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氧化二磷使乙醇脱水的争议探讨。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实验方案。生成的产物是磷酸氢乙酯。亦发人深思:①P2O5具有强脱水性。提高温度磷酸氢乙酯断键成烯。
论文关键词:五氧化二磷,乙醇,磷酸氢乙酯,脱水,断键
1 提出问题
最近读到王金龙老师的《五氧化二磷使乙醇脱水的实证探索与反思》[1],文章观点新颖、问题深刻,亦发人深思:①P2O5具有强脱水性,为什么不能使乙醇脱水形成乙烯?②80-90℃形成的磷酸氢乙酯和磷酸二乙酯,能否像硫酸氢乙酯一样高温(170℃)断键成稀?
2 展开调查
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实验方案,传统做法是使用浓硫酸作脱水剂和催化剂,反应中由于浓硫酸的氧化性,易使乙醇碳化,不利于乙烯纯化和产率。笔者曾经研究将浓硫酸和95%灯用乙醇按体积比1∶2配比反应物,改变原来按体积比3∶1的原料配比,演示乙醇脱水高温(170℃)成烯、低温(140℃)成醚的两种方式[2]。
能否使用五氧化二磷代替浓硫酸作为乙醇脱水的脱水剂和催化剂?调研发现,五氧化二磷使乙醇脱水的争议探讨,出现截然不同的正反两种观点,介绍如下。
2.1正论——生成乙烯
认为80-90℃生成产物乙烯,碱洗或水洗后断键,产气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代表作品有:
①2001年秦丙昌老师《乙烯制备实验的研究和改进》研究:利用浓硫酸-磷酸在170-200℃制备乙烯[3];
②2001年李双峰老师文《乙烯制取实验改良探究》认为:利用P2O5代替浓硫酸使乙醇脱水,80-90℃制备乙烯,无碳化现象[4]。
③2004年袁加程老师在《乙醇脱水制乙烯新法》[5]、《P2O5做脱水剂制备乙烯实验的研究》[6]认为:使用P2O5在80-140℃可制备乙烯。
④2005年冯桂荣老师《实验室制备乙烯条件探讨》利用H3PO4-P2O5在125-200℃制备乙烯[7];
⑤2007年刘波老师《对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的新研究》介绍了石棉绒、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对乙醇的脱水效果,认为在80℃左右五氧化二磷的催化效果最为理想[8]。
⑥2008年王祖浩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苏教版)介绍乙醇性质,用P2O5在80℃时做乙醇脱水反应的催化剂[9]。
⑦2009年刘克成老师《五氧化二磷做脱水剂制备丙烯》研究结论: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50℃,异丙醇与五氧化二磷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1.25,此时丙烯的产率最高可达37.1%[10]。
⑧2010年陆燕海老师《P2O5催化乙醇制乙烯实验反应条件的探究》认为:苏教版介绍[9]在80℃左右不能生成乙烯,提出“P2O5与乙醇甘油浴150℃~160℃效果最佳,体系中乙烯气体即能持续产生,并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迅速褪色”[11]。
根据调查的典型案例,笔者分析认为,使用浓硫酸-磷酸在170-200℃制备乙烯,降低了浓硫酸的浓度,有利于碳化程度的减弱(由于磷酸氢乙酯的稳定存在,脱水温度提高到200℃);使用H3PO4-P2O5(无水乙醇)或单独使用P2O5(95%乙醇),其实质是相同的,但应分清2种观点:低温80℃和高温200℃,究竟是80℃制乙烯,还是200℃制乙烯,还是80℃、200℃都能制出乙烯?有待考证论文网。
2.2 反论——不能脱水
认为产物使高锰酸钾褪色的现象是乙醇蒸汽而不是乙烯;80-90℃生成的产物是磷酸氢乙酯。代表作品有:
①2005年刘新民老师在《关于五氧化二磷在乙烯制备中应用的讨论》分析认为:在80-90℃的条件下五氧化二磷将乙醇脱水生成乙烯是不可能的。五氧化二磷也不能够使低级脂肪醇的磷酸酯脱磷酸生成烯[12]。
②2010年王金龙老师《五氧化二磷使乙醇脱水的实证探索与反思》认为:“P2O5与乙醇共热发生醇解反应,而不是脱水反应,生成物为磷酸氢乙酯和磷酸二乙酯”。“所有研究报告均未提及有烯烃生成(71页4⑸第6行)”[1]。
根据调查的典型案例,笔者归纳2点:①80-90℃P2O5不能脱乙醇成乙烯,形成的是磷酸氢乙酯;②P2O5不能使磷酸酯脱磷酸生成烯。第一结论从工业合成中已经得到佐证,第二结论是否准确?
2.3 磷酸氢乙酯的工业合成资料
①2006年陈飞老师《十六醇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的研究结论:在少量水存在下进行反应,能提高产物中单酯的质量分数。在n(ROH)∶n(P2O5)∶n(H2O)=1.70∶1.00∶1.13,85℃下酯化反应10h,然后在85℃下,向反应体系加入相对磷酸酯质量4%的水进行水解2h。同时强调“反应温度较高时,易使醇脱水成烯烃断键,烯烃氧化或聚合使产物着色”[13]。
②2005年冯雍老师《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介绍:以质量分数为125%的PPA(聚磷酸),CH3OH/P2O5的摩尔比为2.0∶1,0.8mol的水解量,在60℃~70℃下酯化反应6h,水解反应2h,可以合成较为理想的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14]。
③“国外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MAP (磷酸单酯)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有了一系列的产品,如德国Henkel公司,日本花王公司等。日本对磷酸单酯技术和工艺研究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且研制出大批的产品并运用到工业的各个领域”[15]。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作化纤织物的抗静电剂、金属切削润滑剂、农药乳化剂、金属清洗剂、脱垢剂等外,近年来在油田化学领域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如用作消泡剂、破乳剂及用于制备胶束酸和微乳酸等, 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6]
以上资料显示,80-90℃形成磷酸氢乙酯已既成事实,生成乙烯的结论值得怀疑。若在高温下能否生成乙烯?即低温比较稳定的磷酸氢乙酯能否在高温断键成稀?
