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时间:2017-12-09  来源:  作者: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1.3.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或心功能Ⅳ级者经治疗转变为Ⅱ~Ⅲ级者;③中医诊断为心力衰竭,于我院心力衰竭诊疗常规方案中属稳定期者;④年龄40~75岁;⑤受试者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排除标准①能增加病死率的因素,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梗阻型心肌病、未修补的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压塞、肺栓塞、有明显感染,以及没有控制的高血压等患者;②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者;③过敏体质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近1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消除诱因,控制钠盐摄入,依据疾病类型及个体差异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以及治疗伴随的其他疾病。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填写生活质量评价表,在院内从Ⅰ期运动康复开始,逐渐过渡到Ⅱ期运动康复。患者要熟悉一些客观和主观运动强度指标,如脉搏测定、自感劳累分级法等的运用。院内Ⅰ期运动康复采用步行训练,最初1周内进行步行训练,运动宜采取间歇形式,根据个人的脉搏、自感劳累度,开始运动时每2~3分钟休息1min,运动时间可从1~2min逐渐增加至6min以上。运动应为低水平的,靶心率比立位休息时心率多10~20次/min,开始几天,不超过休息心率5~10次/min,并由固定1名主治医师及2名护士每天上午帶领学习八段锦。在病情稳定、功能贮量增加以后,运动强度可逐渐增加,可过渡到Ⅱ期运动康复。出院后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如患者病情、个人体质、目标心率、自感劳累度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其中第一种为单纯八段锦康复,第二种为八段锦与步行相结合,第三种为八段锦与慢跑相结合,并给予日常生活指导,行综合风险和运动风险评估,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评价患者运动后血压、心率、自感劳累程度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运动处方。期间于入组后2周及1、2、4个月评价患者的一般情况,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处方,共观察6个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而有效的目标心率=(负荷试验中的最大心率-静息心率)×0.6(或0.8)+静息脉率。服用血管扩张剂和运动时间应尽量错开,以避免血压下降等危险。

1.5观察指标

1.5.1NYHA心功能分级根据患者自觉活动能力观察治疗前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确定疗效标准。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足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或心功能较前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2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患者在平直的走廊里尽可能快步行走,测定6min的步行距离。

1.5.3中医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订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者;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而<70%者;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论文:返回列表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