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以太网2.0版由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Intel公司和 Xeror公司联合开发,它与 IEEE 802.3兼容。图2.4就是在同轴电缆上运行CSMA/CD的以太网。

异构融合

图2.4 在同轴电缆上运行CSMA/CD的以太网

以太网和IEEE 802.3通常由接口卡(网卡)或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以太网电揽协议规定用收发器电缆练到网络设备上。收发器执行物理层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冲突检测。收发器电缆将收发器连接到工作站上。

IEEE 802.3提高了多种电缆规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与以太网最为接近。在这一规范中,连接电缆称为连接单元接口(AUI),网络连接设备为介质访问单元(MAU),而不再是收发器。

1. 以太网和IEEE 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信息帧。每个工作站都是确认该信息帧时否是发送给自己的。一旦确认是发给自己的,就将它发送到高一级的协议层。

在采用CSMA/CD传输介质访问的以太网中,任何一个CSMA/CD LAN工作站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访问网络。发送数据前,工作站要侦听网络是否堵塞,只有检测到网络空闲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

在基于竞争的以太网中,只要网络空闲,任一工作站均可发送数据。当两个工作站发现网络空闲而同时发送数据时,就发生冲突。这时,两个传送操作都遭到破坏,工作站必须在一定时间后重发。何时重发由延时算法决定。

尽管以太网与IEEE802.3标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以太网提供的服务对应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和第二层,而IEEE 802.3提供的服务对应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信道访问部分(即第二层的一部分)。IEEE 802.3没有定义逻辑链路控制协议,但定义了几个不同的物理层,而以太网只定义了一个。IEEE 802.3的每个物理层协议都可以从三方面说明其特征,这三方面分别是LAN的速度、信号传输方式和物理介质类型,如图2.5所示。表2.1总结了以太网与IEEE 802.3以及IEEE 802.3不同物理层规范之间的差别。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图2.5 IEEE 802.3组件的三方面

表2.1 不同IEEE802.3物理规范的比较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以太网和IEEE802.3的帧格式

图2.6说明了以太网和IEEE 802.3的帧结构。下面对以太网和IEEE 802.3的帧域做几点说明:

①帧头:由0和1组成,告诉接收站一个帧到了。在以太网帧中,还包括一个与IEEE802.3的帧开始分隔符(SOF)等价的字节。

②帧开始分隔符(SOF):用以同步局域网中所有工作站对帧的接收,它用两个连续的1结尾。以太网中明确定义了帧开始分隔符。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图2.6 以太网和IEEE802.3的帧结构

③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它们的前三个字节由IEEE指定,后三个字节则由以太网和IEEE802.3的开发者指定。源地址总是单节点地址,目的地址可以只指向一个节点,也可以指向多个或所有节点。

④类型(以太网):指定了以太网处理完毕后用以接收数据的上层协议类型。

⑤长度(IEEE 802.3):指定了数据帧的字节数。

⑥数据(以太网):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处理完毕后,帧中的数据被发送到由类型域指定的上一协议层。尽管以太网标准2.0版没有定义任何填充的方法(与IEEE 802.3相反),但仍希望数据长度至少达到46字节。

⑦数据(IEEE 802.3):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处理完毕后,帧中的数据被发送到由其自身指定的上一协议层。如果帧中数据不足64字节,则要插入填充字节,以保证64字节的帧长度。

⑧帧校验序列(FCS):该检验串由发送设备生成,其中含有一个4字节的循环冗余校验值,接收设备通过对它的重新计算,检测帧是否被破坏。

2.5 IEEE 802.3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2.5.1 CSMA

1.原理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其工作原理下:一个站点要发送信号,首先需监听总线,以确定传输介质是否存在其他站点发送的信号。如果传输介质空闲,则可以发送信号,否则等待一段时间重试[9]。

2.坚持退避算法

传输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和传播时间。帧越长,传输时间越短,则传输介质的利用率越高。为了提高传输介质的利用率,通常采用坚持退避算法。

(1)非坚持CSMA

①如果传输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信号。

②如果传输介质是忙的,则随机延迟一段时间,再重复a。

(2)1-坚持CSMA

①如果传输介质空闲,则发送信号。

②如果信号发送冲突,则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复a.

(3)P-坚持CSMA

①如果传输介质空闲,则以概率P发送信号,而以概率(1-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等于最大的传播延迟时间;

②如果传输介质忙,则继续坚挺,一旦传输介质空心,则重复a;

③如果发送被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则重复a;

(4)三种CSMA坚持退避算法比较

①非坚持CSMA

非坚持CSMA算法利用随机延迟重传时间来减少冲突发生的概率,这种算法的缺点是传输介质的利用率较低,这是因为即使多个站点又数据重发,传输介质仍可能出于空闲状态。

②1-坚持CSMA

为了提高传输介质利用率,可采用1-坚持CSMA算法,当站点又数据要发送时,只要传输介质空闲则立即发送。这种算法的缺点: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发送,则冲突就难以避免。

③P-坚持CSMA

P-坚持CSMA算法是前两种算法的折中,即试图降低1-坚持算法的冲突概率,又提高传输介质的利用率。

P-坚持算法的难点在于如果选择最佳的P值,因为如果P值选择太大,则冲突概率增加,如果P值选择太小,则会降低传输介质的利用率。

2.5.2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采用CSMA算法时,由于传输延迟的影响,当两个站点同时监听到传输介质上没有发送信号,仍然会发送冲突。由于CSMA没有冲突检测功能,即使冲突已发生,也要将破坏的帧发完,导致降低了传输介质的利用率[10]。

一种改进的CSMA算法是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由IEEE802.3定义,其基本思想是:每一个站点在发送帧时,同时检测冲突,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信号,并向传输介质发送一串阻塞信号,通知传输介质上已发生冲突,由此提高传输效率。IEEE802.3是按照体系结构方法来组织的,它强调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物理层。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毕业论文-辽宁省朝阳市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文: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析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