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浅谈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加上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利益调整等现实原因,总体上看,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制度上还有许多缺陷,管理上还有许多漏洞,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而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因此,要想有效地防治腐败,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使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管理上更加严格和紧密,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只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之中,通过制度建设夯实教育这个基础,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监督体系,法制
 

1.在反腐倡廉中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加上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利益调整等现实原因,总体上看,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制度上还有许多缺陷,管理上还有许多漏洞,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而得不到有效的防治。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一些道德缺失的人便钻了制度上管理上的空子,以权谋私,腐化惰落,成为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的腐败分子。因此,要想有效地防治腐败,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使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管理上更加严格和紧密,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论文格式

1.2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反腐败惩防体系的必然要求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反腐败战略方针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反腐败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之中,通过制度建设夯实教育这个基础,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这个关键,保证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2.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相对滞后性

健全的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使人不敢或不能腐败。而制度不健全,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一些被揭发出来腐败分子的巨额财产不明问题可见一斑。财产申报制度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重要反腐败“阳光法案”。各单位都按上级要求制定了《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但这样的制度应该由谁来监督落实,对申报的情况如何核定、公开,对瞒报的如何处理,缺乏法律责任的配置,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制度的滞后或不健全往往会给腐败分子提供有机可乘的空间。我国建立严格统一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势在必行。

2.2在制度推行上缺乏刚性度

制度由人们制定,制度也靠人们去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形同虚设,甚至导致人们对制度的漠视。对此我们应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从多年来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披露出来的大量挪用挥霍公共资金等严重违纪违法的事例,以及禁止用公款吃喝,多少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问题,就不难发现其中很多情形是属于“有制度不用”所造成的。制度执行缺乏刚性,必然使我们的制度、纪律失去严肃性、权威性,必然助长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机制。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威慑力,让人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

2.3在制度监督上缺乏强制力

监督是正确行使制度的保证。没有对制度强有力的监督,就会产生有制度不用的现象,制度就会失去其规范人们行为和规范办事程序的作用。在现实中,监督机构职能弱化。作为行使监督职能的纪委和监察部门,与同级党委和董事会事实上存在着一种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在监督关系上主客体颠倒的状况。造成了对同级党委和行政领导不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难怪广西腐败分子李乘龙“感叹”道:“党给我的权力太大了,没人监督我,也没有人敢监督我。”这就验正了不受监督的权力就会绝对化,绝对的权力则必然产生腐败。

3.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3.1把制度反腐纳入法治轨道

从广义的角度讲,“制度反腐”实质是法制化。在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体系中,制度建设属于建章立制的基础性工作,制度反腐就是要通过立法构建完备的防治腐败行为的规划体系。论文格式。制度具有法律规范性,而法律规范通常具有构成要件、适应范围及法律后果几项要素,不具有规范性的所谓制度因不具有上述要素必然缺乏可操作性,实际中往往难以执行。所以制度反腐首先不在于要出台数量可观而又不具有法律属性的一般文件,而是要制定规范性程度高,可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为反腐败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找准腐败源头,分析腐败根源是设计稳定长效的法律制度的前提。并将法治思维引入制度建设,实现法治化的制度建设。

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党内制度与国家法律相衔接,体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适时将经过实践检验、适应形势发展的党内制度转换为国家法律法规,增强约束力、强制力和监督力,这将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方向。

3.2确保监督主体的相对独立

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要有专门相对独立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实践证明,各级纪委在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下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严肃纪检机关行使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增强“制度反腐”的力度,中纪委和中组部已向下级部门派驻机构并统一管理,中纪委和中组部已建立起有效的巡视制度,由上级纪委和组织部联合向下级党委派出巡视组并直接受上级纪委领导,这对监督权力运行和加强“制度反腐”有重大意义。为保证监督主体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就必须对监督主体现行的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监督主体的垂直监督机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逐级巡视员制度,从而使制度反腐的主体能够对同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施有效的监督。

3.3强化权力监督和制约

要有效地制约权力,关键是对公共行政权力运 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调控。从国家制度学说的视角来看,监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命题,关键有三点,即监督谁、监督什么、谁来监督。

监督谁?所有掌握公共权力的人都是被监督对象。论文格式。《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主要制度和保障措施。

监督什么?也就是要回答监督的内容。权力主体是腐败行为的主导因素,必须将公共权力主体的产生和更替纳入法制化、公开化、程序化的轨道。

谁来监督,也就是要回答监督主体的问题,或者说通过哪些形式来进行监督。

为了强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权力的监督制约;二是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联系制度,以便进行综合指导和协调;三是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监督网络,以便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4.结束语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十分必要,我们要站在反腐倡廉的政治高度,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通过制度建设,严明党的纪律,用制度来保证各级干部始终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态度,确保党的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3.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增强党校培训实效的途径
下一篇论文:浅析当前油田企业信访稳定形势与对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