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中国同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基础及其效益研究。中国同东盟国家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双方实行人民币结算的经济效益颇大。人民币结算,中国同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基础及其效益研究。关键词:人民币结算,经济基础,经济效益
 
 一、引言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云南和广西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010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将云南省实行的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到我国其他边境省份与接壤毗邻国家的一般贸易;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6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提出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试点地区由5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市,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跻身国际货币的脚步正在加快,根据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发展经验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是实现人民币在一般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地用作计价结算货币。目前,中国同东盟国家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双方实行人民币结算的经济效益颇大,推动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对于形成人民币的计价结算货币地位及人民币的国际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同东盟国家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 现阶段,中国同东盟国家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我国应以此为依托,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人民币结算进程。 (一)中国同比邻的东盟国家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来已久,人民币结算经验较为丰富。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比邻的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边境贸易就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至今为止,结算方式先后经历了现钞结算、“地摊银行结算”、银行结算、电子化结算等多种形式,云南和广西是参与边贸人民币结算的两个主要省份。2005年云南省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为27亿元,人民币结算贸易额占边贸总额的比重达到85%;2006年到2007年,云南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从34.17亿元增加到38.69亿元,人民币结算贸易额占比达到90%以上;2008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云南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为36.96亿元,同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人民币结算贸易额占比依然保持在90%以上。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云南同周边国家主要建立了两种银行结算模式,一是以中越为代表的加挂以市场形成的本外币兑换牌价为基础的双方银行跨境对开账户人民币结算模式,二是以中缅为代表的境内人民币转账结算模式。从广西与越南的边贸人民币结算来看,2004年至今,双方银行及金融机构间相继推出了电汇、信用证、“边贸通”等多种结算工具,实现了边贸结算的电子化和便利化。如上所述,云南、广西等边境省份在长期边贸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民币结算经验,这对推进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市场提供的不对称依赖和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依赖。 一国货币能够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别国对该国市场或该国对别国产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人民币要想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结算货币也须具备这一条件。事实上我国目前已经具备这一条件,对此本文运用市场提供的不对称依赖度和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依赖度来进行说明,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市场提供的不对称依赖度=(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出口/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出口)/(中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中国对世界出口)。如果市场提供的不对称依赖度大于1,说明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大于中国向该国出口的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即该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对该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反之,若市场提供的不对称依赖度小于1,则说明中国对该国市场依赖程度大于该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依赖度=(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中国进口的货值/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世界进口的货值)/(中国由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货值/中国由世界进口的货值)。如果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依赖度大于1,说明中国进口其他国家产品占该国出口产品比重大于该国进口中国产品占中国出口产品的比重,即中国对该国产品需求的依赖程度大于该国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依赖程度,反之,若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依赖度小于1,则说明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对该国产品需求的依赖程度。   
    
        
            | 表1:市场提供的不对称依赖度 |  
            | 国家 年份 | 印尼 | 文莱 | 新加坡 | 柬埔寨 | 泰国 | 缅甸 | 老挝 | 菲律宾 | 越南 | 马来西亚 |  
            | 2002 | 7.48 | 1010.05 | 2.64 | 17.95 | 9.05 | 20.26 | 192.62 | 14.56 | 10.10 | 6.47 |  
            | 2003 | 8.99 | 910.34 | 3.59 | 18.66 | 12.60 | 35.2 | 148.97 | 24.68 | 9.96 | 9.53 |  
            | 2004 | 9.81 | 616.30 | 3.30 | 14.98 | 12.25 | 45.00 | 204.99 | 31.78 | 13.03 | 10.52 |  
            | 2005 | 8.98 | 476.30 | 3.28 | 13.38 | 12.36 | 62.41 | 334.10 | 50.70 | 10.62 | 10.24 |  
            | 2006 | 9.78 | 274.55 | 2.72 | 13.19 | 13.68 | 39.06 | 323.20 | 62.96 | 8.10 | 10.51 |  
            | 2007 | 10.48 | 340.33 | 2.40 | 17.26 | 15.16 | 42.01 | 632.07 | 74.36 | 6.77 | 11.23 |  
            | 2008 | 8.70 | 90.08 | 2.61 | 11.06 | 13.46 | 69.65 | 783.87 | 61.85 | 6.62 | 10.91 |  数据来源:整理亚洲开发银行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数据,计算得到。 表1表明,2002年到2008年,中国对东盟十国市场提供的不对称依赖度均明显大于1,市场依赖呈现不对称性,东盟十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大于中国对这些国家市场的依赖程度。   
    
