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摒弃传统,强化现代经营战略措施
现代流通业是由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三大部分组成。中国打造现代流通业,应该着力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三个方面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科学发展体系,从而提升目前中国商业的整体运行水平。
(1)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规模是企业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合理的企业规模有利于零售企业的发展。为此,我国零售企业应从自身实力和经营战略目标出发,对零售企业的规模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并予以合理的控制。一是要注意业态发展,选择最容易和最快地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的业态形式,如综合超市;二是注意空间发展,规划好企业进入的空间范围。无论是发展本地市场,还是拓展国内市场,或是进入国际市场,都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做出长期规划;三是注意时间发展,要根据企业的战略构想和市场的发展,做出企业在业态发展和空间发展的时间安排。四是选择好企业规模发展的组织方式,是走连锁之路还是走单体发展之路,是合资、合作还是特许权转让或买入,都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决策。
(2)物流配送。在21世纪,物流和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两大手段,而且其中物流是继生产、销售之后,企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和第三利润源泉。对零售企业而言,其物流流程几乎包括了零售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物流流程设计、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好坏,是零售企业成本降低、获取竞争优势、获得经营利润与满足顾客需要的关键。而且,由于零售业的物流成本在其总成本的构成中,往往高达20%以上,所以零售企业一定要在配送环节上投入重金,建立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以实现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快速流转,以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
(3)积极发展无店铺经营。我国不少企业在发展无店铺销售的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似乎只要建立一个网站或开发一个管理软件,就能降低流通成本,事实上,如果没有将电子商务与流通管理有机整合,其结果将适得其反。科技论文,发展策略。加入WTO以后,中国的零售企业应该利用基于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的零售网络为网上商店提供物流服务,对网上商品进行合理定位,强化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模式的有机结合,寻找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率,合理应用BPR及ERP软件,切实提高流通速度,加快零售资本周转,最大限度降低流通成本,才能不断增强业态创新的内在动力。
(4)实施S&B 战略。所谓S&B(Scrapand Build)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重新调整某地区或商圈内商店的组织和结构,以建立高效、高速的销售网络,从而裁撤、重建某一种店铺或某一处店铺以及将店铺集中于某一地区或商圈的基本目标与对策。科技论文,发展策略。我国业态的发展有着极强的自增惯性,只顾盲目投资,较少考虑裁撤与重建。S&B战略的动因一般在于:成本合理化;消费者市场发生变化;业态间或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改变;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收入需求弹性不断变化,企业必须经常审视自己的业态类型以及店铺的发展情况,及时实施裁撤与重建战略。
参考文献:
[1]王超.零售学[M].北京:中国时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08,(9).
[2]张国华.大开放促进大流通——加入WTO与我国商业的发展[J].上海商业,2000,(11).
[3]李敏.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2,(6)
[4]秦国华杨西平.面对WTO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
[5]邓晓馨李勃.加入WTO对我国零售商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5(4)
[6]宋天和王颖.加入WTO后我国商业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