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企业走进了供应链管理的时代。临时联盟性质的协同商务供应链结构已经成为供应链模式的主流。而由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式所具有的固定、静态、刚性特点束缚着供应链的动态调整。这一模式也就是“第三方提供模式”。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第三方,模式
一、引言现在的企业存在于一个高度动态的环境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信息的高速传播、消费者越来越苛刻得要求、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使得企业每时每刻都紧绷着神经,单打独斗的企业在市场中已不具有生命力,企业走进了供应链管理的时代。但是,传统的供应链节点企业是固定的、静态的、刚性的通过信息流和物流连接在一起,这样一种连接关系会在企业之间产生摩擦、惯性和非柔性。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信息系统的不兼容、信息和决策的延迟,都会影响节点企业的合作并最终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临时联盟性质的协同商务供应链结构已经成为供应链模式的主流,而由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式所具有的固定、静态、刚性特点束缚着供应链的动态调整。因此,新的供应链模式需要一种具有动态、开放、透明及经济特征的信息管理系统模式来满足它的需求,即需要从供应链外部寻找积极合作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商,这一模式也就是“第三方提供模式”。
二、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模式从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提供者来看,系统的运作模式可以分成三类:
1.节点企业独立提供模式供应链的各级节点企业是基于充分市场竞争的平等合作关系,采用Internet连接各自独立提供的信息管理系统,多数情况下形成单链模式,属于传统供应链结构。其优点在于每个企业只需同其上下游企业发生关系,企业间的信息系统接口比较简单,费用较低;缺点是信息传递容易出现失真、扭曲放大等现象,并最终导致“牛鞭效应”。

图1 节点企业独立提供模式
2.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模式它以核心企业的管理系统为中心,采用EDI或Internet的方式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构建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假设制造商是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模式如图2。这种模式的优点在核心企业为供应链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能够避免信息的冗余,并抑制了“牛鞭效应”;缺点则是核心企业同其它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存在不平等合作关系,不利于供应链的长远发展。

图2 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模式
3.第三方提供模式(也被称为开放模式)它由独立的第三方构建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采用Internet的方式连接行业内绝大多数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及金融服务企业。第三方提供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并行运行多条供应链,每条供应链对应一个虚拟的信息管理子系统。子系统在运行中保持独立性,并可以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和其他供应链进行数据交流,获取足够的行业信息。
 
图3 第三方提供模式
三、第三方提供模式的构建、功能及优点1.第三方提供模式的构建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供应链内、外的信息共享与传递。通常,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都各自拥有或简单或复杂的计算机系统,这些计算机系统可以独立工作。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第三方提供者同加入系统的企业签订数据/交换协议,而加入系统的各个企业将各自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通过Internet传递给第三方,由第三方的系统处理供应、制造、分销、零售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变动分析以及供应链运作评估等工作,并将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反馈给各个节点企业,完成供应链中信息的循环。
根据该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机制,系统的构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表示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可以使用客户机上的浏览器,通过Internet调用Web服务器相应的URL地址,来访问第三方提供的服务。
第二层功能层。Web服务器接受注册用户的申请,通过执行多种数据库访问技术如 CGI、JSP 或者 ASP程序等,将用户申请信息转换为数据库可识别语句,与数据库连接并提取信息,然后返回给用户。
第三层为数据层。为方便数据管理拟订将用户的数据分为业务数据库、客户数据库和通讯数据库。这样客户浏览器、Web 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就构成了一种开放式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的集成模式。
构建后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进行安全设置。系统的注册用户在经过安全身份认证后,在给定的权限下,就可以透明地访问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中任意一个需要的应用程序和功能模块,进行数据的读取/输入。

图4 第三方提供模式的层级图
2.第三方提供模式的功能作为一种动态的、多供应链并行、跨企业的信息集成管理模式,第三方提供信息管理系统要克服临时联盟性质的协同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组织管理上的分布性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异构性以及E-供应链时代强调的动态性等问题。因此从系统需求角度看,第三方提供模式应具备以下功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