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表2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将新增收入的58.2%用作消费支出。按边际消费倾向大小排序,各项消费支出顺序为:食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杂项商品。 具体表现在:1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为最高,达13.9%,这说明城镇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后,考虑较多的还是提高饮食质量的问题。2其次是交通与通信(13.44%)。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私家车购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交通工具拥有量快速增长,电动车、私家车成为消费热点。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逐步由传统代步型向舒适便捷型转变,电动助力车、家用汽车的拥有数量快速上升。通信服务支出稳中有升,通讯工具不断普及。随着电信事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通讯方式快捷多样,家庭固定电话基本得到普及,现代通讯工具、信息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手机不再是奢侈品,逐步成为人们通讯交流的必需品。电脑、网络受到青睐,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快速便捷。3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为8.86%,排在第三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在物质消费得到一定满足后,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子女教育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无论是在岗还是下岗,为了加强自身竞争力,人们都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居住开支的边际消费倾向为5.47%。4随着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逐步改善与目前,居民家庭用于居住的消费支出将保持较快速增长,居住消费将继续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5医疗保健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仅为3.36%。这主要与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有关。随着对医疗制度的改革,这种情况会逐渐有所改变。 (3)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优化程度。我国的恩格尔系数目前维持在一个较平稳的水平。2009年为36.5%,比上年度减少1.4个百分点(见表3)。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提出的依据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39以下为富裕,40-49为小康,50-59为温饱,60以上为勉强度日),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整体上处于小康水平,但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还有明显差距,如美国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由此可以看见,中国城镇居民总体是远远谈不上富裕的。所以应坚持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消费档次。 表3 恩格尔系数比较 
 
    
        
            |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恩格尔系数(%) | 35.8 | 36.3 | 37.9 | 36.5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4)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的收入弹性定义为收入变化1%,价格不变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 将ELES模型表达式中的(1)式左右两边同除 以后, 对y求偏导,可得需求的收入弹性,用 表示:  =  y/  (5) 其中 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y为不同收入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  为不同收入组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平均支出 根据式(5),利用表2中的数据经济论文,可计算得到各类消费支出的价格弹性,见表4。 表4 各项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   
    
        
            | 弹性系数 | V1 | V2 | V3 | V4 | V5 | V6 | V7 | V8 |  
            | 
 | 0.5330 | 0.7409 | 0.7645 | 0.9930 | 0.6738 | 1.3719 | 1.0332 | 1.1191 |  根据表4的数据显示,在各项生活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此三项支出的增长不仅远远高于其它各项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尤以交通和通信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最高,达137.19%。这主要是由于手机、电脑、信息产品与交通工具如汽车等相关消费品的拉动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高水平生活质量的追求,在高档信息产品、交通工具上的支出随之增加,且由于这些支出多为一次性集中支出,在短期内往往超过家庭收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略大于0.9,表明该项支出的增长速度大体上与收入的增长同步。在八项消费中,食品的收入弹性最低(53.3%),这是由于食品的基础性作用,受收入的影响最小。 (5)需求的价格弹性分析 需求的价格弹性包括需求的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其中,需求的自价格弹性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第i类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记为 。需求的互价格弹性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第j类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第i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记为  。  (6)
  ,  (7)
 根据式(6)和式(7),利用表2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到各类消费支出的价格弹性,见表5。其中加粗的数值即为该类消费的自价格弹性。 表5各类消费支出的价格弹性   
    
