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对信用评级的思考_监管-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佚名
(一)、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认可制度不透明,造成行业垄断的主要原因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认可制度是世界上最早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进行说明的制度,该认可制度规定: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由SEC官员以无异议函的方式认可,其主要思想是全国认证。虽然这个规定对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美国评级机构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了目前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足鼎立之势,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申请NRSRO不透明,认可机制没有定量要求等等。经过评级市场若干年的争论后,美国证监会才提出了对NRSRO的若干项改革措施:开放市场,降低进入壁垒,透明认可制度,公开标准等,所以从2003年开始,美国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增至十家。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认可机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个认可机制具有很强的维护垄断的作用,从其一开始诞生,到后来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机构进入的障碍。这最终导致信用评级行业的垄断,垄断成为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桎梏,增加了行业内的机构做出违规行为的可能性。美国评级行业目前存在寡头垄断,虽然到03年又有几家评级公司通过了认证,但是市场份额依然被三大评级公司垄断。寡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其中不仅是其产品市场,还有其同行业评级行业,其它的评级机构有可能以寡头的评级结果为依据,来发布本公司的评级结果。因为当他们做出相反的预测时,投资者不会相信他们。所以寡头工作上的失误并不会导致其失去市场,因为他们评级失误,他们的垄断导致市场上其他评级公司的跟风,也会使其它评级公司评级失误。他们不参与评级,其它的评级机构也没有实力来占领这个市场。退出机制已经不起作用。

(二)、美国信用评级日常监管松懈,忽视三大问题的改变。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监管部门的失误是原因之一。同样,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单位的监管也存在着很大的疏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问题:

1、声誉机制的失控,信用评级机构不能依靠声誉自律

Steven.L.Schwarcz在《PrivateorderingofPublicMarket:theRatingAgencyParadox》提到:“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市场的竞争性。在信息“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来决定由谁来提供信息评级产品的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才会有积极性提升相关信用评级的质量,以维护自己的声誉。”在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产生伊始,评级机构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所以声誉是非常重要的,声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那时声誉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来说是核心资产。但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表现让我们感觉他们并不是那么注重其声誉,启示早在2002年的安然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见评级机构的身影,他们总是在市场上推波助澜,但是事后总可以全身而退。如果说在评级机构建立的初期,他们还注重他们的核心资产-声誉,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所倚重的还是声誉,只不过这个声誉是过去的,或者是分散的。信用评级机构依靠其过去的声誉,可以很快在市场上建立威信,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也许在这次金融危机末尾的时候,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在报纸上道谦,他们又可以继续为市场评级。而且他们的实力也使他们不用担心会有别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市场上的投资者认为连三大评级公司都失误了,那么其他的评级公司出的评级报告可信吗?这里声誉誉导致了权威,导致强大。垄断使声誉机制完全失效。

2、付费问题依然存在,监管不能松懈

信用评级机构从其产生伊始就存在着一个尴尬的问题:信用评级结果由谁付费。有三种情况,投资者、政府和被评级单位。如果是投资者付费,有两个问题存在:(1)、单个投资者很难承担如此高的投资成本,因为信用评级机构制作的评级报告是消耗巨额的成本,单个投资者投资证券的额度不会很大,也没有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识别成本中;(2)、即便单个投资者购买了信用评级产品,但存在搭便车问题,单个投资者依据报告进行投资,其他投资者有可能通过观察其投资策略,来发现市场证券的评级,进而来进行投资;如果是政府付费,那么就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评级机构因为定期收取政府的资金,没有其他的收入,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动机将信用评级结果做好做精。长期会导致信用评级行业的萎靡;如果是被评级企业付费,就存在着利益冲突。信用评级机构对被评级单位进行评级,这个评级结果影响被评级企业的业务发展,如果评级较低,被评级企业以后就不会到该评级机构评级,评级机构就会损失业务。所以评级机构为了业务发展,必须提高被评级单位的评级,这样导致评级结果的失真。目前采取的就是这种付费方式。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这种付费方式更显出自己的弊端:因为随着金融深化的趋势,信用评级越来越多的参与金融工具的设计,信用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或者证券的联系也越来越紧。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就更不能公正的进行信用评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论文: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分析-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