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科技小论文

GPS RTK测图技术(图文)

时间:2011-04-26  作者:秩名
2.8.6电量不足问题。RTK耗电量较大,需要多个大容量电池、电瓶才能保证连续作业,在电力供应缺乏的偏远作业区受到限制。

2.8.7精度和稳定性问题。RTK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都不及全站仪,特别是稳定性方面,这是由于RTK较容易受卫星状况、天气状况、数据链传输状况影响的缘故。不同质量的RTK系统,其精度和稳定性差别较大。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选用精度和稳定性都较好的高质量机种,然后,要在布设控制点时多布置一些“多余”控制点,作为RTK测量成果质量控制的检核点。

3 RTK的优化布测方法

3.1布控制点。控制点主要布置在制高点上用来设置基准站,以利于接收卫星信号和数据链信号,控制点间距离应小于RTK有效作业半径的2/3倍。为方便对RTK测量成果进行控制检核和避免出现作业盲点,应在测区内环境不良地区增设一些控制点。控制点的选点还要避免无线电干扰和多路径效应。

3.2控制点和目标点检核。

3.2.1第一个观测点应是控制点或已知坐标点,以检核第一个RTK测量结果是否精确。实践表明,开始RTK测量的第一个成果检核很重要,如果忽略了这一步,可能造成整天的测量成果作废。它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输入的控制点坐标、坐标系统、设置参数有误,卫星状况不佳,太阳黑子爆发。

3.2.2第一个观测点如果找不到已知坐标点,则应该在基准站附近施测得出第一个固定解成果,用罗盘仪和距离反算法检核成果精度和可靠性。

3.2.3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都要注意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如上所述,还可利用原有大比例尺地图,检验其山顶点的高程,圈出未能进行RTK测量的盲点。

3.2.4解决盲点。如果盲点地区至盲的主要原因是数据链信号接收问题,首先可提高基准站和流动站天线的架设高度, 流动站天线可采用长垂准杆架设以保证成果精度。若不行再考虑搬站;如果盲点地区至盲的主要原因是接收卫星状况不良,则应该在盲点周围加测根控制点,以便用全站仪补测。

3.2.5选择作业时段。一般中午时分不易进行RTK测量,或者测量效率很低,所以要早出工,晚收工,利用良好时段进行RTK测量,不仅效率快,而且精度高。

实践证明:(1)GPS RTK作业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测量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测量费用,使测量变得更轻松容易。和静态GPS技术相比,RTK又前进了一大步,实现了质的飞跃。(2)RTK的关键技术是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和数据链的传送技术,这些技术的不同表现出各种机型功能质量高低的差异,RTK系统的质量越高,其初始化能力越强,受环境的限制越小,所需时间越短;精度越高;作业半径越大,因而效率也就越高。(3)RTK实际作业时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包括选择机型,选择基准站控制点和作业时段,选择卫星高度角和数据链频率。(4)GPS RTK技术的强大功能与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与GIS集成、实时控制、综合自动化作业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精度更高,初始化速度更快,环境限制性更小,抗干扰性更强的RTK系统将会很快出现。


参考文献:
[1] 黄劲松等.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大杰,施一民,过静君.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7
[3]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CCD摄像机的标定
下一篇论文:GPS技术在布腊图煤矿勘探区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科技小论文
最新科技小论文
读者推荐的科技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