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实现自动播出后,每个节目都可以精确到秒,可以很方便的调整节目时间和栏目长度,可以对节目进行准确的预报,并且播出结束后还记录下实际的播出时间,以便与设计时间对比分析,为节目编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硬盘播出网,设计
1.当前背景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作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正以锐不可挡之势,迅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给包括广播影视在内的许多行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是各个电视台追求的共同目标,它渗透到电视台摄、录、编、播各个环节,使电视节目的生产和管理迈进新的时代。
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声音和图像质量,极大地扩展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资源,拓展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使广播电视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节目服务,而且还可以提供电子政务、教育、金融、生活资讯等各种信息服务……可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制作和播出上的广泛应用,电视设备正向着系统自动化、数字化、固态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采用视音频录制、存储、编辑、播出系统以其良好的性能,适中的价位,亲切的人机界面,优越的升级能力,为广大电视台提供了从模拟到数字平稳过渡的良好途径。广播电视正在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方向转化。一个全球电视广播的数字化时代已经来到。
2.节目播出实现自动化可行性论证
2.1劳动强度小
实现自动播出前,值班人员劳动强度大、紧张程度高,每天面对几十盘播出带,每盘仅几分钟,值班人员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时刻刻准备换带,有时连接电话都不得不中途挂断,常被听众及领导指责为“不礼貌”或“态度恶劣”,对单位声誉影响很坏。
实现自动播出后,所有节目都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并且由编排人员安排好节目单,值班人员只需监听,甚至可以无人职守,播出工作则由自动播出系统自动完成,使得现在的值班成为一项很轻松的工作。
2.2安全稳定性好
实现自动播出前,常常因为磁带、磁头、绞带等原因造成无法播出,维护起来技术要求高、修复时间长,会造成长时间播出中断或该节目无法播出。
而实现自动播出后,节目都是提前编辑好,播出时稳定性好,出错率低,基本上能做到长时间无故障播出,即使出现问题,维护起来也十分方便,只需重新运行播出软件或重新启动电脑即可。
2.3播出时间准确
实现自动播出前,只能靠一盘盘的录音带的长度来估计播出时间,特别是比较长的节目误差更大,根本无法计算每个节目的实际播出时间。
实现自动播出后,每个节目都可以精确到秒,可以很方便的调整节目时间和栏目长度,可以对节目进行准确的预报,并且播出结束后还记录下实际的播出时间,以便与设计时间对比分析,为节目编排提供科学依据。
2.4节目编排方便
实现自动播出前,节目编辑十分麻烦,那怕仅仅是动一个几秒钟的广告,或增加、删除、换位置,都要把整个时段的节目重新录制,工作量十分巨大,并且每录制一次,效果都会下降,还要赶时间,以保证在播出前录制好。
实现自动播出后,节目编排变得十分简单快捷,可以将一条节目插入到任何位置,甚至可以一次插入多条,并且可以边播边排,这些都可在瞬间完成,十分灵活,工作量很小。
2.5播出成本低
实现自动播出前,至少需要二台录放机,还要许许多多的磁带,再加上对磁头和机器的维护,播出成本昂贵。
实现自动播出后,全部播出工作可以由一台工作站完成,成本只相当于一台录放机,且无需磁带,维护起来也很简单,基本上不需要什么费用,所以播出成本十分低廉。
3.设计原则和系统构成
为了实现电视台全面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在系统整体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根据业务流程,使自动化播出系统包含采、录、编、播等各个环节,达到一体化,因此,要覆盖全台的各个编播业务部门;(2)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针对采集、录制、编辑、审片、管理、节目编排及播出、存储等工作环节,考虑硬盘播出的功能和性能;(3)根据播出形式,如:直播、录播、点播方式或是混合方式,来设计自动化播出系统,使之满足工作的需要;(4)系统要有一定的扩展性,能够扩容,尽可能采用标准组件、接口和配置;(5)系统要安全可靠,并便于管理和使用,同时要考虑系统的备份和恢复;(6)视频资料要考虑存档和共享。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认为,自动化播出系统应采用“一次设计、分步实施”的总原则。在一次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各种使用要求,从而系统性地来构架这一系统。可以按照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的方式,参照电视台业务的特点来设计和建设这一系统。
4.结构化布线技术的应用
为了满足全台范围对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布线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一次实施。由于自动化播出系统实际是一套计算机网络系统,布线系统应采用结构化布线(即综合布线)技术。物理上应采用星型的布线方式,垂直干线采用多芯光缆,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芯光缆应分两条路由敷设。水平布线可采用五类非屏蔽或超五类屏蔽双绞线,敷设到每个机房的双绞线至少要两条。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水平线缆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高速、宽带的传输通道(超五类双绞线,100米内超过150Mbps),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另外,光缆除了敷设到技术区之外,同时也应敷设到编辑区,可接入编辑区的配线室或微机室,通过编辑区原有的信息用综合布线系统(考虑新建大厦应已有此系统)可以直接接到记者编辑的桌面。这样,记者编辑将来就可在其办公室进行音频资料和节目的编辑和审听了,甚至部分节目的制作也可在记者编辑的办公桌前完成。
因此布线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系统建设的前期就必须进行全面设计统筹考虑,否则将来还得改造。
5.网络设备的选用
为了能将各个工作站和服务器有机地连接起来,网络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系统,一般可采用两级或三级结构来组成。中心网络设备一般选用企业级或部门级交换机,相应的第二级或第三级网络设备则选用部门级交换机或堆栈式集线器来组成。
目前常用的网络协议有:以太网、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ATM(异步传输模式)。以太网又有共享式和交换式两种,且速率有10Mbps、100Mbps和1000Mbps之分。FDDI技术出现较早,可靠性和效率较高,且已非常稳定和完善,但价格较贵,目前国内应用和配件较少。ATM速度较快,且有服务质量保证(QoS),适用于多媒体系统,但价格很高。免费论文。比较而言,以太网技术价格便宜,而且对于硬盘播出系统,特别是当视频数据经过压缩后,网络系统已能满足速率和带宽的要求。因此,目前性价比最好的应是以太网。不过主干速率不应低于1000Mbps,且以交换式为宜,各端口的速率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选用10Mbps 、100Mbps或1000Mbps。
在网络建设中,另外要考虑的问题是虚网的划分能力和第三层交换。当网络用户较少时,可不必考虑上述问题,但当网络用户较多时,虚网的划分就非常有必要了。虚网划分可以抑制网络的视频风暴,提高传输效率,同时更利于网络管理。此外,对于较大规模的网络,应有必要的网络管理和监控手段,这时,就应配备一套网管系统。
6.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概念将层出不穷,我们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科技,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免费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项技术,它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免费论文。而广播领域也毫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深入研究,并尽快掌握。本公司将为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以其数字化的先进性、可靠的稳定性、格式的标准性、系统的兼容性、网络的可扩展性来实现数字化音频节目的录制、编辑、存储、检索、传输、播出等一体化方案,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