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金融机构改革反思与展望_混业经营-论文网

时间:2014-02-15  作者:赵国君
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但在业务上仍然受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协调、监督和稽核。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基本不存在商业化运营。

2、1991-2001年:竞争起步阶段

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相继设立,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的格局。1992年,开始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试点,美国友邦等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4-1995年,天安、大众、华安、新华、泰康、华泰等一批股份制保险公司相继设立。至此,保险市场形成了多层次的竞争格局。根据1995年的《保险法》确立的产、寿险分业经营原则,经过四年改革,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分为三,分别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2001年12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政策性保险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3、2002年至今:全面开放阶段

这一阶段保险市场机构更加多元化,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保险细分市场不断壮大。2004年12月,保险业结束了入世过渡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都出现了较快增长。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取得了巨大发展。根据2006年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之类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和《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保险公司纷纷进行董事会改造、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目前,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保国际、民安控股、中华联合等多家保险公司已成功上市。

四、今后十年——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不可逆转

2005年以来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越加明显,交叉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跨行业投资范围逐步扩大,金融控股公司稳步发展。实际上,从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以及“一行三会”的监管结构上来看,我国依然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典型国家。《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④]奠定了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基础。但该条规定同时也附加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事实上,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些文件批准小范围混业试点。

2009年末,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开闸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2010年11月工商银行拿下境内保险牌照,至今已有四家商业银行入股保险公司[⑤]。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和证券的界限也首度破冰。2010年8月,国开证券正式挂牌,成为目前唯一拿到证券牌照的商业银行。国开行近年先后设立了国开金融、国开证券、国银租赁以及中非发展基金等子公司,涉及证券、租赁、股权投资等领域,“全能银行”初具雏形。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金融集团混业经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控股集团,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这些机构在境内收购了保险公司,在境外则搭建了投行平台;二是纯粹的金融控股集团,主要有光大集团、中信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平安集团;此外还有非银行机构主导的控股公司(如中石油等)以及区域性金融控股公司(如上海国际集团等)。

可以看出,近几年国内金融机构正朝着混业经营一路高歌猛进,大家都在争取拿到更多业务牌照。然而,次贷危机显露的问题又引发了对混业经营的质疑声。其中最突出的是来自监管层的声音,他们认为,混业经营的机构内部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不同金融业务所引致的风险可能在公司内部传递。即使在公司内部建立防火墙,也没有可靠证据表明关联交易风险能被有效消除。2010年7月刚通过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

同时,我国监管层对混业经营的态度也趋于谨慎。2010年6月,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的文章指出,综合化经营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营的透明度,滋生出利益冲突和内部交易等弊端,增加了风险识别、金融监管的难度。要加强对综合化经营的风险隔离,着力构建“防火墙”机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信贷资金不进股市,银行贷款不托房市”的监管铁律。

构建一个与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状况相适应、能够充分调动中国金融业活力、有效应对金融全球化下内外部风险冲击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中国监管层当前的迫切任务。因此,在能够实施有效监管之前,政府对于混业经营的推进必将是循序渐进的。对应的,金融机构如果现在的经营管理水平达不到既管好银行,又管好保险、信托,则应加强修炼内功,做大做强其中一块,而不是盲目圈地扩张。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十年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不可逆转,而金融体制必需进行主动调整,为混业经营的稳妥推进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晓灵.中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人民出版社,2008.
2 中国金融年鉴[M].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2008年12月.
3 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回放[J].中国金融,2006,(18):50-60.
4 金融机构改革变迁回放[J].中国金融,2006,(18):61-88.
5 李江涛,邹建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转型期金融体制改革[J].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
6 http://www.stats.gov.cn/tjsj/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DEA模型的中部地区金融支农效率评价_农村金融-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以义乌市为例-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