〕方法;腐烂率(%)=腐烂果数/调查总果数×100;水心病病果率(%)=水心病果数/调查总果树×100;〕淀粉染色溶液配制及指数计算参照王瑞庆〔5〕方法;种子颜色指数。
乙烯释放量检测条件:FID检测器,Rt-QPLOT毛细柱,载气、燃气和助燃气分别为N2、H2和空气,柱温80℃,进样口温度100℃,检测器温度180℃,进样量1mL,外标法定量。
种子颜色指数分级和计算:1级:种子乳白色;2级:种子<25%浅褐色;3级:种子25%~50%浅褐色;4级:种子50%~75%褐色;5级:种子>75%褐色。
种子颜色指数=[∑(种子颜色级数×粒数)/(总粒数×5)] ×100
1.3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采用STATGRAPHICS Plus(StatPoint Technologies,Inc.United state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差异法(LSD)进行显著性测验农业论文,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 澳洲青苹采收时果实品质变化
澳洲青苹苹果不同采期果实的生理状态差异较大,果实采收越早,硬度和酸含量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固酸比越小,种子颜色和淀粉染色指数也较低;随着果实采收期的推迟,硬度和酸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升高,果实品质和风味较好,但果实水心病病果率逐渐增加(表1)。
表1 澳洲青苹采收时果实品质
Table 1 Effects of harvest date on fruit quality
采收期
Harvest date
|
硬度 Firmness
/kg.cm-2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Soluble solidity content
/%
|
可滴定酸
含量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
|
固酸比Solidity-acid ratio
|
种子颜色
指数
Seed color index
/%
|
淀粉染色
指数
Starch index
/%
|
水心病
病果率
Water core incidence /%
|
Ⅰ
|
8.37d
|
10.27a
|
0.970d
|
10.6:1
|
62.0
|
2.13
|
6.67
|
Ⅱ
|
8.00c
|
10.30a
|
0.935cd
|
11.0:1
|
73.0
|
2.60
|
13.3
|
Ⅲ
|
7.85bc
|
10.94b
|
0.902c
|
12.1:1
|
85.0
|
2.73
|
20.0
|
Ⅳ
|
7.64b
|
11.78c
|
0.844b
|
14.0:1
|
90.0
|
2.87
|
26.7
|
Ⅴ
|
7.09a
|
12.35d
|
0.792a
|
15.6:1
|
93.0
|
3.00
|
40.0
|
注:表中不同字母为0.05水平的差异。下同。
Note: The differentletters stand for P≤0.05 respectively. The same below.
2.2 常温(20±1℃)条件下不同采收期果实采后生理
2.2.1 果实乙烯释放量
从图1可以看出,澳洲青苹果实常温条件下贮藏60d,采期Ⅰ和Ⅱ的乙烯释放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未出现乙烯高峰;采期Ⅲ第34d进入乙烯跃变期,第54d出现乙烯高峰,峰值为17.27μL.kg-1.h-1;采期Ⅳ第18d进入乙烯跃变期,第46d出现乙烯高峰,峰值为19.03μL.kg-1.h-1;采期Ⅴ第14d进入乙烯跃变期,第38d出现乙烯高峰,峰值为19.32μL.kg-1.h-1。贮藏60d期间,采期Ⅰ-Ⅴ果实的平均乙烯释放量依次为1.90μL.kg-1.h-1农业论文,1.69μL.kg-1.h-1,6.08μL.kg-1.h-1,10.99μL.kg-1.h-1和11.98μL.kg-1.h-1怎么写论文。结果表明,相对晚采果实(采Ⅲ-Ⅴ)的平均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早采果实(采Ⅰ-Ⅱ),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乙烯高峰出现时间相对较早,但采收期对乙烯峰值的大小影响不大。

2.2.2 果实品质
以采期Ⅰ和采期Ⅴ果实为例,同果实刚采收时一样,常温贮藏60d,采期Ⅴ果实硬度明显低于采期Ⅰ,采期Ⅰ果实相对硬度较高;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固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果实腐烂发生时间较早,而且腐烂率相对较高(表2),早采(采期Ⅰ-Ⅱ)果实虽然未发生腐烂,但整个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和风味较差(酸涩),相对晚采(采Ⅲ-Ⅴ)果实虽然采收时和贮藏期间品质和风味相对较好(果肉脆,酸甜),但贮藏时间相应缩短农业论文,耐贮性差。
表2 常温条件下贮藏60d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变化
Table 2 Effects of harvest date on fruitquality stored for 60 day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采
收
期Harvest date
|
硬度Firmness
/kg.cm-2
|
相对硬度﹡Relative firmness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ity content
/%
|
可滴定酸
含量Titratable acid content
/%
|
固酸比Solidity-acid ratio
|
腐烂情况
Decay condition
|
Ⅰ
|
7.50c
|
89.6
|
12.05a
|
0.601
|
20.0:1
|
60d时果实未腐烂
|
Ⅱ
|
6.90b
|
86.3
|
12.42ab
|
0.561
|
22.1:1
|
60d时果实未腐烂
|
Ⅲ
|
6.70b
|
85.4
|
12.56b
|
0.488
|
25.7:1
|
第54d果实开始腐烂,60d时腐烂率20%
|
Ⅳ
|
6.47ab
|
84.7
|
12.57b
|
0.488
|
25.7:1
|
第47d果实开始腐烂,60d时腐烂率30%
|
Ⅴ
|
6.02a
|
84.9
|
13.63c
|
0.456
|
29.9:1
|
第40d果实开始腐烂,60d时腐烂率40%
|
﹡相对硬度指贮藏后果实硬度相当于采收时硬度的百分比(下同)。
﹡Relative firmness was percent of fruitfirmness after storage to firmness at the harvest time. The same below.
