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财务管理论文

刍议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缺陷:地方财政视角_蛙鸣博弈

时间:2011-06-22  作者:秩名
  三、地方政府间蛙鸣博弈模型分析

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主体往往会利用政府间转移制度的不完善性,从局部利益出发,采取某些不合理的财政行为,使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制度设计的初衷,均等化效果不佳。在此,本文引用了蛙鸣博弈模型,[14] 从地方财政的角度来探讨地方政府之所以产生一系列不合理的财政行为的原因。

1、蛙鸣博弈模型

蛙鸣博弈研究的是环境条件因素对生物进化过程影响的问题。在蛙鸣博弈模型中,是将青蛙特定器官、行为的进化作为一般的2x2对称博弈进化的例子进行分析讨论:长期进化过程使雄蛙鸣叫响亮,雌蛙听力超群。而青蛙进化发展出这些雌雄不同能力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繁衍机会,把自身基因最大限度遗传下去。这与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行为是极其相似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没有理由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会理性地考虑个人利益的“经济人”到了公共产品选择时就会变成没有个人利益,只考虑公众或组织利益的无私的人。而且在官僚个人利益之外,政府作为一个官僚机构,也存在着政府的机构利益。“没有集团的利益就没有集团”。政府组织作为一个集团,主要追求的是预算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会努力争取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或补助。所有政府官员都有争取本地方和部门预算最大化的冲动,并且部门和领导也会预期,即使他们不从财政资金中攫取更多的、甚至多余的资金,其他领导和部门也会选择这样的预算策略免费论文下载。因此,地方政府不合理的财政行为是可以用蛙鸣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假设:

(1)博弈方:两个都是有限理性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分析的框架是反复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随机抽取一个成员配对进行博弈,即可以是富裕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可以是落后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

(2)行为策略:博弈方都有两种行为方式:争取;不争取。如果他们都不争取,则不会获得额外的转移支付资金,使他们获得的利益不多,假设为0收益;如果有一地方政府积极争取,那么他获得转移支付资金的机会为m,0.5<m<1;如果他们都争取,就会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P,机会为m<P<1,此时各有成本z(包括给地方财政带来风险的成本、“跑部钱进”的成本、“财政钓鱼”——要求配套资金的成本、争取外税源的成本等等)。

(3)行为策略的采取比例:博弈方中可能采取“争取”与“不争取”的比例为x、1-x。

(4)得益矩阵。随机博弈中两个地方政府之间的得益矩阵如下图1-1。

地方政府2

争取不争取

 

P-z,P-z

m-z蛙鸣博弈,1-m

1-m,m-z

0,0

争取

地方政府1

不争取

图1-1蛙鸣博弈模型

2、蛙鸣博弈模型分析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取决于其中P,m,z的具体(或相对)水平。根据上述假设,P-z>m-z是成立的。

如果m-z<0,由于P<1,必然有P-z<1-m。即如果有一个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到转移支付资金小于争取的成本,这时两地方政府都不争取是该博弈惟一的纳什均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争取总是不合算的,不争取是双方的上策。

如果m-z>0,当P-z<1-m时,则P-1+m<z<m。即如果争取到的转移支付资金大于争取的成本,且当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地方政府的收益(争取到的转移支付资金-争取的成本)小于没有积极争取的地方政府的收益时,上述博弈存在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分别是两地方政府都争取或都不争取。此时,还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两地方政府都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决定是否争取。

如果m-z>0,当P-z>1-m时,即如果争取到的转移支付资金大于争取到的成本,且当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地方政府的收益大于没有积极争取的地方政府的收益时,那么两地方政府都争取是惟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因为此时争取对两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上策。

上述分析说明,在这个蛙鸣博弈中,除了争取与不争取在获得转移支付资金方面有差异以外,争取成本代价大小也是决定地方政府是否争取的关键因素。这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是否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好坏,即在有效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获得“争取”获得转移支付资金的机会会减少,成本会增加,此时地方政府是不会积极争取的,反之亦然。上述结果如图1-2所示:

上述建立在完全理性条件下的策略博弈描述了地方政府从自利的角度对是否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选择,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不能说明地方政府从不争取到争取的转变过程。

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政府比例为x,随着时间和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环境的变化,该比例的变化率取决于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地方政府的原有比例以及鸣叫获得转移支付资金的收益。由于上述博弈关系是2X2对称博弈,其复制动态方程为:

=蛙鸣博弈

根据该复制动态方程,可求出其三个不动点,也就是可能的稳定状态点分别为:

x*=0蛙鸣博弈,x*=1,x*=(m-z)/(1-P)

