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会计信息是一类特殊商品,其生产具有“不能完全控制”的属性
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受到严格控制和检测,产品质量几乎不受外界干扰,但会计信息作为特殊商品其生产过程中受的干扰因素很多,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信息商品“生产”的质量不能完全由“生产者”完全控制,因而客观上也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而会计核算的原则、准则、方法又是相对稳定的,加之会计本身是反应性的,而且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运动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还包括可能发生的,这导致反映价值运动的会计信息与价值运动所处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不一致,这使得对会计信息的生产质量不可能是“完全控制”的,必定产生了会计信息反映上的误差和失真免费论文网。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完全控制”使得会计信息对价值运动的反映存在误差,市场愈是不稳定,误差就会愈大。例如“坏账准备”这样的账务处理与可收回债权的精确度较低,从而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再如,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重置价值严重背离、存货的价值与现值不一致。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我国许多资产市场并不活跃,所以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准则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使得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有了更多的不可控制性。会计核算对象中存在众多的不易确知、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需要借助于假设、估计,比如:负债的估计、费用的跨期摊配、成本结构等都会有近似的结果,这些主观性因素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生产的不可控制性。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不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同步,造成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诸多不可控的因素,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存在。
六、加强会计德治,减少造成会计失真程度
通过对会计信息商品的五种属性的分析,会计信息失真有其客观理由,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这些客观因素,可以通过明确产权,同时加强会计德治自我服务性,加强道德方面培养,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经济学强调了人的理性,但同样重视道德的力量,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发展中从科斯、诺思到柯武刚和史漫飞都注意到正式制度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当正式制度出现疏露与误导时就需要包括道德在内的非正式制度的支持才能保障契约的有效运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达成了共识,健康的道德理念与规范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诺思就曾指出道德等非正式制度能够约束和淡化机会主义倾向,有效克服搭便车问题,使违犯规则的可能性变小。
加强会计德治除要着力营造会计德治的氛围和大力强化道德教育外,还要通过构建会计德治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如建立完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全国互动;建立以会计法制和会计道德为基础的利益连动机制。此外加强处罚力度,鼓励消费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会计信息作为一类特殊商品,最有效的打假力量不是来自行政管理等监管部门,而是消费者中的受害者。总之,会计信息商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有失真的必然性,但追求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每个会计人员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加强道德方面的培养和德治能够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
参考文献
[1]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朱星文.会计治理论[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范英杰.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6,(6).
[4]付磊.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7, (12).
[5]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J]. 会计研究,2007,(3).
[6]王雄元.自愿性信息披露:信息租金与管制[J]. 会计研究,2005,(4).
[7]周丽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2).
[8]Wilbur G.Lewellen, Taewoo Park, Byung T. Ro. 1996. Self-serving behavior in managers′s discretion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ecis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1, 227~251
[9]Michael Kirschenheiter and Nahum D. Melumad. 2002. Can “big bath”andearnings smoothing co-exist asequilibrium financial report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 Vol. 40. No. 3, 761~796
[10]Gregory s. Miller. 2002. Earning performance and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40. N0. 1, 173~2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