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社会主义乌托邦_哲学论文

时间:2012-05-18  作者:刘庆艳
四、“工读主义”乌托邦

工读主义思潮发轫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工读主义目标是勤工俭学,主要是以宣传教育救国为主,五四运动后,发展为一股主要旨在通过劳力与劳心的结合,实行半工半读的方式来改造中国的社会思潮。当时宣传工读主义的刊物主要有《工学》、《劳动》、《工读》、《星期日》、《平民教育》等。

工读主义者的社会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工”与“学”并重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车大家乘坐,有田大家耕作,不要金钱,互助生活。”“大家做工,大家求学”。[14在宣传工读主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光祈。王光祈认为:“要与恶社会宣战,非自己先行创造一个生活根据不可”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15]于是将中国古代“桃花源”的理想与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学说结合,创造了工读主义哲学论文,或称工读互助主义。

对于工读主义,王光祈设计了乡村和城市两种理想生活。由于乡村理想生活缺乏客观条件的支持,根本无法实行,故王光祈将重点转入对城市生活的设想,他将城市生活的小组织定名为“工读互助团”。在王光祈和蔡元培等联名公布的《工读互助团简章》中规定:该团体的宗旨是“本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团员每日每人必须工作四小时”。“工作所得,归团体公有”,“团员生活必需之衣、食、住,由团体供给。”也就是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管理方面,实行民主集中制,“由全体团员组织团员会选举事务员并讨论团中主要事务及审查新入团员。”[16]之后,王光祈对工读互助团的一些原则作了更详尽的阐述。对于工作,他说“工作以时间为标准,不以工作结果为标准。譬如甲只要两点钟便可织一匹布,乙需要四点钟可织一匹布,但是甲仍然应该做四点钟的工,以尽其所能。”[17]在这为了追求团员间的所谓平等,以时间为准,而不以结果为准,这种想法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但就长期来说,是根本行不通的。所谓平等,我们知道,真正的平等是借助于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积极性的提高,但真的如像王光祈规定的那样实行的话,不仅不促进个体的发展,更严重阻碍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为多干少干都一样,在吃大锅饭的社会里,个体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关于分配,“现在团体对于团员所供给的各种费用,尚略有限制。将来办理久了,已养成互助习惯,便可由团员自由取用,以实行‘各取所需’的原则”。[17]也就是从“限制型”发展到“随取型”,但如生产管理不到位,不合理,那各取所需的愿望就永远无法实现。王光祈曾设想一旦工读互助团成立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理想社会即可实现,只可惜它也只是昙花一现。

五、结语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社会主义乌托邦,除上述几种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合作主义”乌托邦,“平民教育”乌托邦等,尽管这些社会主义乌托邦都各有特色,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以下一些共性:

(一)都是国外思潮,经国人引进哲学论文,在国内进行宣传,得到不少学者特别是学生的参与,纷纷成立了各自的社团,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上皆可看到对这些社会思潮的宣传及讨论,并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在中国传播的时间都不长,很快就销声匿迹。

(二)不着重,甚至不强调“君”与“民”,“民”与“君”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社会主义乌托邦里,看不到最高统治者的影子,也找不到任何用来维护、约束人的行为的国家机器,人的自由度是相当大的。

(三)不满社会现实,但在所构建的理想社会中,在这些社会主义乌托邦里, 似乎人人的道德品质都是非常高的,生活在里面的人不会有任何私心和不满,都是本着平等互助的精神在劳作着。

(四)自由、平等、共富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就当时的社会现实说,广大工人、农民才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阶级,要实现所谓的平等,必须得有他们的参与。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乌托邦里,只有口头上对他们的平等、自由、共富,现实中组织的各种乌托邦社团都没有他们的影子。

这些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提出,由于脱离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故终究没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起来,它们永远只能存在于文人学者的脑海里。


参考文献:
[1]赵昆生.中国古代乌托邦——中国传统社会理想进程[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导论。
[2]民钟社.民钟宣言,1922年7月1日,转引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M],第3集第496页。
[3]新青年社编辑部.社会主义讨论集[M].新青年出版社,1922,第18页。
[4]师复.师复文存[M].革新书局,1927。
[5]黄凌霜.评(新潮)杂志所谓今日世界之新潮[J].进化,第2号.1920年2月20日
[6]高放、黄达强.社会主义思想史(下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第795页。
[7]张东孙.我们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J].解放与改造,第1卷第7号。
[8]梁启超.复张东孙书社会主义运动[J].改造,第3卷第6号。
[9]柯尔著,胡善恒译.劳动之世界[M].商务印书馆,1922,译者弁言。
[10]邰光典.文化运动中的新村谭[J].新人,1卷4号。
[11]周长宪.新村生活底解剖[J].批评,第4号。
[12]南显.新人的环境改造[J].新人,第1卷第1号。
[13]积石.新人最应该做的事[J].新人,第1卷第1号。
[14]俍工.今日!明日![J].工学,第1卷第1号。
[15]王光祈.与左舜生[J].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19年8月15日。
[16]王光祈.工读互助团简章[J].新生活周刊,第18期,1919年12月21日。
[17]王光祈.工读互助团[J].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20年1月15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女娲神话所体现的中国哲学精神_哲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