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后续程序中,当发现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上出了问题时,必然要组织专家进行相关的审查而这样的审查必然要找出责任的承担者。也就是说,通过形式审查制度的明确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跟踪评价程序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建设项目的实际结果上考量各方责任的分别承担,从而实现:
(一)审批机构与技术提供方的脱离。进行审批的行政机关只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并不意味着对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提交的环评报告书的实质认定,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再也无法以“审批通过即意味着实质合格”为理由推脱责任。而在技术层面上,专家在这一环节中亦只是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形式上的审查,避免了实质审查中可能存在的利益互换的情形,使审批机构与技术提供方脱离。形式审查大大减轻了负责审批的行政机关的工作量,亦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环评单位向建设单位承担责任。环评单位作为中介机构基于其市场营利的必然性,它可以为建设单位的项目顺利通过而出谋划策,但是其建设设计要保证达到标准的环保交付与运行否则要向建设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这使得环评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时首先就要衡量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使其不会因经济利益而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理,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连接受委托的环评单位都找不到,更不可能开工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三)建设单位要保证环评基础材料的真实,明确各主体的责任。通过从建设项目的实际结果上考量各方责任的分别承担的倒查制度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各个环节中各主体的责任得到明确,而就建设单位来说,其负有保证评价材料真实的责任。论文检测。将保证评价材料真实性的责任加诸于建设单位身上,一方面,环评单位不用去调查委托人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因为这样的调查不是其作为受托人能做到的事,只会加大环评成本而无实质意义;另一方面,由建设单位承担真实性责任不仅减轻了环评单位的负担而且建设单位不得不考虑到提供虚假材料的不利后果,督促其提供真实、客观的材料从而保障环评单位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专家作用体现于环评单位及结果审查中。专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一直受到强调。论文检测。在形式审查制度中专家的作用则应集中体现于环评单位及倒查责任这两个环节中。首先,编制环评报告书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技术活动,由于环评单位要向项目建设单位承担设计可行性的责任,使得技术专家在编制环评报告书的过程中更注重环保要求,可确保环评报告书中的环保设计能够落实。其次,在倒查责任中,从结果追究责任亦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惟专家才能担此重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形式审批制度下,应实现专家的专职化以避免利益的交换。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是物质上的保障以及社会地位的承认。
四、结论
笔者以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是定位不准,强调实质审查导致了制度实施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制度无法取得实效。在审批环节进行形式审查对环保行政机关来说易于操作,减少了利益因素的干扰。同时,使参于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各主体角色定位明晰,责任明确。其中,专家作用则主要体现于编制环评报告书的环评单位中与项目落实中的责任倒查中。
参考文献:
[1]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178.
[2]蔡守秋.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z].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16715.2007-5-23.
[3] 曹明德.从“环保风暴”看环境法治存在的问题 [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4):13-17.
[4] 王灿发.“环保风暴”的影响及其显现的环境执法问题 [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4):18-19页.
[5] 潘岳.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几点意见[J] .环境保护。2005,(2):14-15.
[6] 张璐.从圆明园整治事件看我国环评法的不足 [J].法学.2005,(6):5-9.
[7] 向佐群.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J].行政与法.2005,(2):97-100.
[8] 石岩.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困惑 [J].中国环境管理.2006,(3):26-27.
[9] 唐澍敏.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J].行政与法.2002,(1):65-66.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