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旅游论文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思考_培养规格

时间:2011-06-1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这表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旅游体验活动本身的理解。对旅游体验场的构造。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旅游体验,体验场
 

一、引言

旅游业未来的增长势头和发展前景一片看好,不容质疑!最简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人们有钱后,工作之余休闲便是头等大事,而旅游算得上是最好的休闲方式。不少国家政府要员成为本国国际旅游营销的说客,目标就在于努力去分割这个巨大的旅游蛋糕。

中国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广宇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灿烂多彩的民俗风情,旅游产业前景更是光明。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年接待国际旅游者达1.37亿人次,创汇1000亿美元,将成为世界旅游第一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世界旅游组织,1995)。

庞大的旅游产业需要旅游人才来支撑。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酒店的增加,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达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人才的短缺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质”上,目前中国旅游业最缺的就是优质人才。

本科院校是培养优质人才的摇篮。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旅游教育整体规模迅速膨胀。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我国仅仅有215所院校开办有旅游专业,旅游专业在校生总共49022人;1995年培养规格,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数为622所,旅游专业在校生总共139260人;到2004年,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数又增加到1195所,在校生总数达到330000人(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然而,“人才稀缺”与“教育膨胀”依然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对于旅游教育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市场上紧缺优质人才,而本科生就业却没有着落。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直面中国的旅游教育现状,探索其中的症结和解决途径。固然,矛盾的产生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但是长期以来,未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极有可能是问题的根源。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才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只有它能解决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谋求教育与市场供求两方的对接。因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高校制订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入手,探讨中国旅游教育的一些问题,为推动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二、直面中国旅游教育

我国大学本科旅游专业教育则是起步于1980年,以杭州大学招收全国首届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为标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十多年来,旅游高等院校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中国旅游本科教育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凸现在我们面前:

(1)本科人才不好用,在人才市场上甚至不如专科层次(乃至高职层次)的本专业学生更有竞争力。不少企业认为本科生缺乏职业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行为规范不足),职业能力不够(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少,陈旧,脱离实际,缺少人本意识)。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招聘主管,表现出对后者的青睐,对前者的冷漠。这表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2)行业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很少留在旅游企业,即使在本行业就业,往往也是流失严重。据有关人士对一些旅游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汪剑明,2004)。旅游本科毕业生的业界低就业率以及高流失率现象与旅游行业蓬勃、迅速发展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这种现状对国家、旅游行业和旅游本科教育发展的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与行业而言,跳槽率超过一定水准,会导致这个行业大量压缩人力资源投资,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人才建设。同时,会导致用人政策的改变培养规格,熟练工或具有实践经验的应聘者会备受关注,有潜质的无经验人员,会被挡在行业的大门之外。与高校教育而言,人才流动固然是正常现象,但过高的流失率和过低的行内就业率是对自身教育特色与教学成果的一种否定,会极大损害教育声誉。就国家而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严重浪费。

(3)缺乏核心能力,使得旅游专业本科生在旅游企业的招聘和使用中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其所能从事的工作,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而旅游专业的学生却难以明显优势去竞争其他专业领域的相应工作。这就形成一种单向替代性的局面: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旅游行业各部门可以替代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而旅游本科毕业生缺乏替代其他专业类学生的能力。这种示范效应给后续的学子们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旅游院校招生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流失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使旅游院校的办学处于一种更加尴尬的境地。

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院校、学生、行业、环境等各个方面),但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实应该是院校。从院校方面来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明显滞后可能是其中最直接、最为重要的缘由。旅游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我国的旅游教育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实际上,对于旅游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没有明确的定位。虽然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暂且不论这个培养目标的科学性问题。就教学实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也远未达到这一目标的要求。仅举一例,据马波(1997)调查:57.1%的本科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教材过于浅显,深度不够(其中还不乏一些陈旧、误用,甚至谬误的理论)。

然而,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滞后这些问题,又都归结为一个根源:对于旅游管理的核心问题认识不到位,从而使得旅游学科缺乏“独特知识”,专业产品(学生)也就缺乏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旅游管理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旅游管理的独特知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明确回答,就不可能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更不可能生产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因此,探究旅游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成为本文不可规避的问题。

三、旅游管理的核心问题

对于核心问题的思考、认识和理解,构成一门学科的独特知识。学习掌握一门学科的独特知识,是构建本专业产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而,也只有明确专业的核心问题,才可能会大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问题。专业培养目标不涉及掌握专业独特知识的要求,就会显得宽泛。

旅游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必须明确旅游的本质内涵。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旅游本质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作为旅游学界的刚入门者培养规格,探究这个问题真有点自不量力。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又不得不去思考,并试图回答,因为这是对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初开始,旅游是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被加以认识和研究的。百年之前,马里奥蒂就已经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申葆嘉,1996)。固然,旅游的经济影响和经济收益,是旅游极为重要的一面,但是,旅游天生并非与“MONEY”有关。因此,旅游经济本质论的观点已被多数学者所抛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之后,旅游文化本质论、仪式本质论等诸多观点相继问世,甚至出现“诸子百家”的局面。这种状况延续至今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转。由于缺乏对学科核心问题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旅游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大杂烩。由此引发的是研究人员大杂会,相互交流成难题;课程设置大杂烩、不着边际,(戴上旅游外衣)的经济学课程、地理课程、文化课程、管理课程、外语课程(如,旅游英语)、心理学课程(如,旅游心理学)。。。。。都可能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核心课;课程建设上大拼盘、搞复制,缺乏专业核心概念,缺乏专业理论逻辑线索,缺乏专业核心知识。用这些缺乏独特学科知识的大杂烩去培养本科生,自然只能培养出所谓的“通才”。这样的通才不可能具有竞争优势。

之所以对旅游本质认识不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认识的角度问题。上述各种观点都是从现象去认识旅游,而不是从旅游来认识现象。看到的是旅游引起的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而未能触及现象背后的旅游本质。旅游天生就属于个体精神层次的异域休闲活动,是一种以获得愉悦,逃避烦恼,追求新奇,超脱生活的休闲方式。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并非旅游的本质,而只是旅游由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演变过程的附属品。旅游作为精神层次的活动,是一种非功利、体验性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演变成为一种现代的消费方式,披上了功利的外衣,但是其本质从未改变。正如笔者的另一项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那样,即旅游是个人以旅游场为剧场旨在满足各种心里欲求所进行的短暂休闲体验活动(龙江智,2005)。

由此看来,旅游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创造性地管理使得旅游者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质量。这是涉及到三个方面:其一,对于旅游体验活动本身的理解;其二培养规格,对旅游体验场的构造;其三,旅游体验过程的管理问题。前者包括旅游体验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它是如何形成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体验结果如何测量?它对于个人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构成了旅游体验理论,但遗憾的是尚没有专著论述这些问题,相关教材更是一片空白。旅游体验场的构造相关理论,构成了旅游体验的供给知识,是指导各种类型旅游景区整体建设的理论。虽然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关于旅游景区建设的专著,但是视角上都或多或少脱离了体验的视角,更多的是从功能、景观的角度来加以构建的。旅游体验过程管理实际上就是旅游体验需求与旅游体验供给对接时,如何引导、控制和管理的问题,这些理论应该成为旅游体验管理的内容。可惜的是,它也没有问世。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探讨——以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为例
下一篇论文:北京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_产品营销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旅游论文
最新旅游论文
读者推荐的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