        
            | 项目 | V1 | V2 | V3 | V4 | V5 | V6 | V7 | V8 |  
            | V1 | -0.4659 | -0.0188 | -0.0179 | -0.0076 | -0.0140 | -0.0040 | -0.0132 | -0.0034 |  
            | V2 | -0.1199 | -0.5536 | -0.0249 | -0.0106 | -0.0194 | -0.0055 | -0.0018 | -0.0048 |  
            | V3 | -0.1237 | -0.0270 | -0.5559 | -0.0109 | -0.0200 | -0.0057 | -0.0190 | -0.0049 |  
            | V4 | -0.1606 | -0.0351 | -0.0334 | -0.7017 | -0.0260 | -0.0074 | -0.0246 | -0.0063 |  
            | V5 | -0.1090 | -0.0238 | -0.0227 | -0.0096 | -0.4918 | -0.0050 | -0.0167 | -0.0044 |  
            | V6 | -0.2219 | -0.0485 | -0.0461 | -0.0196 | -0.0360 | -0.9339 | -0.0340 | -0.0089 |  
            | V7 | -0.1671 | -0.0365 | -0.0347 | -0.0148 | -0.0271 | -0.0077 | -0.7363 | -0.0067 |  
            | V8 | -0.0810 | -0.0395 | -0.0376 | -0.0160 | -0.0293 | -0.0084 | -0.0278 | -0.7730 |  上述商品或服务消费支出的自价格弹性系数均为负数,这说明各类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将会减少。城镇居民各项支出的自价格弹性较大的有交通和通信(-0.9339)、杂项商品与服务(-0.773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0.7363)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7017)。说明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对这几类物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较敏感,价格的变化将对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城镇居民对这几类物品存在较强的需求欲望,但需求受价格的约束很大。如果此类商品降价,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其消费需求杂志铺。在8类商品中,食品(-0.4659)的自价格弹性最小,这是因为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当食品价格上升时,不可能大量减少对食品的消费,即食品消费不易受自身价格的影响,属于需求较刚性的商品。从表5中可以看出,自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互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说明某类商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影响较大,而对其它类商品需求量影响较小,表示各类商品之间是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交通和通信(-0.2219)的消费量将有较大影响。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居民会首先减少对交通通信的消费,其它依次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居住、衣着等。因此,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其他类商品需求量的持续增长有赖于食品价格的稳定。 四、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对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最为最直接,并且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与消费结构。因此,在保持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国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特别是要缩小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扩大中产阶级规模。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同时其消费总量亦处于社会总体消费的基础性地位。 2.不断完善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制度的不完善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有很大差异,受此影响,社会消费结构也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又存在诸多不健全的问题,这就增加了人们的预期风险支出,使得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而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导致人们倾向于更多的储蓄和更少的消费。为此应逐步完善如养老、医疗、就业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将使居民由对自身保障的担忧转化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心理预期,逐渐树立消费信心,并形成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远期的储蓄倾向为即期的消费热情。 3. 优化消费结构经济论文,加快升级转型,培养消费新热点 当前,扩大居民消费,引导和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型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战略举措。在相关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应加快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根据前文的分析以及相关资料统计,目前交通通信、文教娱乐、住宅、旅游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占比重稳步提高。而随着汽车逐渐进入家庭,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同时,应注重商品性消费与服务性消费并重,促进文教娱乐、休闲旅游等发展,提高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为此,应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促使教育需求由义务型、标准化、单一性向自主型、个性化、多元化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营造旅游消费的时尚氛围,满足人们对多元旅游的需求。 4.稳定消费品价格,促进消费增长 从前文数据可以看出食品价格对其它类消费品价格有较大影响,因此,政府要将食品类商品价格稳定在相对合理水平,特别是妥善处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期在粮食价格上寻求合理的平衡点。同时,对于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应鼓励企业通过价格手段来促进消费增长。同时,在当今物价上涨较快的背景下,应尽量减缓与降低有关商品或服务(如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类消费等)的价格,以扩大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稳定食品等基础性消费价格,以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 5.注重选择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注重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模式逐渐为世界各国居民所关注。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的一种趋势,是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绿色消费即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构建和实施符合生态文明的绿色消费模式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促进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模式在全国推行;消费者要改善消费结构,选择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模式;供给者则要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的全过程都遵循“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原则,提供节能降耗减排型的商品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3]林白鹏.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4]丁声俊,叶方恬.中国消费结构和食物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5]赵卫亚.中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J].统计研究,2003,20(11):38-43.
 [6]孙凤,易丹辉.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2000,17(5):9-15.
 [7]周建军,王韬.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管理科学,2003,17(4):73-34.
 [8]陈秋玲,曹庆瑾,张阿丽.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管理学报,2010(1):64-6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