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
(1)计算中部转动点受力 =( × )/ ; (2-1)
(2)计算收油口处平衡浮子浮力
=( × )/ - (2-2)
=( - )× / (2-3)
此浮力计算按油水混密度计算,即 = gv (2-4)
式中,v为平衡浮子体积( ); 为混合液体密度(㎏/m3);g为重力加速度(N/㎏);
图2.2设备结构简图
图2.3下输油臂AB杆件受力图 图2.4上浮动臂受力图
(3) 计算主浮子浮力 保证: >( + ) (2-5)
(4) 计算伴热盘传热面积 及热流体流速 :
(4.1)根据传热公式: = · · , = - (2-6)
式中, 为传热系数, /( · ); 为伴热盘任意截面上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 为凝固油层的温度( );
(4.2)根据公式: = · · , = - (2-7)
式中, 为将油品溶化所需的能量; 为油品的比热容, /(kg·℃); 为油品液态时的温度;
(4.3)根据公式 = ·( — )· ; (2-8)
式中, 为热流体质量流量(kg·h); 为热流体的比热容, /(kg· ); 为热流体流动能量( );
(4.4)如果流速一定,可调节伴热盘面积进行凝固油溶化,则计
算伴热盘面积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 ,即C· · = · ·
= - , = - , 、 、 、 、 为已知参数。
则传热面积为:
(2-9)
(4.5)如果伴热盘面积 一定,可根据调节热流体流量进行凝固油溶化,计算流量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 ,C· · = ·( - )· ,则:
(2-10)
2.3 自动出油排水装置工艺原理
根据液体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当罐内充有油水混合液体时,整体装置受浮子的浮力作用,绕回转接头作上下运动。并且收油口始终浸在油层中收取表面浮油,通过回转接头、输油管、出油管排出罐外。其工艺原理如图2.5所示:
(1)当罐内充有混合液体时,整体装置受主浮子的浮力而浮起,此时油水处于混合状态,平衡浮子及收油口处于表面处。如图2.5(a)所示。此时不排油。
(2)当污水进罐后,由于油水密度的不同,重力沉降使油水初步分离,油水分离后油品处于上层,形成浮油,此时收油口正好处于油水界位上端且浸没在油层中,且可收取表面浮油。收油装置所处的位置如图2.5(b)所示。如有老化油形成,可由本装置对其加热,将凝固油层溶化成液态再次收取。
(3)当上层油品被收净后,由于自动出油排水装置所受浮力作用而使收油口又露出液面,此时停止排油。收油装置所处的位置如图2.5(c)所示。
(a) (b)
(c)
图2.5自动出油排水装置工艺原理
(4)如果储罐内污油量大,罐内上层易形成老化油,这时对油品的收取存在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气温低季节或寒冷地区,罐内的温度较低时,罐内会形成较大量的老化油,无法排出,老化油的厚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当老化油达到一定厚度时,会将固定收油槽堵死,使其储罐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启用伴热系统,热能通过热源管、伴热盘、进热口与出热口的循环供热,将老化油溶解成液态后收油。
2.4模型展示
根据以上原理,以汽油和水的混合液体代替工业混合液体,有机玻璃罐体替代储液罐体,由已知数据计算出模型尺寸,并制作和安装模型,模拟自动出油排水装置在工业中收油过程,观察收油过程并记录收油结果,验证自动出油排水装置的特有优点和高效收油效率。实验模型的收油过程如图2.6所示,模型动态收油记录过程:模型演示.mpg
  
(a)注入混合液前 (b)注入混合液后 (c)油水分层

(d)收油过程 (e)收油结束
图2.6实验模型收油演示
通过实验得出:自动出油排水装置收油效率高达99.6%以上,收油过程不受也为限制,当罐内液体液位发生变化时,整体装置受浮子的浮力作用下而绕回转接头做上下运动。并且收油口始终浸在分离后的油层中,收取表面浮油。装置无卡死现象,有油即排等特有优点。
2.5动态模拟仿真
为了更加清晰阐释自动出油排水装置的收油原理和收油过程,特采用Autolisp语言对自动出油排水装置的自动出油排水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仿真。动态模拟仿真记录过程:模拟仿真.mpg
3.原有收油工艺流程与新收油工艺流程对比分析
3.1 原有收油工艺流程
原有沉降储罐大部分都是采用固定收油槽收取表面浮油,因此在油品分离沉降后,只有当罐内液位达到收油槽的高度以上才能将油排出。往往会由于水位高于收油槽的高度,从而排出的油品带有一定的水分,因此还需下级沉降处理;而当液位过低时又会有一部分油品排不出,所以给油品的输送及急需都带来了不便。由此还需多级沉降处理,才能分离出合格的油品[5,6,7]。其污水处理收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原油收油工艺流程 油品→沉降罐(多级沉降)→油品(合格)
图3.1固定收油槽污水处理收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3.2自动出油排水工艺流程
自动出油排水装置工艺流程:该装置安装于储罐内部,当罐内液体液位发生变化时,整体装置受主浮子的浮力作用下而绕回转接头做上下运动,并且收油口始终浸在分离后的油层中。收取表面浮油通过回转接头、输油管、出油管排出罐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