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人类经验积淀:微型聚落组织分配上的公平与效率_期刊网

时间:2012-09-13  作者:孙宝珠
二、达斡尔传统社会微型聚落组织的平均分配制度

不独初民社会存在平均分配制度。在比较发展的社会形态中也存在这种平均分配制度。如在我国达斡尔族传统社会中也存在过形式多样内容更为丰富的“产品平均分配制”。这种平均分配制度是“指在达斡尔族传统社会中曾经存在过的,对集体生产组织所取得的收益,每个参加者都部分出资,出力等的大小多少,一律分的同等数量产品的分配制度。在集体狩猎组织中,平均分配的方法是,把猎获物按‘阿纳格’的人数分成堆,堆与堆之间在品种和数量上要尽量均衡。分好后由年龄最小的先拿取,最后一份归‘塔坦达’。在集体捕鱼时,捕到的鱼由参加打鱼的人平均分配。在烧木炭作业组中,以窑为单位平均分配,即使在劳动分工和劳力强弱上有差别也不计较”。(满都尔图,213)。在达斡尔族传统社会中之所以在这些领域存在平均分配制度,这似乎也与达斡尔族的传统社会组织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传统习惯有关。在历史上,达斡尔族的微型聚落组织其生计方式和社会生活非常具有特色。从达斡尔族的传统社会组织来看,根据有关文字记载,自公元12世纪至17世纪,即在沙俄东侵之前生活在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达斡尔族,就以“哈拉”这种氏族组织形式聚族而居。各哈拉以黑龙江北的某一条河流为中心,形成各自的聚居区域。在清际随着沙俄向东侵略,达斡尔人被迫向内迁移到嫩江流域,仍存在哈拉这种氏族组织。哈拉作为达斡尔族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组织期刊网,实际上是氏族部落联盟。它是具有共同的父系祖先,共同的分布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行民主管理的血缘集团。进入阶级社会后,这一社会组织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哈拉之下父系血缘组织叫“莫昆”。由于莫昆比哈拉血亲关系更近,又同住一个村落。所以莫昆与伦春族的乌力楞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达斡尔人的莫昆是一种类似于农村公社组织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上来看,在达斡尔族的莫昆组织即是由一个莫昆组成的村落这种微型聚落组织内,通过民主选举莫昆达(首领),由莫昆达负责召集莫昆会议,对莫昆进行民主管理。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看,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在清末土地开放之前,达斡尔地区的土地不属于哪一个人,而是为全体达斡尔人所共有,可以自由耕种,只要有耕畜,谁都可以开荒,在哪里开荒和开垦多少都不受限制。与土地所有制相关的渔场所有制,聚居在嫩江和讷谟尔河沿岸的达斡尔人在汉族垦荒户大批迁入之前,其村落附近的鱼窝子由村落集体所有,本地人可以随意捕鱼。外地人去捕鱼时,需缴纳鱼份子。除此之外,其它河流可以随意捕鱼。达斡尔人的各莫昆一般都有公共的柳条林,归村落公共所有。柳条的作用是可以做菜园的篱笆或者当柴烧。达斡尔人村落的柳条如可分配呢,如在清代,内蒙古海拉尔南屯地区的达斡尔人各莫昆都有各自的柳条林。各莫昆将柳条林的一部分分给各户,一部分归莫昆所共有。后因住户增多取消各户占有制,而归莫昆成为共有财产。每隔数年割取一次,所割柳条由各户平均分配(满都尔图,212)。正是这种村落重要资源公共所有制决定了分配的性质和方式。某种生产和生活习惯就是某种生产和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积淀,是某种生活样式的程序化、固定化,并成为以后的生产和生活范式、模本。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强的影响作用。从习以为常的习惯来看,达斡尔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其族群沿袭已久的相应的农业习惯法、猎业习惯法、渔业习惯法、烧炭业习惯法等。因此,这些领域的生产方式包括平均分配制度无不受到其族群相应的农业、猎业、渔业、烧炭业习惯法等重要影响。

三、平均分配制度所体现的的社会平等公平公正

无论是昆人社会,还是鄂伦春人社会,既没有的收入上的差距,也没有贫富两极分化,尤其是在昆人和鄂伦春社会没有出现社会分层期刊网,而达斡尔人社会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收入差距,而且达斡尔人的社会分层也不十分清晰。上述社会中没有或基本没有阶级或阶层的区分,其社会成员主要是由同一血缘组成的之间基本上是均质的且平等的。所以,需要对这些社会中存在的平均分配制度要有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这种基于平均分配而产生的“共享”劳动成果的社会行为,不能简单地仅仅理解为是对劳动成果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它所体现的实际上主要也是在该社群范围内或微型聚落组织中,个体家庭或个体之间在食物以及其他物质上的馈赠与回馈上的一种互惠互利这一重要原则。而这一原则,在深层次上则体现了微型聚落组织以共同抵御由食物匮乏以及其他物质匮乏,所引起的其内部个体家庭生存风险的传统社会中一种经过时间历炼与实践检验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存智慧的结晶,且具有互助的社保性质。这种平均分配方式及所体现的互惠互利原则,在世界各地的初民社会和其它社会形态的微型聚落组织中都有所表现,并对其后直到今天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互惠互利原则,费孝通曾经指出:“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际上馈赠和贸易都是有无相通,只是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以馈赠来经营大规模的易货在太平洋岛屿间还可以看得到。”(费孝通,109页。)“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回往。”(同上,107页。)

对于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所体现的互惠互利原则,在客观上也折射是初民社会和传统社会在分配制度史上的初始形态公平公正正义,同时也初步彰显了初民社会和传统社会在微型聚落组织中的社会平等公平公正正义。在这里我们考量是人类在分配制度史上的对公平和效率及其关系的维度。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狩猎采集族群的微型聚落组织中体现互惠互利原则的对所获取物的平均分配显然是以公平优先为维度的。如果效率优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由于狩猎或采集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其效率极其低下,每一个个体家庭及其成员随时都可能出现食物匮乏甚至引起生存危机问题,这是按效率分配所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在微型聚落组织范围内展开为维系全体成员生存而必须进行有效合作,在食物以及其他物质财富分配上采取互惠互利原则互通有无,在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创造出侧重结果公平的平均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模式。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且物质匮乏情况下,在产品分配上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期刊网,这也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在分配和效率的关系上如何抉择和实践探索。可以说,初民社会和传统社会中的这种基于以人为本以公平为先的平均分配制度,充分显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生活智慧,与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相比,结果公平更为重要的。囿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只有选择这种平均分配制度,才能更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才能更有利于在微型聚落组织范围内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才能更富有成效地组织、团结和动员内部成员,增进聚落社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共同抵御和应对来自内部或外部,自然的或社会的风险。更有利于维护微型聚落组织的生存和正常运行。这里我们所关注的是初民社会和传统社会靠什么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初民社会和传统社会,只有重视结果公平,贯彻互惠互利原则,才能真正更有效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平均分配制度所体现分配公平原则也正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原则的充分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结果公平的体现,它在实际上也反映了人类为了更顺利地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而必须维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互惠互利这一基本原则。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尤其是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或许能够提供某些思考。


参考文献
〔1〕〔美〕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彭刚等译,199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李培茱、高地译,1988.北京,东方出版社。
〔3〕宋兆麟,2001.《最后的捕猎者》,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4〕林耀华,1997.《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5〕费孝通,2011.《乡土中国》,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
〔6〕〔美国〕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包钢、廖申白译,198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滿都尔图,2007.《达斡尔族百科辞典》,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人治、法治与道治问题探讨_正治
下一篇论文:从“旭日阳刚”的走红来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