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旅游论文

中国传统村镇旅游发展研究二十年历程与展望_研究历程

时间:2013-05-30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本文就1989—2010年学界对传统村镇旅游的研究历程作出分析,认为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如下:(1)文献数量大,重复多,缺少先进性;(2)理论深度不够,缺少一般性的理论和规律的总结;(3)没有多学科的深度结合;(4)方法论不清晰。
论文关键词:传统村镇,旅游发展,研究历程,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周庄、宏村和同里等一些传统村镇旅游的名声鹊起,目前中国传统村镇旅游发展已经走过二十年历程,相关研究也随着这一过程不断扩展加深。

1 概念界定与研究概况

1.1概念界定

(1)古村(镇)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古村(镇)就是那些上朔源头在明清之前、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的村寨聚落。但学术界却对此存在异议研究历程,争议的焦点即是在如何定义“古”字上。刘沛林(1997)[1]认为古村(镇)是古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镇);丁怀堂(2007)[2]认为只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的村(镇)即为村(镇):一要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被记忆在这个村庄里面;二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个遗存包括物质的,还包括非物质的;三要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四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历史文化名村(镇)

历史文化名村(镇)是由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设置的一种保护制度,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提出了历史村镇的概念,即保存文物特别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村庄。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又对此概念作了进一步完善,认为历史文化村镇是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论文提纲格式

(3)传统村镇

刘沛林(1997)[1]将古村镇与传统村镇进行对比,他认为二者基本是等同的,只是提法不同而已。陆林(2006)[3] 认为传统村镇是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研究历程,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清代以前建造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重大影响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纪念物、遗址等,基本风貌保持完好的村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村镇、历史文化名村(镇)和传统村镇在概念上存在这样一种关系:传统村镇可以涵盖所有历史时期中保存完好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村镇。历史文化名村(镇)是由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从众多传统村镇中评选出来的被专家认定为具有重大保护和纪念意义的传统村(镇)。古村落在时间上有一个区间限制,即明清之前的传统村(镇)。如图1-1所示:

 

图1—1

 

 

 

古村(镇)中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镇)的部分。

文本框: 古村(镇)文本框: 历史文化名村(镇)

传统村镇

旅游发展

1.2研究概况

本文以古村(镇)、历史文化名村(镇)、传统村镇为关键词,从1989—2010年由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库所收录的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和旅游类等中文期刊中进行搜索,相关涉及的文献共932篇,其中学位论文38篇(硕士论文35篇,博士论文9篇)。

从时间区间来看研究历程,中国传统村镇旅游发展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之前,针对传统村镇的研究大多从建筑、艺术、景观等方面探讨其历史、艺术及文化价值,专门就其旅游发展做出相关研究的几乎没有;1999—2003年之间,宏观性基础研究阶段,由刘沛林、阮仪三、陆林等人为代表,开始专门针对传统村镇旅游如何开发规划,从宏观层面就开发原则、建议、方法等提出见解;2004—2010年,拓展思考阶段,相关文献大量涌现,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都就之前的成果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2 研究内容分析

2.1传统村镇旅游资源特点及价值研究

保存完好的传统村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物化体现研究历程,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夏健(2000)[4]从水系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形态和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三方面分析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吴晓勤等(2001)[5]从地理环境特征、物态环境特色、文态环境特色、建筑工艺特色等四个方面对皖南传统村镇价值进行了总结。阮仪三等(2002)[6]认为江南水乡古镇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同一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密切的经济活动形成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规划思想与经济规律的完美结合。卢松等(2003)[7]从村落选址和设计、聚落形态、民居建筑、祠堂和牌坊、徽州古典园林、乡土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就皖南传统村镇旅游资源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文提纲格式。习罡华(2006)[8]以庐陵文化的缩影永和镇为例,从实物遗存和文化精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永和镇的内涵包括物质角度的陶瓷文化和农耕文化,精神角度的“文章节义”文化和儒道释融合的包容文化。张华龙(2010)[9]从基础教育的视角出发,认为古村落中保存完好的宗族文化、人居文化、民俗文化和村落文脉等还对现代人的精神文化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历史、道德、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

另一方面,朱晓明(2001)[10]最早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传统村镇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探。汪清蓉(2006)[11]以广东佛山大旗头古村为例研究历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从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条件、现状条件三方面构建了古村落综合价值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2.2传统村镇旅游开发研究

2.2.1产品开发设计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是传统村镇旅游研究领域中成果最多的一项内容。我国较早对传统村镇进行旅游开发研究的有杨载田(1993)[11]、陆林(1995)[12]、崔进(1999)[13]等,早期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开发原则、开发总体思路等宏观定性描述上入手,探讨我国传统村镇的开发策略。

朱国兴(2002)[14]认为传统村镇旅游适宜以家庭、亲友为单位采取自助游、半自助游方式,并依此设计出不同产品类型。吴文智等(2003)[15]根据体验经济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对古村镇旅游产品进行体验化开发的思路。陈腊娇等(2005) [16]分析了诸葛八卦村村民自主开发模式和郭洞古生态村政府投资开发模式,得出村民自主开发模式是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应天煜(2006) [17]在比较了西递“内源式”和宏村“外源式”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依据旅游经营权的归属提出了古村落旅游“公社化”开发模式。朱桃杏等(2007)[18]分析了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群和以同里、周庄为代表的江南六大水乡古镇的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机制,总结出了中国传统村镇旅游发展阶段理论,为传统村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合发展提供了启发。

孙艺惠(2009)[19]提出了乡村景观遗产地的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历程,并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王帆(2009)[20]认为景观展示是古村落旅游产品中的核心部分,从游客感知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IPA数理统计分析了陕西党家村古村景观展示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策略论文提纲格式。邵秀英等(2010)[21]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提出古村落旅游地现状问题的核心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社区核心利益之间的矛盾,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对古村落旅游地开发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2 开发存在的问题

传统村镇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开发问题。李丽雅等(2003)[22]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指出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存在商业化气息太重、旅游容量饱和、产品雷同等问题,提出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发展应加强古镇保护,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研究历程,推进古镇联合发展。彭兆荣(2007)[23]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秀水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情形为例,阐述了现代生态旅游给地方“家园生态”纽带可能造成断裂的后果,通过金钱和权力所实现的现代旅游,可能会给“自然生态”带去“人为生态”的异化。李慧等 (2007) [24]以西递村为例,指出旅游推进了古村落现代文明发展,但也带来了其传统文化的丧失、扭曲及社会伦理失范等负面效应。朱桃杏等(2007) [25]将我国传统村镇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核心问题归纳为三点:即新区建设与传统村镇“空壳化”的矛盾;遗产保护与传统村镇功能实用化的矛盾;传统村镇景区面积局限性与旅游人数增长的矛盾。宋瑞(2010)[26]分析了中国古村镇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化”,即产品同质化、过分商业化、文化空心化和矛盾复杂化,并指出产生“四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古村镇旅游在景区和社区的自我角色定位上存在误差。

2.3 传统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及保护研究

历史文化资源是传统村镇旅游发展的基础,对其保护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较早的成果多来自于对宏村、西递等著名古村镇的保护实践的经验总结(如刘沛林(1998)[27] 、吴文智(2002)[28]、江五七(2003)[29]等)。阮仪三(2003)[30]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田喜洲(2004)[31]对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索,提出应加强其环境保护、古建筑保护、“废墟文化”保护、综合保护和进行古镇保护宣传力度研究历程,并对巴渝古镇进行了分析。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郑州市开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文:中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_文献综述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旅游论文
最新旅游论文
读者推荐的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