当0<(m-z)/(1-P)<1时,进化复制动态方程的二个稳定状态都是合理的,因为都处于的有效范围,其中只有x*=(m-z)/(1-P)是进化稳定策略(如图1-3所示)。这意味着如果上述由环境条件等决定的地方政府利益关系是稳定的,那么一旦发生少数地方政府从不争取到争取的转变,转变的地方政府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达到整个地方政府数量的比重为x*=(m-z)/(1-P)。如果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地方政府所占比重超过这个水平,甚至全部是争取的,这时候少量不争取的地方政府的数量越来越多,因为此时争取的地方政府越多,所获得的转移支付的收益会越来越小,当小于落后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的收益时,落后贫困地区的地方支付就不会在争取。因为不争取所获得的转移支付额要大于争取后所获得的收益。最终仍然回到x*=(m-z)/(1-P)的均衡比例。

当(m-z)/(1-P)<0,当m<z时,即即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的机会小于争取的成本时,复制动态方程的不动点只有x*=0和x*=1两点符合要求(如图1-4所示)。

这时候复制动态的惟一的稳定均衡点,是x*=0,也就是所地方政府是不鸣叫的。换句话说,如果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是规范有效的,从所有地方政府都是从不争取开始,那么即使出现少量的地方政府去积极争取,它们也会很快不争取。即使是所有地方政府都争取的极端情况,在中央财政严格的监督和很好的激励措施下,最终还是会趋向于所有地方政府都不争取的均衡免费论文下载。

最后,当(m-z)/(1-P)>1时,也就是m-z>1-P(P-z>1-m)情况。即两地方政府都争取的收益大于某一地方政府争取获得的收益的情况。此时,复制动态的三个不动点中也只有x*=0和x*=1两点符合要求(如图1-5所示)。此时,进化稳定策略是x*=1,也就是所有地方政府都会争取。这种情况只有在转移支付制度分配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监督乏力,又没有很好的激励措施情况下产生,这时争取的收益大大超过成本代价。

简言之,地方政府是否采取积极的态度争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蛙鸣博弈,与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安排有密切的联系。如转移支付规模、结构的确定,监督机制和激励措施都将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

四、结论

我国现行财政转移制度尚不完善,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存在很大的政策博弈空间,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而采取不合理的财政行为,使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收支责任,这不仅仅是分税制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政府间财政间转移支付的一个基本前提。二是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这是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的根本依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而政府拥有的基本服务能力均等化及财力均等化都作为次级层次目标。三是科学构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结构,逐步缩小税收返还规模,在条件成熟时最终取消税收返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扩大均等化转移支付的作用。规范与清理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管理透明度。四是合理确定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既能够恰当体现中央的权威,而非过度集权;既能够使中央拥有较充足的财力来缩小地区间公共提供能力的差距,又能够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税收筹资的积极性,避免对上级政府的过度依赖。五是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的审批监督程序,编制转移支付的专项预算,并按预算审批监督程序报同级人大审批。并以法律形式明确转移支付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司法和审计手段,对违法、违章者加以相应的制裁。六是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激励机制,减少下级政府的不作为心理并对其“花别人的钱不心疼”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参考文献
[1]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第100-115、205页
[2]Gramlich E.M.Intergoverentalgrants: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In Oates federalism[M].Lexington:D.C.Heath and Company,1977:227-230
[3]郭庆旺、贾俊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世界经济》2008年第9期
[4]J.Martinez-Vazquez, B.Y.Qiao& L.Zhang,“The Role ofProvincial Policies in Fiscal Equalization Outcome in China”, 2007-03-10,http://aysps.gsu.edu/isp/files/ispwp0705.pdf,2010-02-10
[5]审计署.中央部门存在问题资金293亿[EB/OL].新华网,2008-08-27
[6]李一帆.现行财政体制的腐败隐患[J].瞭望新闻周刊,2005(7):33-35.
[7]安体富.“跑步前进”考问转移支付制度改革[J].人民论坛,2007(12):18-19
[8]曾维涛.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4(12):15-16.
[9]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10]马国贤.构建和谐社会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几个问题[A].见:河北大学预算管理研究所编,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C].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9:96
[11]李一帆.现行财政体制的腐败隐患[J].瞭望新闻周刊,2005(8):33-35.
[12]国革.“跑步钱进”的是与非[J].中国社会导刊,2005(4):20-22.
[13]许建起.配套资金互相“钓鱼”误事多多[J].中国老区建设,2008(2):11-12.
[1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45-26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于运输收入预算与客货运量等预算关系的思考_收入率
下一篇论文:垄断企业利润虚高的原因分析_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财务管理论文
最新财务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