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新加坡——东南亚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现代文明也同样活泼的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与新加坡开放的市场战略,务实的惠民政策有关,更与新加坡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3.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道德养成和融通顿悟。
关键词: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生活智慧,融通顿悟
 

一. 新加坡概况剖析

新加坡——东南亚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现代文明也同样活泼的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国家。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正式建国以来,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建成亚洲四小龙之一,国际经济与政治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世界上诸多城市及国家频繁发生犯罪、暴力、种族歧视、性侵犯等不良社会现象的背景下,而新加坡却以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大度谦和的精神面貌独树一帜。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与新加坡开放的市场战略,务实的惠民政策有关,更与新加坡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确实如此,新加坡的成功是诸多国家所羡慕的,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与之相比的,它的成功之处也同样给我们国家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和借鉴。

二.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理念阐释

(一)公民道德教育目标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种族和宗教的国家,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织频繁的国家。因此,在制定和确立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时表现出了空前的开放包容,柔韧和张力。既具有东方伦理之情怀,又彰显西方民主,理性,开放与包容之气度。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公民价值观白皮书”,作为长期指导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五大价值观: 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完善。[1] 以此为指导,新加坡政府进一步编制了<<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大纲和《好公民》,《公民道德教育》等教材,并对一些道德价值观做了更具操作性的目标细划,其主要体现为以下4个方面: 1)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2)训练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3)教导学生处世待人须为他人设想的道理;4)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总之,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高尚之道德,包容之品性,强健之体魄,优良之习惯,爱国爱民之意识以及各民族种族互助合作之精神,以其成为具有新加坡精神的世界公民。

(二)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差异及心理发育特征的不同,并结合现实的生活及社会需求,新加坡教育署组织编写了一整套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丛书,包括<<道德与生活>>,<<公民与道德教育>>,<<好公民>>等,这些丛书大体涵盖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伦理与道德责任;2.基本的为人处事准则;3. 法治精神 ;4.种族民族和谐;5.国民意识;6.文化包容。这些教育内容呈现两大主要特点:一是以传统东方文化浓郁的共同价值观为载体,嫁接西方新伦理精神;二是内容设计的层次感与综合协调性比较好。

对于小学公民教育而言,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教材是《好公民》,结合学生德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同,从六个层次不同的方面针对性的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即随着年级的变化分别从“个人”、“家庭” 、“学校” 、 “邻居”、 “国家”和“世界”这六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放射性扩展教育,譬如个人行为举止,家庭伦理道德,邻里关系,学校行为规范等。这样的德育内容安排与教育模式不仅与学生认知活动半径的扩展成正比,也与学生的思维张力和眼界的开阔度成正比,这样的内容设计无疑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与小学德育内容的逻辑性设计不同,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内容更侧重于综合性和分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融入了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文化要素,譬如民族认同,宗教和谐,经济利益格局,群体文化多元,信仰与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就给学生的价值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共同价值观精神的指引,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进行内容设计和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等三方面的教育。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学生在作出正确道德行为决定前需要综合了解的道德规范,也包括做出道德选择时需要注意的道德准则和基本价值趋向;这里的“技能”是指学生在面临道德困境时作出正确果断决择的道德判断能力;这里的“态度”是指对学生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后学生所自觉形成的情感及行为趋向。通过公民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发生合乎情理的螺旋式进步和提升。

(三)公民道德教育实施方法探析

在公民道德教育方法上,新加坡不仅传承了东方国家惯用的教学模式,还有效的借鉴了西方最新的道德理论研究成果,真正实现了民族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融德育教育于公民教育课程和各学科教学中

公民道德教育在新加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为此,教育署特意编排了层次感强,结构合理的一整套德育课程,贯穿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并且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将这些课程全部设为必修课,并融入到最终的考核体系中,直接与学生的升学和教师的综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对于学生,学校及家长而言,就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形成了一个严肃,开放,大家相互关心,彼此交流的话语平台,这样一来,德育的效果就格外明显;除此之外,在新加坡,学校还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的“载道和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种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的做法,也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丰富的课外辅导及社区服务活动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道德认识,塑造道德品格,有效达成道德教育目标, 新加坡中小学还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如:榜样学习、环境规劝、体验辅导等等。对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丰富和形成高尚的情感态度,并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早在2001年新加坡教育署就在以往的基础上制定和推行了新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这项计划由政府牵头,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政府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评价和监督,并给予公民教育实适的引导,社区居民给予学校监督,如果民意的综合考查不达标,学校的声誉,领导的业绩,社团经费等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不仅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也是公民道德教育取得了实效。对于社团而言,也为此制定了更为系统合理的服务计划。包括:1)关怀与分享计划;2)到福利收养所和儿童组织服务;3)负起校内的领导责任; 4)清洁环境计划;5)慈善乐捐活动等。通过组织这些课外辅导及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真正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行的有机统一。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校园网络暴力问题初探
下一篇论文: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