        
            | 表2: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依赖度 |  
            | 国家 年份 | 印尼 | 文莱 | 新加坡 | 柬埔寨 | 泰国 | 缅甸 | 老挝 | 菲律宾 | 越南 | 马来西亚 |  
            | 2002 | 7.20 | 16.52 | 2.51 | 1281.50 | 2.42 | 688.91 | 3714.05 | 4.56 | 28.84 | 1.98 |  
            | 2003 | 9.72 | 33.87 | 2.73 | 1741.34 | 2.37 | 1001.87 | 7832.16 | 4.75 | 35.68 | 2.18 |  
            | 2004 | 10.54 | 75.14 | 2.93 | 2626.79 | 2.99 | 1290.32 | 6273.79 | 5.73 | 30.18 | 2.38 |  
            | 2005 | 11.33 | 113.37 | 3.33 | 3288.78 | 3.12 | 1124.8 | 3085.30 | 4.86 | 39.71 | 3.04 |  
            | 2006 | 12.75 | 218.90 | 4.35 | 3313.66 | 3.30 | 1299.2 | 2538.02 | 4.75 | 52.97 | 3.47 |  
            | 2007 | 13.07 | 212.35 | 6.16 | 3040.64 | 3.58 | 1317.47 | 1873.63 | 5.35 | 56.41 | 4.01 |  
            | 2008 | 10.50 | 781.17 | 5.77 | 4758.09 | 3.84 | 785.08 | 1460.62 | 8.83 | 48.31 | 4.77 |  数据来源:整理亚洲开发银行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数据,计算得到。 表2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十国存在产品需求上的不对称依赖,2002年到2008年,中国对东盟十国产品需求的不对称依赖度均大于1,说明中国对东盟各国产品需求的依赖程度大于东盟各国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依赖程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东盟国家对中国市场及中国对这些国家的产品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依赖,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结算货币的基本条件。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本币相对美元持续升值,美元结算的负面效应增大。 表3:中国和东盟国家官方汇率(本币/美元)   
    
        
            | 国家 年份 | 中国 | 印尼 | 文莱 | 新加坡 | 柬埔寨 | 泰国 | 缅甸 | 老挝 | 菲律宾 | 越南 | 马来西亚 |  
            | 2002 | 8.28 | 9311.19 | 1.79 | 1.79 | 3912.08 | 42.96 | 6.57 | 10056.30 | 51.60 | 15279.50 | 3.80 |  
            | 2003 | 8.28 | 8577.13 | 1.74 | 1.74 | 3973.33 | 41.48 | 6.08 | 10569.00 | 54.20 | 15509.60 | 3.80 |  
            | 2004 | 8.28 | 8938.85 | 1.69 | 1.69 | 4016.25 | 40.22 | 5.75 | 10585.40 | 56.04 | 15746.00 | 3.80 |  
            | 2005 | 8.19 | 9704.74 | 1.66 | 1.66 | 4092.50 | 40.22 | 5.76 | 10655.20 | 55.09 | 15858.90 | 3.79 |  
            | 2006 | 7.97 | 9159.32 | 1.59 | 1.59 | 4103.25 | 37.88 | 5.78 | 10159.90 | 51.31 | 15994.30 | 3.67 |  
            | 2007 | 7.61 | 9141.00 | 1.51 | 1.51 | 4056.17 | 34.52 | 5.56 | 9603.16 | 46.15 | 16105.10 | 3.44 |  
            | 2008 | 6.95 | 9698.96 | 1.41 | 1.41 | 4054.17 | 33.31 | 5.39 | 8744.06 | 44.47 | 16302.30 | 3.34 |  数据来源:亚洲开发银行 长期以来,美元一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最主要结算货币,但是近几年美元持续走软,美元结算的负面效应逐渐增大。论文写作,人民币结算。表3反映出,2002年到2008年,中国、文莱、新加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本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持续下降,即这些国家的本币相对美元持续升值。论文写作,人民币结算。这种形势下,美元结算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元结算增加了贸易双方的汇率风险,以中国出口企业为例,贸易合同通常以美元计价结算,签订贸易合同与交付产品之间通常存在时滞,这期间美元若发生贬值将造成企业利益受损;二是美元币值不稳定,主要以美元计价结算的出口企业通常通过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以规避汇率风险,这无疑增加了出口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收益;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举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走软的可能性;四是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各国的美元外汇储备不断缩水,这是美元结算情况下贸易顺差国的另一种经济损失。与美元不同,人民币近几年却走上了一条持续升值的道路,中国与东盟国家选择人民币为贸易结算货币能有效规避美元带来的汇率风险,也能降低美元结算所增加的贸易成本及外汇储备的损失,诸多方面考虑,现阶段美元走软有利于推进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 (四)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障人民币结算的强有力的后盾。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399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31.22亿美元,截至2010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6483.03亿美元,比上年全年增长2491.51亿美元。从美元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看出,战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储备了占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巨额的黄金储备支撑了美元的国际信用,从而其他国家货币才可能与美元挂钩,并愿意接受和储备美元资产。我国拥有的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所储备的黄金的作用和功能,加之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这一切都有力的支撑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对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至关重要。 (五)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彼此间的依赖性明显增强。 近十年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东盟区域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东盟同中国的经济交往愈加密切,相互间的依赖性明显增强。2004年中国对东盟净投资额为7.32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字约为14.37亿美元,四年间实现了净投资额翻一番;2002年到2009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从547.67亿美元增加到2125.0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受此利好因素影响,2010 年1 月份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214.7亿美元,而同期中国与日本贸易总额为195.49亿美元,东盟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前10个月,中国同东盟贸易总额达到2353.06亿美元,超过上年全年水平。中国与东盟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及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是促进双边实行贸易项目人民币结算的基础,回顾英镑、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形成过程,无一不是在雄厚的国内经济和繁荣的外贸经济的双重支撑下形成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