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关于桩锚体系边坡支护结构CAD辅助设计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用K表示总体刚度矩阵,则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可以得到桩、挡墙(板)上任意一点处的变形、位移、内力以及锚杆所受的水平拉力,为立柱、压顶梁、连续梁、挡板、锚杆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3.2 锚杆配筋计算

3.2.1 锚杆钢筋面积计算:

式中: ——锚杆水平拉力、轴向拉力标准值,KN。 ——锚杆倾角

——建筑边坡重要性系数 ——锚杆抗拉强度设计值, KPa

——锚筋抗拉工作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0.92

——荷载分项系数

3.2.2 锚杆锚固长度计算:

按锚固体与地层之间、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分别考虑:

(1) (2)

式中:——锚固段长度,m ; ——锚固体与地层的粘结工作条件系数 ;

——钢筋与砂浆间的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

——地层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特征值,KPa ; ——锚固体直径,m;

——锚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m ;

——钢筋与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

锚杆的锚固段长度取上述二式的最大值,自由段长度按外锚头至潜在滑裂面的长度计算,锚杆总长度为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段的长度之和。

3.3 桩与挡板配筋计算

3.2.1 竖桩(立桩)、挡板截面设计

根据有限元静力分析算得的各控制截面内力(如竖桩与锚杆交点处截面的剪力、弯距,跨中弯矩),按钢筋砼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截面配筋:

3.2.2竖桩(立柱)基础的计算

竖桩(立柱)必须插入稳定地层中一定的深度,才能使桩端部满足固端的要求,对岩石地基,桩的埋置深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竖桩传给基础的力矩,KN-M; ——竖桩传给基础水平推力值,KN ;

——基础侧面的最大应力值,Kpa; ——桩埋置深度,m

—— 基础的宽度,m;——岩质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4.桩锚式支护结构CAD系统的前后处理

一个CAD系统的研究过程中,数据前后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系统的前处理主要有,结构有限元分析中单元网格的划分,节点与单元自动编号;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关系的处理,基本原始数据的输入与再编辑。论文参考。在交互式输入阶段,采用界面友好的对话框,设定所需的基本参数,如:边坡的重要性系数、高度、岩土的力学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锚杆的直径、钢筋等级、桩及挡板的砼标号等。在开发中用VC++6.0系统编制交互输入程序,采用表格填表方式进行数据的交互式输入,包括基本的数据表、参数表、钢筋率表都采用弹出菜单方式进行。

在系统的后处理中,将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以数据文件形式存盘并可再编辑,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在计算机绘图之前,将支护结构的构件配筋以图形方式显示并可进行修改。图形程序直接采用VC++屏幕作图方式的语句和命令来完成,以弹出窗口形式显示图形。

5.桩锚式支护结构CAD系统程序的研制

本系统为边坡支护桩锚式边坡支护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程序设计中,采用模块化、集成化技术。其功能程序模块包括土压力计算,结构有限元分析,构件强度计算,集成化技术。包括由主菜单界面统一协调前处理、结构有限元分析、后处理、构件设计计算、施工图成图、数据与图形编辑等程序模块等。所有模块工作由主菜单人机交互界面统一调度协调地工作,具有方便、灵活操作的特点。系统设计主要框图见图3。

 
 

 

图3 系统主框图

6.施工图成图与计算机绘图

在结构CAD软件的开发中,施工图自动成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本系统在Windows视窗系统下,采用Visual C++语言与Auto CAD的接口技术来完成计算机对施工图的自动成图,构件设计过程中的结果与整体结构。由C++语言程序完成对Auto CAD的*•DXF文件接口数据的写入来达到施工图自动成图。成图以后系统可按要求进入Auto CAD以便编辑图形达到施工图水平。由于成图是按构件设计结果的文件来完成的。因此对桩锚支护结构这一结构类型工程具有完全的通用性。论文参考。论文参考。施工图完成之后,可随时用计算机绘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范幸义.计算机图形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黄求顺,张四平,胡岱文.边坡工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7.
[5]范幸义,计算机图形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2.
[6]孙玉科,牟会宠,姚宝魁.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M].科学出版社,1993,9.
[7]范幸义.建筑结构微机CAD基础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9.
[8]代军,胡岱文.桩锚支挡结构体系挡板土压力[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于海航装备信息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下一篇论文:管网应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计算机论文
最新计算机论文
读者推荐的计算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