3. 实验方案的研究
3.1在80-90℃不能生成乙烯的实验证明
实验1:80-90℃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褪色的现象:
在一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5mL,迅速加入五氧化二磷4-5g,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将温度控制在80℃-90℃内(乙醇沸点78.4℃)。见图1。
①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褪色现象;
②2次醇洗、水洗后通入高锰酸钾溶液:无气泡产生、无褪色现象。
实验2:参照实验:高锰酸钾和乙醇褪色的现象与之比较:
取1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小试管,滴入1mL乙醇溶液,有褪色现象。
实验3:冷凝产气,得到液体,证明产气不可能是乙烯:
将[实验1]装置改换具支烧瓶,反应物配料不变,乙醇由球形漏斗补充加入,连接一冷凝管并通水冷却。反应物被加热到78℃-80℃时,烧瓶中就有大量气体生成,经过冷凝管时几乎全部被冷凝而液化,收集到的液体经检验主要成分为乙醇。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烧瓶中反应物的温度很难超过80℃,因为滴加的乙醇大部分被汽化而脱离反应体系。佐证材料[11]。
在反应过程中又滴加乙醇,加热过程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冷凝管冷凝而收集到液体10mL,烧瓶中剩余粘稠液体约4mL(磷酸氢乙酯和磷酸)断键,表明五氧化二磷只与少量乙醇发生了酯化反应,而大部分乙醇被蒸发形成冷凝液。
实验结论:
①[实验1]证明产气为乙醇蒸汽(直接加热,局部高温可能产生一些乙烯)论文网。
参考资料[3]、[7]、[8]介绍,80℃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高锰酸钾溶液有褪色现象,实际是蒸发的乙醇与高锰酸钾反应;
②由于乙醇的沸点低,反应物的温度很难超过80℃,参考资料[9]、[10]介绍的150℃~160℃,必须在乙醇蒸发完后才能实现;
③王金龙老师等认为,借助于通过水(或碱液)洗涤,…乙醇蒸气与水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都易造成乙醇来不及被完全吸收而逃逸[12]。
实际操作中发现,乙醇极易溶于水,2次醇洗、水洗后,洗瓶内除开始因体系内气体受热膨胀出现气泡外,后来就根本不再有任何气体产生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丝毫没有褪色的迹象。佐证材料[10]。
3.2提高温度磷酸氢乙酯断键成烯
实验4:回流制磷酸氢乙酯:
在一圆底烧瓶中加入4mL95%(密度0.79g/mL)乙醇,2mL85.54%的浓磷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4.75摩/升,密度为1.690克/毫升),再加入五氧化二磷8g(C2H5OH/H3PO4/P2O5的摩尔比约为2∶1∶2),0.8mol的水解量,在60℃-70℃下回流酯化6h,水解反应2h。合成较为理想的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佐证材料[14]。
实验5:[实验4]回流制得的磷酸氢乙酯,温度升高170-200℃,有气体产生,2次醇洗、水洗后,通入高锰酸钾溶液,有褪色现象,证明产气是乙烯。
结论:磷酸氢乙酯类似硫酸氢乙酯断键成稀,由于磷酸氢乙酯的稳定存在断键,断键所需能量更大,温度比硫酸氢乙酯170℃更高。
3.3 P2O5催化乙醇脱水的实验证明
实验6:95%乙醇6mL,P2O52g,温度升高170-200℃,2次醇洗、水洗后无气体,证明无乙烯;系列实验见表1。
表1 95%乙醇与浓磷酸、P2O5反应情况
|
序
号
|
95%乙醇/mL
|
浓磷酸/mL
|
P2O5
/g
|
KMnO4褪色时间及收集温度
|
乙烯体积
/mL
|
/min
|
/℃
|
①
|
3
|
0
|
2
|
4
|
180~200
|
548
|
②
|
3
|
0.5
|
2
|
3
|
125~200
|
736
|
③
|
3
|
3
|
2
|
不褪色
|
250℃以上
|
-
|
④
|
6
|
0
|
2
|
不褪色
|
250℃以上
|
-
|
⑤
|
3
|
9
|
0
|
不褪色
|
250℃以上
|
-
|
结论:P2O5脱水性的证明: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与乙醇反应,结果发现按醇酸体积比为(1∶3)进行反应时,反应混合物在110℃已经沸腾,温度升到250℃以上仍没有乙烯产生[实验6⑤][6];用P2O5与乙醇反应,则能产生乙烯[实验6①、②],但随着磷酸量的加入,P2O5又失去脱水作用[实验6③],这显然与磷酸中含水较多有关,P2O5与水形成磷酸;若95%乙醇量过多,P2O5量过少,P2O5生成H3PO3,P2O5的加入实际是磷酸的加入,没有多余的P2O5去促使乙醇脱水成烯[10],因此没有乙烯产生[实验6④]。必须有游离的P2O5才能使乙醇脱水成烯,实验证明P2O5催化乙醇脱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