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对区域性分散利率可行性的研究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1、“区域性分散利率”的概念。利率和汇率、通货膨胀率一样。原因在于各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各异。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07年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利率,可支配收入,汇率,原因,可行性
 

一、区域性分散利率的概念及发展区域性分散利率的重要性

1、“区域性分散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承诺的收益率。不同的借贷,有不同的利率。区域性分散利率是一个创新名词,是指利率还可根据国家在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的一种利率。把利率进行区域分散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损害。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建立的最大理念就在于货币的融通,以达到资本的增殖。由于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货币流通频率也会呈现多样化,因而可能导致金融系统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行根据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类型的分散型的利率。这种利率本身来说针对性较强,但是这种一对一的特殊利率首先并没有运用到每个省份,而仅仅是运用到极个别的省份,所以局限性还是很大。其次,在各个区域内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生产总值差距不大,只要实行区域性的利率也可以达到根据不同的经济梯度运用不同的资金的目的。

2、区域性分散利率的重要性。

在市场调节作用明显的任何一种经济中,利率对于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利率一方面影响人们的储蓄倾向;另一方面,又影响人们的投资倾向。论文参考网。利率和汇率、通货膨胀率一样,也决定着金融资产和有形资产之间的合理分配。 然而,在各发展中国家中,利率在其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是有差别的。原因在于各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各异,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分离程度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资本的流入、流出掌握得也是有松有紧。论文参考网。利率受市场经济影响,市场经济越社会化,利率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强。 因此,实施区域性分散利率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性。

二、实行区域性分散利率的可行性条件

1、东、中、西部可支配收入呈现多样化导致创立区域性分散利率制定具有可能性。居民的富裕程度对该区域的储蓄和投资具有决定作用。利率作为最直观的杠杆,就是具有调节居民储蓄和投资的职能。家庭拥有的闲散资金越多,进行家庭金融决策的灵活性的可能也越大。[1]

表一: 东、中、西部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 (2007年)

 

指标 总收入(元) 可支配收入(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东部 198310.4 181378.4 16488.95
中部 97096.37 91277.41 11409.68
西部 143791.3 133797.3 11149.78
西部相当于东部(%) 72.5% 73.8% 67.6%
西部相当于全国(%) 32.7% 32.9% 28.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表二:东、中、西部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2007)

 

指标 总额(亿元)
东部 101409.5
中部 39559.4
西部 30707
合计 171675.9
西部相当于东部(%) 30.3%
西部相当于全国(%) 17.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根据表一我们可以发现,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07年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西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到东部水平的3/4,但是与全国整体相比,仍然是水平很低,仅占到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28.6%。可见,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拉动作用主要在于东部地区。

根据表二,我们可以分析出,东部居民储蓄余额是西部居民的三倍多,也就是说东部居民比西部居民有更多的货币来进行金融投机行为。因而同样的利率效应在东部就比在西部更加有波动性。即利率就有了可以按照区域进行划分的可能性。

2、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受当地地理位置、原先的经济基础、资金投入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地理位置和原先的经济基础都是客观无法改变的因素,因此我国西部在金融融资模式上多半是靠政府政策扶持。

表三 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数据

 

年份 建设性资金投入(亿元) 占全国比重(亿元)
2003 583.75 41.8% 2004 513.53 46% 2006 576.45 41.5%

资料来源:根据马凯主编的《国家西部开发报告》(2004、2005、2007年)统计得出。

由表三可以看出,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上,尽管政府的资金投入倾斜相当大,但是开发西部的资金远远多于这些。2003年新开工重点工程14项,投资总规模达1300多亿元。政府资金投入只占到全部建设资金投入的一半。[2]根据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理论认为,金融体系发展可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金融体系也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的影响。由于受生产成本高的影响,其他融资方式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出现了西部资金投入不足,而东部资金过剩,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加大西部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3、爱德华·肖[3]和罗纳德·麦金农[4]理论认为,金融业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经济有阻碍的影响。[1]而利率作为影响金融发展的金融工具之一,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积累和资本融通效率。

表四东、中、西部资本积累情况表

 

地 区 地区生产总值(2007)(亿元) 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 (2008年)(亿元) 各地区财政收入 (2008年)(亿元) 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2008)(亿元)
东部地区 163369.9 93868.32 18085.79 95632.8
中部地区 64390.61 43103.8 5404.81 46680.4
西部地区 47864.14 35676.4 5159.19 36566.5

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2009》整理所得

表四我们可以发现,从财政的角度分析,东部整体的财政收入是西部整体财政收入的3.5倍多;从鼓动资产投资比例看,东部地区也是西部地区的三倍多。

通过表四,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资本积累,东部地区的优势占很多。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受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当地的金融环境发展滞后的影响。尽管目前在西部极个别的省市进行了区别性利率的改革,但是西部共有十二个省市,如果给每个省市单独制定利率,则实施的难度将非常大,而且花费成本较高。

三、实行区域性分散利率的路径选择

1、区域性分散利率的制定。一国的利率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首先,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因此,平均利润率是作为影响整体的因素存在,忽略在某一地区的特殊影响。其次,资金的供求状况。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在国家地区之间。第三,物价变动的幅度。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存、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或者取得投资收益。通常条件下,物价变动具有整体刚性变化,在短期之内变动较小,在制定区域性分散利率也可以忽略这一点。论文参考网。第四,国际经济的环境。最后,政策性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5]

分析这五种决定利率的因素里,假设我国物价水平变动的幅度、汇率水平和平均利润率在短期内不变,则:r=f(资金的供求状况、政策性因素)所决定。这两个决定因素在不同区域有着迥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同等水平的资金投入话,在东部的资金状况会使用更加灵活,利率的波动幅度的可能性也就比西部要大一些。政策性因素有广义和狭义理解之分,除了宏观经济政策外,可以加入狭义的地方性政策激励。这样,区域性分散利率=全国利率+地区的加权比例。加权比例,是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的资金情况和地区性政策对劳务和服务的敏感程度。资金和政策越活跃,权数比例也就越大。区域性分散利率,既可以看到总的金融体系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散利率看到政府的政策对本地区企业的敏感性程度。比起单独制定各个省市的灵活利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大大节省了资源的使用。

2、加大对西部金融政策的扶持。加大西部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吸引外商来西部投资。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要给予优惠条件在西部中心城市设立的代表处,并鼓励在二级城镇设立分支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外资,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精准地收集数据,为制定区域性利率提供更多地帮助。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从城镇撤出,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更好地弥补了这个不足。支持东西部经济合作,支持制定东西部地区企业加强合作的信贷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投入,对东部优势企业到西部地区合作办企业的,可贷款帮助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对跨地区的重点合作项目贷款,各商业银行总行可采取“直贷”方式增加贷款投入。对东部优势企业兼并西部企业,可参照国家确定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有关优惠政策,兼并后老贷款可给予一定年限的优惠政策。[6]


四、参考文献
[1] [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著,欧阳颖等译.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马凯.2004 国家西部开发报告[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 P21
[3] [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10).
[4] [美]罗纳德·I.麦金农(RonaldI.McKinnon),卢骢译.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7.(6).
[5] 詹姆斯.C.范霍恩.金融市场利率与流量.[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 李忠民.西部金融发展报告2007[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P74-P7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文:蓝海战略——以民生银行商贷通为例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