2.3 冷藏(0±0.5℃)条件下不同采收期果实虎皮病和采后生理
2.3.1 果实虎皮病
从表3可以看出,推迟采收期能明显抑制澳洲青苹苹果果实贮藏中后期虎皮病的发生。以采期Ⅰ和采期Ⅴ果实为例,采期Ⅰ果实自9月27日贮至次年1月27 日(120d)出库时虎皮病指数已达19.5%,而采期Ⅴ果实出库时(92d)未发生虎皮病,从库存时间上看,后者贮藏时间比前者少28d;但采期Ⅴ贮至3月27日(152d,图2)出库时,果实虎皮病指数也只有16.25%,仍低于采期Ⅰ在1月27日出库时果实的虎皮病指数;贮至5月27日时,采期Ⅰ(240d)果实虎皮病指数已高达71.15%,显著高于采期Ⅴ(43.65%),由于此时采期Ⅰ和Ⅱ果实虎皮病发病程度较重,不但果皮褐变,果皮之下果肉细胞也被破坏而褐变,导致果皮下陷和皱缩,此时虎皮严重的果实开始腐烂。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农业论文,各采期果实的虎皮病逐渐加重,但晚采果具有相应缩短库存时间的效应,因而在同一出库时间下相对晚采果虎皮病发病程度显著低于早采果。
表3 采收期对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指数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harvest date on superficial scald index of ‘Granny Smith’apples after storage at 0℃ and 7 days at shelf life conditions at 20℃
采收期
Harvest date
|
调查时间 Investigate time
|
1月27日
|
3月27日
|
5月27日
|
出库时
Shelf-life beginning
|
货架7d﹡
Shelf-life
7 days
|
出库时Shelf-life beginning
|
货架7d﹡Shelf-life
7 days
|
出库时Shelf-life beginning
|
货架7d﹡Shelf-life
7 days
|
Ⅰ
Ⅱ
Ⅲ
Ⅳ
Ⅴ
|
19.5
5.0
0
0
0
|
70.0
60.0
50.0
47.5
30.0
|
41.25
38.75
37.50
33.25
16.25
|
75.0
70.0
58.75
56.25
50.0
|
71.15
79.35
45.0
53.57
43.65
|
90.15
90.9
76.16
73.75
72.5
|
﹡指果实从冷库(0℃)取出后,常温(20℃)条件下放置时间(下同)。
﹡Fruits were taken out from 0℃ andbalanced for shelf-life day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same as below.

2.3.2 果实乙烯释放量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同一出库时间来说,随着货架时间的延长(2d、5d和7d),5个采收期果实乙烯释放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对于不同贮藏时期来说(1月27日→3月27日→5月27日),5个采收期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尤其采期Ⅰ和Ⅱ果实的乙烯释放量下降较明显。果实贮至5月27日货架5d和7d时,采期Ⅲ、Ⅳ和Ⅴ的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采期Ⅰ和Ⅱ,可能由于此时采期Ⅰ和Ⅱ果实虎皮病发病程度较重(见表3,货架7d时虎皮病指数高达90%以上),果实组织已死亡,使果实产生乙烯作用减弱怎么写论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