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通才”何以不通?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那么如何使英语专业有足够的专业支撑以培养真正的“通才”以使“通才”变通呢?专业硬件投入暂且不提,集中从师资力量方面谈一下专业支撑。要使师资力量 “复合化”,“双师化”,可以从外引内培两个角度入手。

外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校引进技师并不难,但对引进技师在学历和职称上也有硬性标准。事实上,除非教师与技师两个工作的工作场景,工作实践,工作时间,工作评价体系重合,才有高职高专学校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几率不大。即使有,学校开出的引进条件也未必足以吸引这些人才。

外引“双师”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内培”就成了一个上策----使英语专业教师“真正复合”成为“双师”----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目前就大家所提出的,至少有两个途径使英语专业教师“复合”,成为“双师”。

第一,英语专业教师取得除教师资格证以外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免费论文。但是,“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笼统的要求。从培养“复合”人才的目的来看,教师取得的资格必须是“被英语复合的专业”的资格证书,如旅游英语的教师最好有导游职业资格,有翻译资格证书虽然是“双师”,但仍不能算是培养复合式人才所需要的“双师”,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师有可能需要成为“三师”,教师资格是底线,翻译资格是专业素养,导游资格才是“双师”素质。但无可否认,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越多,成本越高,学校与教师个人可能都难以承受。

第二,英语教师涉足行业英语教学能使教师成为“英语+专业”的“复合型”教师。其实,英语教师涉足行业英语教学并不必然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尽管不排除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可能性。对于行业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虽然绝对有必要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了解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基础之上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毕竟英语教学强调的是英语的应用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

无论是何种途径,内培教师成为复合型人才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首先,教师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如果缺乏对这种努力和劳动认可的奖励机制,单凭一纸行政命令很难使教师真正拥有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内在动力;再次,大部分的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术业有专攻,要求“复合”就难免顾此失彼。再次,教师职称的评定标准是教师的单一专业研究和教学能力,“复合”能力并未纳入考量。

如果使一个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有着种种的困难,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路,打破专业壁垒,让教学队伍具有双师结构从而共同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呢?毕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是目标。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各个专业应该强调相互协同和对其他专业的支撑,协同与支撑并不会使专业失去主体性,只是在实现同一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英语专业在人才协作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就是提供专业的、细化的英语专业教学,切实提高复合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

当然,专业壁垒涉及权利范围的分配,所以要打破专业格局也相当困难。但是对于一些办学灵活的高职高专,打破专业割据,进入人才培养大一统的局面不是不可能。

就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协同为例,英语专业的语言技能教学模块可以整体嵌入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一些切实需要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如:涉外文秘、经贸、旅游、物流等专业,在入学的第一年可以按照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对语言技能进行集中训练;二、三年级则转向英语之外的其他复合专业的学习,同时有针对性的开设适量的行业英语课程,如文秘英语,物流英语,旅游英语等等。当然,高职高专的学生学制本身很短,英语专业和其它专业教学模块的复合课程体系如果在精简的基础上仍然超出学制的容量,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学制向后推半个学期。当然学制延长加大了学生的学习成本,但如果学校在使学生切实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对学生承诺以双学历作为补偿,学生也会配合的。

打破专业壁垒能够更为切实的保障使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和其他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在高职高专层次也为英语专业赢得了继续生存的余地。在英语专业协同其他专业培养复合式人才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可以不断保持、甚至强化、优化外语系完整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使专业可持续性的发展,进而配合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在高职高专层次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协同培养人才也可以使英语专业在实践的表述中不再失语。高职高专层次的英语专业没有表述的优势。高职高专层次教育衡量的尺度是工作目标的达成,强调实践与技能。虽然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教学本身强调的就是语言的实践能力,但是语言技能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必然实现工作目标,而是仍有赖于其他的专业知识。高职高专层次英语毕业生应对的岗位要求多是其他专业技能加上英语专业技能,在这两个实践的要求中,语言技能的实践只占了一半,因而语言的实践往往得不到凸现。原因是,工作目标越需要复合能力,每一种能力对工作目标的实现的直接作用所占的份额就越小,在以工作目标实现的导向中的表述就越难。如果英语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协同,在表述专业实践时就不会太难,也因而拓展了在高职高专层次英语教育的生存空间。

应该认识到,英语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普遍的,各个层次的英语教育都面临人才供需环境的挑战。学校应正确认识自身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已转向了“专才”与“通才”的培养。而高职高专层次的英语专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更是艰巨。英语专业之所以能被称为专业,仍然在于英语专业提供了其他专业所不能及的英语教育优势;当这种优势不再时,专业的色彩将被淡化,英语将作为一种必需的技能在其他专业的英语教育中得到加强。高职高专层次的英语专业应与他专业实现师资、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的为复合型人才提供更为细化的、专业的英语教育,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毕业就业蓝皮书[EB/OL].http://www.mycos.com.cn/.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返回列表
下一篇论文:港口经济模式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宁波港为例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