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费米耐劳柠檬果实香气成分GC-MS分析_挥发性物质-论文网

时间:2013-12-11  作者:岳建强,朱春华,李进学,周东果,彭满秀,高俊燕
烃类物质中,根据其对香气的贡献大小依次为D-柠檬烯(705.64mg/kg)、γ-萜品烯(132.61mg/kg)、β-蒎烯(52.84mg/kg)、β-甜没药烯(11.37mg/kg)。

2.2.2醛类化合物

醛类物质也是柠檬果实香气的主要成分,从表1、图3可以看出,费米耐劳柠檬中共检测出6种醛类物质,含量达115.92mg/kg,占整个香气成分的10.13%。其中,α-柠檬醛含量最高,达70.26mg/kg,其次为β-柠檬醛,含量为39.38mg/kg。

2.2.3醇类和酯类化合物

除去费米耐劳柠檬中含量较高的萜烯类和醛类物质,醇类和酯类也占一定的比例,在费米耐劳柠檬中共检测出6种醇及5种酯类物质,含量分别达42.28mg/kg、30.72mg/kg,在整个香气组分中分别占3.72%、2.69%。的香on,仅为为

量为劳检出费米耐劳柠檬果实中主要醇类香气成分为具有紫丁香和花香的松油醇、具有典雅玫瑰花香的香叶醇和芳樟醇,β-柠檬醇含量最高,达13.15mg/kg,香叶醇、α-松油醇、芳樟醇含量次之,分别为9.39mg/kg、8.19mg/kg、2.60mg/kg,α,4-二甲基苯甲醇,含量最低,仅为0.01mg/kg。

5种酯类化合物中香叶酸甲酯、乙酸香茅酯、异丁酸香叶酯含量较低,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含量较其它3种酯类物质高,含量分别为19.55mg/kg、10.20mg/kg。

2.2.5烷烃类和酮类化合物

烷烃类和酮类化合物在费米耐劳柠檬果实中种类和含量较少,本试验中共检测出1种烷烃类物质,含量仅占整个香气组分的0.02%,2种酮类香气物质,环己酮和D-莰酮,含量分别为2.86mg/kg、0.17mg/kg,占整个香气组分的0.26%。

3讨论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技术分析费米耐劳柠檬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共检测出42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烯类和醛类物质在整个香气组分中占93.31%。醇类和酯类共占6.41%,烷烃和酮类物质含量较低,仅占0.28%,这与叶兴乾的研究报道相吻合。

费米耐劳柠檬果实香气成分中以D-柠檬烯最高,含量较高的柠檬烯使得费米耐劳柠檬具有浓郁的柠檬香气。有研究报道柠檬烯含量在柠檬类香气化合物中最高,该结论与HueNguyen和EltonFranceschi相一致。除此之外,γ-萜品烯、β-蒎烯、β-甜没药烯等在费米耐劳柠檬中含量也较高。

醛类化合物在费米耐劳柠檬中含量也较高,占整个香气成分的10.13%,其中以具有强烈柠檬香气的α-柠檬醛和β-柠檬醛含量较高,占醛类物质的94.6%。柠檬醛在费米耐劳柠檬果实香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柠檬醛除了可用于配制柠檬香精外,也可用作合成紫罗兰酮和维生素A的原料。

在费米耐劳柠檬果实中,醇类和酯类也占有6.4%的比例,醇类化合物中以松油醇、β-柠檬醇、香叶醇和酯类化合物中的丙酸橙花酯含量较高。松油醇具有甜的紫丁香味,香叶醇具有温和、甜的玫瑰花气息,这些具有花香的醇类和具有天然水果香味的酯类共同构成费米耐劳柠檬的香味。

酮类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较少,一些含量低的酮类物质可能也会对果实的香气带来不同的影响,具有类似薄荷油和丙酮气味的环己酮是费米耐劳柠檬酮类特征成分。

影响柠檬果实香气成分的因素很多,比如气候、肥水管理以及果实不同成熟阶段等均会影响柠檬果实的香气组分,因此,柠檬丰产栽培技术与费米耐劳柠檬果实香气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有待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将来的育种工作中,根据品种的特征香气与消费者对风味的要求,选择不同的亲本组合,利用传统的杂交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适于当前柠檬产业发展要求的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与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4结论

通过GC-MS分析技术对费米耐劳柠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表明费米耐劳柠檬中含有4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以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达951.56mg/kg,占83.18%。醛类、醇类、酯类含量次之,烷烃类和酮类物质含量最低。

根据单个组分对费米耐劳柠檬香气的贡献大小依次为D-柠檬烯(705.64mg/kg)、γ-萜品烯(132.61mg/kg)、α-柠檬醛(70.26mg/kg)、β-蒎烯(52.84mg/kg)、β-柠檬醛(39.38mg/kg)、β-甜没药烯(11.37mg/kg)、β-柠檬醇(13.15mg/kg)。

(本文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采后处理与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潘思轶教授的帮助下完成,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SHEN De-xu,WANG Yuan-yu,CHEN Li-geng.1998. Citrus Genetics and Breeding.Beijing,Science Press:3-4
2 WALTONB.SINCLAIR.Th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of the Lemon and other Citrus fruit[M].Printed in
13 YUE Jian-qiang,YANG En-co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High Quality-Early Bearing-High Yielding on Lemon [M].Yunnan: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Press,2009,35-36.
24 QIAO Yu,XIE Bi-jun,ZHANG Yan, FAN Gang, XU Xiao-yun, ZHOU Hai-yan, PAN Si-yi. Study on Aroma Components in Fruit from Three Different Satsuma Mandarins Varieties[J].Scientia Agric ulture Sinica, 2008,41(5):1452-145.
35 QIAO Yu,XIE Bi-jun,ZHANG Chi, ZHANG Yan, PAN Si-yi. Analysi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from three Citrus fruitsby HS-SPM E- GC-M S[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7,24(5):699-70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超滤膜冲洗废水回用强化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_膜污染-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创新思维-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