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申请的专利数量占据首位,为4060件;三星公司(包括三星SDI&DENKAN株式会社和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位居第二,2224件;LG.公司(包括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和LG电子株式会社)排名第三,1402项;位居第四的是松下公司,1351项;夏普公司位列第五,1330项;排名居前的还有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索尼、富士通、佳能和三洋电机,申请量均在800件以上。
在排名前二十位的申请人中,日本公司占据16席之多,韩国公司2家,美国公司1家,欧洲公司1家。
(3)对主要公司的专利申请的统计分析
图3是对专利申请数量排在前五位公司的专利申请的分类号分布的情况,由图可知,这5家公司的专利申请均涉及了OLED的多个技术领域,但是各公司之间有所差异,其中精工爱普生在H05B33、H01L51、G09F9、G02F1、H01L29、
H01L21、G09G3、H01L27分类号下的数量均是最多的;松下在C09K11分类号下的申请数量最多,主要致力于发光材料的研究。
图3申请量在前五位的公司专利申请的分类号分布情况
(4)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领域主要公司和重点技术分析
I.主要公司情况
目前,在OLED技术领域已经有200多家厂商和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工作,比较主要的公司为:日本的精工爱普生(SEIKOEPSONCORP)、松下(MATSUSHITADENKISANGYOKK;MATSUSHITAELECTRICINDCOLTD)、夏普(SHARPKK)、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SEMICONDUCTORENERGYLAB)、索尼(SONYCORP)、富士通(FUJIPHOTOFILMCOLTD;FUJIFILMCOLTD)、佳能(CANONKK)、三洋电机(SANYOELECTRICCOLTD)、先锋(PIONEERELECTRONICCORP;TOHOKUPIONEERKK)、出光兴产(IDEMITSUKOSANCOLTD);韩国的三星(SAMSUNGDENKANKK;SAMSUNGELECTRONICSCOLTD;SAMSUNGSDICOLTD)、LG(LGPHILIPSLCDCOLTD;LGELECTRONICSINC);美国的伊斯曼柯达(EASTMANKODAKCO)、CDT;欧洲的皇家飞利浦(KONINKPHILIPSELECTRONICSNV),中国台湾的友达、铼宝等。
II.重点技术分析
通过对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可知,目前OLED的研发工作主要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各个公司主要在以下这些方面提出了大量的专利申请。
(i)对于使用寿命的改进
由于OLED所用材料本身的特性,OLED的使用寿命一直是OLED显示领域着力解决的问题,以前的OLED的寿命只能达到1万小时,不能广泛应用于手机主屏、电视机、手提电脑中。尤其由于发出蓝光的材料发光时消耗电力大,产生的热量较多,因此材料容易劣化,使用寿命较短。近几年来,利用不同主客体材料之间的搭配,在色纯度相同的前提下,OLED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日本出光兴产公司开发的发光材料在OLED寿命提高方面成绩显著,尤其在长寿命化难度较高的蓝色发光材料上,获得突破进展。出光兴产在2005年10月研发成功使用寿命达到2.3万小时的发光材料,达到业界的领先水平。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提出公开号为CN194327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光层含有具有特定结构的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和具有特定结构的硼烷衍生物,还含有含胺化合物,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极好的耐热性、长寿命和高电流效率。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还提出公开号为CN1842234A的专利申请,提供具有有机发光介质层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该有机发光介质层包括特定的芳基胺化合物、蒽衍生物、螺芴衍生物、具有稠环的化合物和金属络合物的化合物,这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高色纯度、优异的耐热性和长寿命。
(ii)对于屏幕大型化、提高分辨率方面的改进
OLED显示器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其生产制造方法也大不相同,若使用低分子材料,主要通过真空蒸镀方法形成有机显示薄膜,为了不使影像产生失焦问题,目前采用荫罩(shadowmask)技术,但是该方法存在多种缺点,例如衬底和荫罩之间的对齐问题,必须小心将像素形成于适当位置,否则难以满足大尺寸、高分辨率的要求。而且,当希望增加衬底尺寸时,操纵荫罩来成形恰当定位的像素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在较大的EL板上维持像素点的精度,美国EASTMANKODAKCO公司提出公开号为US6582875B1的申请,其提出一种制造OLED设备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可传热有机材料的供体元件;形成基本均匀的线性激光束;提供响应于线性激光束并适于形成多路线性激光束的空间光调制器;单独调制所选的信道形成一个或多个激光束段,其中各个段都包括一个或多个激光束信道,激光束段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基本正方形的亮度轮廓,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具有基本为高斯形的亮度轮廓,激光束段指向供体元件;以及供体元件产生热量,从而加热基底上所选区域内的可传热有机材料。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