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_互联网高校

时间:2012-05-30  作者:孔令声

论文导读::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互联网高校。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网络社会中青年一代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问题。仓禀实,而需礼仪,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寻找我们必须继承的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需要弘扬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它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道德教育现状及面临互联网的严重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新问题.

网络社会有许多新的特征,虚拟性、无限性、流动性、平面性等。人在网络社会的行为样态也多样,形成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的人际关系。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对新时期高校德育提出挑战。

(二)互联网使相当数量的青少年产生了道德失衡令人担忧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是一把双刃剑,“网络道德”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深入掌握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了解及思想道德状况,我对我校300名学生进行了一些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数据表明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高校,已成为学习、联络外面世界的方便途径。但是许多学生出于聊天、打游戏的目的,还有的学生进入过色情网页。网络构建的虚拟社会使许多腐朽资讯传播给青年学生;网络的虚拟环境扩大了青年学生社会交往的范围,使缺乏辨别能力的他们来说,网络的虚拟环境成为了陷阱,在这里可以毫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有的学生在网上搞网恋。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吧抢劫低年级同学,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应当是积极的,但也产生了消极因素,“网络道德”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给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

(三)时代呼吁对青年学生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面对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道德建设遇到许多新的挑战。仓禀实,而需礼仪。德育应当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基础,它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它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规范着每个中国人。中国传统道德演变的历史是中国人形成自己的人格,并成为中国人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在东南亚各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道德建设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如在现代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仍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新加坡,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德治与法治并举,政府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八种美德做为治国之纲。

100余年来,我们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遗产,重批判、轻继承;剔除了糟粕也淹没了精华;“破”字当头、未能“立”在其中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有人试图抛开自己的民族文化,去构建新的文化,如同揪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土地一样不明智。然而,对于自己民族文化越是无知的人,越是胆大妄为,越是敢于“全盘否定互联网高校,彻底砸烂”。失却了自己民族的精华又没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就必然生成一种东西方文化糟粕相混合的劣质文化。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到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智慧当中,去开发德育的新资源。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现实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构起了十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国家伦理、社会伦理、个人伦理,从内在的修养到外在的行为方式,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要对传统美德也要进行历史分析,从中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部分,进行整理后形成新的德目,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正本清源”的作用。

(一)传统公德在当今公共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公共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进行交往所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中华民族的某些传统美德今天依然具有社会公德意义。譬如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等高层次的社会圣德规范,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社会美德规范等等,都应大力褒扬和肯定。这类崇高圣德和社会美德,不仅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制尊严有积极功能,而且其崇高和美好形象自身的道德感召力,对于强化社会公德也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职业美德在当今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我国古代职业美德与当今社会职业道德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对当今社会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现实价值。我国传统的“义利观”主张“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对“利”要有一定的理性制约,不苟取,不妄得。我国搞市场经济,应当借鉴古人的义利观,不能为了个人蝇头小利损害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以诚为内在的道德信念,是一种求真务实的道德品质,诚而无欺、诚而有信,诚则灵;以信表现人与人之间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的关系,它是兑现所有“契约”、“合同”的道德基础。“利在义中”、“利在信中”、“利在诚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互联网高校,应成为中国特色的职业道德价值观。除此之外,传统职业美德中还有秉公执法、廉洁奉公、惠民利民、救死扶伤、“心存救世”、童叟无欺等对今天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传统家庭美德在当今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弟子规”集中表现家庭美德,当今成为青年积极崇尚的传统家庭美德。虽然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崇尚并愿意实施家庭美德,有9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73%的学生表示,父母老了以后,愿意与他们住在一起,照顾他们。良好的家庭美德氛围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四)传统的修身美德在当前公民道德修养中的现实价值

我国古代思想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对当前公民道德修养具有现实价值。例如,“慎独”是我国古代君子所要求的最高境界。是儒家创造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当个人独居、独处时,由于公众舆论的压力暂时不存在,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往往容易偏离道德规范的约束,作出平时不敢作出的事情来。慎独,就是要求人们在独处之际,仍能保持道德操守,独善其身,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一个作到“慎独”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受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原则转换所出现的道德'空场',增加了当代青年道德选择的难度,使得一些青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精神失落、是非观念混淆、公德意识薄弱的现象。网络社会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增强自省意识,培养自律精神,是提高当代青年的道德修养、培育道德人格的关键环节。

三、当代青年传统美德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丰富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情感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本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西方教育家斯泰洛齐说过:“儿童的道德感首先是从他们富有生气的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的;然而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互联网高校,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和善良的东西;最后,他们必须通过思考和比较,自己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观念。”他阐明了青少年的德育水平通过自我意志的锻炼才能促进其提高。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总结了“自省自克”、“改过迁善”等一些进行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依靠自觉努力。

(二)较强的道德辨别能力

道德辨别能力即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道德评价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在评价中不断地深化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确定合理的行动,为道德行为定向。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趋势应当从“他律”到“自律”、从“结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的过程,就是授之以知,晓之以理的过程。

(三)顽强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向道德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观念付诸于行动、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集中地体现了人的心理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具有坚强的道德意志才能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排除或抑制不道德的欲求,调节与控制消极的情绪,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四、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设置中华传统美德课程,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以学校为主阵地,可使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主要形式有:开设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素质课、用各科教学渗透、通过各种主题活动进行等。

建立校园德育网。我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利用信息高速度、大容量的优势,使网络为我们所用。德育工作必须占领这一新阵地。学校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网”,在网上开设德育聊天室,使互联网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信息库、宣传站、广大师生的谈心屋,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德育功能,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互联网“大有作为”。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承传的道德成果的总和。目前,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不约而同的在研究儒家思想,如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在“东方传统与今后的新加坡”的演讲中甚至提出互联网高校,要在“借西风”使新加坡经济、科技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需要“借东风”,要发扬东方文明,吸取儒家的伦理观,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这实际上就是主张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都要求教育培养的一代新人,必须是既能创造物质文明,又能建设精神文明的新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世代,是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文化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雷晚蓉李翠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传统美德现代价值的途径研究.《文艺生活》2009(11).
2.徐艳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
3.王凤国.再论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化功能及时代价值意义.灵武教育信息网.2008(1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刍议_德育论文
下一篇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化路径研究及启示_杂志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