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能做给学生看的就不要讲,提高“机械效率”―浅谈中考物理复习的一点收获

时间:2011-06-0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中考复习时,还是应该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寻求规律。而不是老师进行大量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做实验的过程,这样做看起来节约时间。但实际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费时费力效率低。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列举了一些教学案例的对比,浅谈对于实验对于复习效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提高效率,不要纸上做实验

 

作为一名常年在毕业班的老师,一听到“中考总复习”,都有一种沉重感,复习是项繁重的、辛苦的工作。的确,学生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知识已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老师怎样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怎样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任务的确很重。当然,更不能缺少科学性的指导。那么,应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机械效率”?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这个想法来源于2009年省统考第12题: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提高效率笔者曾经在考后对本题做了一个统计,班上的7位“尖子生”有4位做错了,全选了C,但是班上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大概有9位)几乎不费力的就做了出来,我觉得很好奇,便问他们为什么选A,学生几乎都是很得意的说,不难啊,拿矿泉水瓶子看一下就行了。

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索,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学的好的学生几乎错了一半,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让尖子生是否在在题海中沉浸了太久了,让学生做了太多了纸上的实验,以至于忽略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实,有很多题目是不需要我们老师去费心费力讲的,为什么不让学生做个实验看看呢?这样教育学论文,即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使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靠。

受上一条题目的启发,我在讲解一些光学的易错题时就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做多看。争取让学生能够先有一个直观的感知,然后再从原理上能够理解光现象。

例如

提高效率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传播路径的是()

如果只做这条题目,学生几乎都会选择出正确的答案C,偶有选错的,也基本上是因为未发现光线的传播方向,而错选了B,但不管怎么样,“空气大角”的这个规律学生都能记住。可是如果让学生同时再做下面一条题目,学生往往就会就不知所措了论文网。

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提高效率这两题如果连着一起考,则学生十有八九会选错,因为他对光路和虚像的概念产生了混淆,以前我对这类的题目的处理方式是反复讲解,画图,但明显感觉到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即使学生最后做对了,也基本上是靠死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其实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受09年中考12题得启发,我就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让学生做实验看呢?

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带碗和筷子,按照题目上的要求放好,先自己看现象,然后告诉我,筷子应该向什么方向弯折?学生几乎是毫不费力的答出正确的答案。接着我又在讲台上演示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的实验,学生很清楚的记住了现象,在我这节课的快结束的时候,特意不做提醒,让学生做了一个随堂练,其中就有上面的这两题,结果,全班两题全对的共有43人(共48人)教学效果空前的好,几乎不要老师讲,学生自然的就记住了光路和虚像的不同。也不像以前那样再问这问那的。

通过这一对比,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建立一个物理概念,必须要经过“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这一科学过程,如果老师一味的强调讲解,实际上就是把前两个过程全部忽略,而仅仅是“纸上谈兵”,这样不科学的方法,当然费时又费力。

后来,我又利用上一题的教学方法,在后续的光学复习过程中突破了好几个以往难以讲清的难点,例如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下边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这条题目是一条竞赛题,一般我在课上是不讲的,可经常有学生来问这条题目,而且往往问的都是好学生,如果不讲解教育学论文,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每次讲都是事倍功半,老师讲了半天是口干舌燥,学生则是浑浑噩噩。因为如何看懂本题的两张图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点,三维俯视图学生以前基本不接触,一般很难看懂。

从今年开始,每逢学生来问我,我只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去自己照着题目上的要求去自己看,我只提醒学生注意看的方向要符合题意,同时要注意把筷子多放几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并寻找规律。也就是说,我只解释如何看第一个图,其余的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利用这样的方法,所有的学生都很快的都知道了答案,而且都能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这个案例让我对“方法比过程重要”这句话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实不仅仅在光学中可以使用以上的方法,力学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下题。

张老师用2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以较慢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他推小车以较快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用的推力应该 2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本题的第一问,学生都能很快的得出答案,但是第二问,学生本能的选择大于,因为学生存在着一个固有思维,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如何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以前我将这类的题型的时候,都是用灌输式的讲法,逼迫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他根本不理解,只是老师这么说了,我也这么记了。我自己在上这节内容的时候也感觉到学生的木然,这种感觉让我很不舒服,能不能让学生眼见为实?

笔者自己也曾经试着用弹簧测力计来匀速拉动木块,一次速度快,一次速度慢,但由于实验操作时很难做到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是很稳定,自然教学效果就不是很好。所以我就是想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有一次到兄弟学校去听课,发现一种很直观的演示器材――摩擦力演示器。这种器材有一个特点――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皮带的转速。我将这个器材借回来,在班级里演示了一下高速和低速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用我讲,几乎一大半学生立刻很轻松的说出,摩擦力与速度无关论文网。看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使我感触良多,同样的知识点,换了一种教法,得到的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看来,物理中很多结论,能做的一定不要讲。要尽可能的用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讲授知识。其实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在中考复习中,有这样一题关于二力平衡的例题

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是N。

学生对于第二问,合力为0N,基本上是能够顺利给出答案的,但是对于第一问示数是2N,总是理解的有点困难,因为学生认为合力就是二力之和,所以他更愿意认为示数是4N教育学论文,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用三个同样的轻质弹簧测力计,如图首尾相连,在两端各加一个相反的力,学生做完实验以后,立刻就发现,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一样的,借助于这样的一个模型,上面一条例题的第一问学生轻而易举的就会了。

由上面的几个教学实例,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很多时候,当老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不能依靠惯性,千万不能去年怎么讲,今年就怎么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教学的“机械效率”寻找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使得学生好懂,老师好教。在复习过程中,能做给学生看的就不要讲,突出物理学科的实验性,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千万不要在“纸上”做实验。由于中考总复习时候学生进行纸笔复习时间比较多,能进行动手实验次数和时间少,实验基本仪器的操作缺乏一定的训练,经常有停留在试卷上“做”实验、“背”实验的现象。所以一旦出现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察题目,学生就会素手无策。但是这几年中考物理中对于实验过程的考察越来越多,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尽可能的多做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解析能力。也许,这正是我们一线老师中考的“题海”复习中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法双语工程师法语能力与文化底蕴培养―法语课堂上法语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导入
下一篇论文:也谈问题探索教学法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_教法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