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心灵变迁—评陈奂生形象

时间:2016-06-05  作者:王秀红

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长期以土地为主要关系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中国农民特有的较为复杂、稳固的的性格心理。新农村改革对农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商品经济观念和现代意识观念也和传统农民意识产生了碰撞。反映农民命运、关照农民意识成为新时期以来乡土文学的一道重要命题。作家高晓声以他特有的眼光,塑造了一个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农民形象——陈奂生,展现了乡土中国社会巨变下当代中国农民的心灵变迁,表现了新时期农民主体性的艰难成长历程。

关键词】农民形象  物质困境   精神追求   新农村变革   现代关照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世界,脚下的乡土正在急剧地变革与发展,脱离藩篱的农民也陷入一种新的调整与思考,高晓声以他的赤子之心,饱含深情地关注着普通农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变动。他积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和观察,对中国农民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创作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对普通农民在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和精神变化作追踪式的描写”,[1] 塑造了一个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农民形象——陈奂生,展现了乡土中国社会巨变下当代中国农民的心灵变迁,表现了新时期农民主体性的艰难成长历程。“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农民的遗传因子,又深深地烙着时代前进的印记。“认识了一个陈奂生,就认识了一个时代”——这充分揭示了陈奂生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一、物质困境中的温饱追求

陈奂生这个形象在文坛上最早出现于小说《“漏斗户”主》之中,这里的陈奂生,是一个以满足一家人的基本生存即吃饱肚子作为自己最高愿望的底层农民,而他勤勉一生,却仍然食不果腹。尽管他“力气不比人家小,劳动不比别人差,”但他还是“一家三口,常年缺粮”,被戴上了“漏斗户”的帽子。他也思索过“漏斗户”这顶帽子从哪里来的,他忿忿地想,“这是富人嘲笑穷人,地主嘲笑农民……你就只晓得我粮食不够吃,却不晓得我一生出了多少力!”然而,陈奂生到底不敢张嘴,“陈奂生越来越沉默了,表情也越来越木然了。他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劳动,默默地走路。他从不叫苦,也从不透露心思,但看着他的样子,没有一个人不清楚,他想的只有一件东西,就是粮食。有时黄昏,他也到相好的人家去闲逛,两手插在裤袋里,低着头默默坐着,整整坐半夜,不说一句话,把主人的心都坐酸了,叫人由不得产生‘他吃过晚饭没有?’的猜测,由衷地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而他则猛醒过来,拔脚就走,让主人关门睡觉。这样的时候,总给别人带来一种深沉的忧郁,化学论文好象隔着关了的大门,还听得到夜空中传来他的饥肠辘辘声。”[2] 他长年累月饿得肚皮都贴在背心上了,但他仍然保持不松劲、 不抱怨的心态,既不偷又不抢,更没有害人之心。还像“投煞青鱼”一样,尾巴一煽,往前直穿, 拼命地去种田。而且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他都“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相信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二是坚信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3]

从陈奂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超于常人的忍性和耐性,看到了庄稼人的正直和善良,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朴实,这也是中国农民的传统性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陈奂生的麻木和保守,他明明意识到“三定”政策不能兑现,受了欺骗,却不敢说出来,反而自我安慰地认为,“只要不是欺他一个人的事,也就不算是欺他”。当他向生产队借粮遭干部拒绝,还被挨了一句“你这个‘漏斗户”的骂后,反而“总是体谅他们,他们是有他们的难处”;“还是再看看吧”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例如,他很想请陈正清写信给报社反映自己缺粮的情况,由于陈正清怕担政治风险,陈奂生便说,“还是再看看吧。”到1978年冬,“三定”政策真要兑现了,他依旧心存疑虑,还是旧话,“还是再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转折和农民文化转型的时空中,陈奂生的遭遇代表了中国普通农民的生存状态。通过陈奂生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作者深刻揭示了极“左”思想路线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职业女性角色冲突
下一篇论文:视听时代的传统音乐传播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无相关信息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