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文就我院学生在日常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些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提高职高专学生的听力水平能有所帮助和促进。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听力教学
引言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这是学生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正进行着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其改革的中心就是把教学的目标从阅读教学转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1]上来。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学生所在中学硬件条件的限制,高考取消英语听力考试部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等。高职高专学生的听力基础非常薄弱,跟不上教学内容的设置,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而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记忆力、情感因素和背景知识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2]。本文就我院学生在日常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些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提高职高专学生的听力水平能有所帮助和促进。
(一)存在的问题
1.语音知识的薄弱
听和说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技能,听力是个辩音的过程,因此正确的发音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基础。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个句子很容易看懂,却很难听懂,学生觉得磁带上该句子的发音很陌生、奇怪。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英语中有关发音规则所至。这其中包括弱读、连读、同化、缩音、省音等读音规则。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受到中学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应试教育对听力及语音的较少要求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发音不准,语音知识就更薄弱,这也成为其听力障碍之一。
2.对听力理解的过程不清楚
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并且在顺序上,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辩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 of message)、听觉记忆(auditory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 message)、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useorstore message)。辩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信息感知指的是学生在具备了辨音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从而获取句子意义的阶段。听觉记忆指的是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能够在被理解之前在大脑中保存一定的时间。信息解码指的是理解或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经过了以上四个阶段之后,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在没有系统的训练听力之前,学生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在听到一个音后就停止不前,这势必会造成遗漏信息,也就就会导致对话语的错误理解。例如,
A: Excuse me, doyou have the time ?
B: It’s a quarterpast nine by my watch, but my watch is five minutes slow.
Q: What’s thecorrect time?
A.9:15 B.9:20 C.8:45 D.8:55
正确答案为B。有些学生选了A,显然,“my watch is five minutes slow”这一信息被忽略了。
3.对听力缺乏兴趣
高职生相对薄弱的听力基础,使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英语,因此也就对听力失去了兴趣。他们上听力课主要是出于应试或课堂考勤等目的。发表论文。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自然也就对学习缺乏信心。这种被动的学习动机肯定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4.听力练习时间有限
根据我院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三个学期的英语听力课程学时共30学时,这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在各个方面有系统的训练。加上学生自身的弱点以及兴趣缺乏等因素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提高。
(二)解决方法
1.抓语音基本功
笔者在曾发表的论文《大学语音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分析了语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现状及解决办法。语音是语言的基础,更是听力的灵魂。语音基础知识不扎实往往是导致听力困难的直接原因,因此从语音着手,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标准的英语发音及语音知识,培养其提高语音识别能力。
⑴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音体系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发音主要以模仿为主,教师没有给他们灌输每个音的口型及舌位。尤其是[i][i:],[u] [u:]等几组容易混淆的音。另外不排除学生由于地方口音造成的根深蒂固的错误发音。另外,英语语音体系中有些音素或语音现象在汉语中不存在,对这些新的语音现象,教师应给予提示,指出解决困难的方法。
⑵语音知识的灌输
音的连读,词重音,句重音,弱读,同化等知识的灌输。
⑶判断声调语调
在语言交际中,一个人在表达喜怒哀乐时,除了使用不同的词、短语和句子外,总会伴之以一定的语音语调来传递某种情感。在语言教学中,普遍认可的语调规则是说话者在问问题和表达疑问时用升调(↗),表达不肯定性;而在陈述事件时会使用降调(↘),表达肯定性。其实在交际中,语调用肯定或否定是要视具体环境而定的。如
A: I just foundout something about Bob.
B: What ? (↘)
A: He’s gettingmarried!
以例中“what ?”用降调表示说话者B对对A的话题感兴趣。再如:
A: I just foundout something about Bob.
B: What ? (↗)
A:I just found outsomething about Bob.
说话者B用升调是希望A重复刚刚说过的内容,也许刚才他没听清楚。
2.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人类进行语言交际必备的基本技能。无论从语言进化的角度还是从语言交际的现实来看,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听力理解能力对其它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听力能力的培养与其它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以听力技能的培养促进其它各项技能的提高。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听、说、读、写活动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人们有时需要将听到的信息以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有时边听边做记录,有时为了更好地听懂某些信息,需要阅读文献资料或背景信息。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讨论、让学生阅读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材料、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词汇语法练习等活动,引导学生注意力并激活学生的图式知识面。发表论文。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记录,锻炼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听的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词汇语法练习,或运用角色扮演、写作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理解。
3.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语言实验室其中的设施,放些电影、电视片和专门为听力课或视听课编制的教学片。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对材料中的语言与文化难点应设计预热练习帮助趣味性的视听练习或任务。Harmer(1991)指出,除了应采用一些常用的听力任务或练习外,还应注意使用仅适合于视听材料的练习形式。例如,默看(silent viewing),即只放像而不放音。学生看完有关片段后对片中人物所说的话进行猜测。然后同时放音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再如,画面(镜头)定格(freeze frame),即将片中的某个画面予以定格,要学生预测画面中人物要说的话。
4.增加练习提高听力水平
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仅靠每周2小时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课外听力任务,如要学生看某个录像片并写出其大意或听完一段录音并完成一份表格等。发表论文。或鼓励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收音机或MP3收听VOA、BBC等外国广播电台或听高质量的原版录音带。
结束语
听力教学同其他内容的教学一样,要从基础抓起,尤其语音的矫正与辨别不容忽视。从基础的语音入手,逐步过渡到单词、短语、句子、对话和语篇。经过训练及长期的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桂珍.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Practice.[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王静.《大学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对策》[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5]Jeremy Harmer1991.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Long man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