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单井递减规律研究

时间:2016-04-13  作者:朱婧 张烈辉 吴峰 周亮 符奇
如图5所示TK412井,1999年11月采用8mm油嘴自喷生产,初期单井日产油380t,不含水,2000年8月至2001年5月采用10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达到500t/d,但高产达到18个月,2001年5月9日见水,2001年7月8日含水就达到90%,产量大幅度下降,此后一直处于低产、关停状态(说明底水锥进后大压差生产效果不好)。

 

溶洞

图 5 TK412井生产曲线

2.5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量递减

油藏的单井、单元产量变化往往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递减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随着生产过程中开发方式、各种措施的实施而变化,不同的生产阶段有不同的主要作用因素。如图6所示TK432井投产初期9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液190m3,含水58%。这个过程中引起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含水上升。该井于2001年11月15日至12月13日修井堵水,堵水后对5433.14-5546m自喷生产,日产油133 m3,含水率4%。此时出水的主要通道被堵住后,油井进入了见水后缓慢递减阶段,此时对产量递减起主导用的是地层能量的减少。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

图6 TK432井生产曲线

综合上述利用塔河4区生产历史数据拟合出的缝洞单元和单井的产量递减曲线,并结合室内实验,塔河碳酸盐岩不同缝洞单元和单井的递减规律存在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每一个阶段投产的新井不同、储集层地质差异及储集层内流体分布不同造成的。因此,对塔河碳酸盐岩不同的缝洞单元或单井应采用相应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才能正确掌握整个区块油藏的产量递减规律,为采取合理的开发调整措施奠定基础。

3.结 论

(1)碳酸盐缝洞型油藏的产量递减特征与钻遇储集体储渗模式密切相关。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的油井一般见水前高产稳产,见水后递减幅度最大;钻遇溶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油井产量中等,见水后产量递减幅度较小;钻遇裂缝基质型储集体的油井对开发贡献很小。

(2)油井见水及见水后的含水变化规律是影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量变化及稳产状况的重要因素;油井见水将使产量出现下降,而见水后的产量与含水呈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见水后的含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既包括储层条件、又包括采油速度和工作制度,还有注采关系及工艺技术措施等。

(3)碳酸盐岩油藏孔隙裂缝发育不均匀性,以及裂缝、孔隙组合搭配的多样性,导致了油井产量变化规律的复杂性,但经过酸压改造,能够大副改善井底渗流状况,进而影响油井的产量;

(4)能量不足和开采方式不合理是导致油井和开发单元产量递减的重要原因。

(5)油藏的单井、单元产量变化往往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上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不同情况下的递减进行分析,才能正确合理的确定开发调整措施。


参考文献:
[1]柏松章.我国华北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类型及其开采特征[A].碳酸盐岩油气田开[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12222.
[2]陈志海,戴勇,郎兆新.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 101-105.
[3]谢庆邦.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4):105-106.
[4]刘玉忠等.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关系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4)
[5] 谭承军.塔河碳酸盐岩油田储集空间与储集体连通关系初探[A].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1-5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利比亚Wadi Bay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一篇论文:辽宁白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地质论文
最新地质论文
读者推荐的地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