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本文再次所讨论的沟通与培训不仅面向所有KPI系统的用户,而还包括EAM系统的基层用户,也就是主要的数据录入用户。针对KPI系统本身的培训主要集中在KPI系统的结构、不同用户组的权限与用户界面及如何进一步解读报表。而针对EAM系统基层用户的培训则超过了KPI系统本身的内容。事实上,这部分培训在两个系统中穿插进行,意在强调并让EAM系统的基层用户理解正确的数据录入的重要性。培训的目的可藉由以下几个实例说明:
实例1:维修经理通常会想知道到底是哪几台设备在“惹麻烦”(导致较长的非计划停机)。KPI系统可以轻松地从EAM系统中提取相关数据,根据客户的要求及标准,以特定的方式通过报表显示(如“导致停机次数最多的前5台设备”,“导致停机时间最长的前5台设备”)。但首要条件是,EAM系统中准确地记录了每一次设备故障及其导致的停机时间。
实例2:将第一个例子延伸一下,在第一张报表的基础上,维修经理还想知道致使这5台设备发生故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通过KPI系统,生成相应的报表也非常容易。但前提就是基层用户在EAM系统中记录设备故障时,是否录入了相应的故障模式与故障原因。而针对此例,为了统计结果更有指导意义,在EAM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应对故障模式与故障原因进行标准化。这又是KPI系统与EAM系统协同工作的一个典型例子。
实例3:所用的工厂经理都很关注维修成本,需要时刻掌握实际成本与预算之间的差距。在设备管理KPI系统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毕业论文提纲,生成按备件类别、工作类型、生产线及工段进行划分的维修/维护用备件成本的报表。而决定这些报表是否存在实用价值的关键因素便是EAM系统的用户在记录维修/维护工作时,是否录入了消耗的备件的数量与总成本(一般来说,如果EAM系统中给出了备件单价,会自动计算总成本)。
总之,针对EAM系统基层用户的培训的关键就是要让他们了解KPI系统与EAM系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如果EAM系统的数据录入存在问题,对KPI系统存在怎样的影响。只有当EAM系统的基层用户对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联有了充分认识,EAM系统才能向KPI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才能使得KPI系统生成的报表具有真正的指导及决策支持的意义。
4. 结论
设备管理KPI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客户化的过程。建议客户不要实行完全的“拿来主义”,将别的企业的成熟的系统照搬过来,而是应该参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尤其是计划与设计阶段,以确保KPI系统满足自身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将设备管理KPI系统作为EAM系统实施的一部分包括在EAM系统实施合同中,由EAM系统实施顾问一同完成,因为EAM系统实施顾问对采用的EAM系统将会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可以确保两个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所有层次的用户都应参加KPI系统设计阶段的讨论,以确保该系统满足不同用户组的需求。此外,为了保证EAM系统中的数据质量,还可引入一组KPI指标,用以监控EAM系统的使用及数据录入质量。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