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面对从1998年国家建设部出台《中小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深化改革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始对中小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的改革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开始,近十几年,整个勘察设计行业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作为中小设计企业如何应对新形势,以及在改制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便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设计企业改制,发展策略
1 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面临的机遇
这十几年来,在建设部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下,根据国家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制定了各种配套政策,强有力的推动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的改企建制,进展很快。中小企业应更根据行业内外环境,抓住机遇,做改革浪潮的弄潮儿。
1.1政治环境: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颁布了一些政策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来营造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1.2经济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日趋完善,现代化建设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经济实体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关系日趋增强,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更多。
1.3社会环境: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方向,促使各项服务向个性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也有力地刺激着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
1.4技术环境:新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物资型向知识和信息型转变,也提供了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方向。
2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现状及基本特点
2.1数量多、职工人数少、管理层次少,生产经营灵活,适应性强。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职工人数少,管理层次少,决策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服务结构,改变服务方向,甚至转行。
2.2投资少、见效快。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无须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可以充分发挥其填补性功能,适应若干产品市场销路有限的小规模设计,弥补大中型企业的空隙,市场竞争相对容易,同时,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能较快积累资金。
2.3产权不清。改制前的中小型设计企业,资产属于国家,属于企业的权利并不明晰,但经营却是由企业负责。在产权关系不清、财产边界不清的情况下,企业盈亏责任不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4经营管理水平低。大部分中小型设计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决策能力差、日常管理水平低,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仍然沿用原国营企业的经营模式。
2.5缺乏科学的战略管理。众多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诞生,由国营企业的设计科室改制而来,业务依托主厂,不注重发展开拓市场,缺乏持续经营发展的理念,往往导致跟不上市场变化而无法生存。例如:在摩托车行业红火的时候,原重庆某建设厂的设计院依托主厂的扩张而业务繁忙,后来,主厂由于业务量减少而最终消亡。如今已不再是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了,企业要根据市场来选择自己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来给自己的产业定位。
2.6主业位置未稳,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曾经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词,又曾经被打入冷宫。发表论文,设计企业改制。撇开“流行”与否不谈,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有些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也染上了这种普遍存在于大企业身上的病症。
某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中小型企业,总资产不到10个亿,净资产7—8千万,销售额1亿。公司原本生产吸铁石,不挣钱后千方百计找出路,终于以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磁化杯打开市场,赚了3000多万。有了钱,就想多元化经营。建娱乐城,投资400万,亏了200万;建营养液厂亏600万;开了4家商店,个个亏。很难想象一家中小企业能经得起这番折腾。
如果说搞多元化经营是为了降低风险,那么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前首先应考虑:本行业是否确已无增长潜力;本企业是否已在本行业中立稳足跟等一系列自身实力问题,撇开这个现实条件,大谈多元化经营是不现实的。
3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策略
3.1建立企业组织改进机制
改制设计企业多是科技型、知识性企业,其产权结构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其组织形式的形成。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特点采取灵活务实的企业组织形式,将将改制和整顿相结合,建立突出专业特点的组织形式。
3.2建立市场差异化竞争战略
中小型改制企业技术实力,资金实力都无法与同行大的设计企业抗衡。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实行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根据本企业技术特点,选择无人占领或竞争较少的市场空隙作为目标市场,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实施企业的差异化策略。
3.3规范和执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是人才战略。以“人才为核心,智力为资本”的设计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其前景不夸张地说,80%以上将取决于其人才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设计师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自觉性。
3.4设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
应未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同时应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淘汰机制。避免主观性,随意性,才能避免改制前的人才难觅、人才难留的现象继续出现,确保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保证核心设计队伍就是保证市场竞争力。
3.5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大都资本小、人员少,企业主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在制定利润计划、资金运用计划时主观性较强,不重视会计资料的汇集和分析,且往往账目不清。应采取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运用专业财务软件,实时分析财务数据,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及运作情况,避免财务漏洞,做到账务透明,资金管理安全,资金运作科学。发表论文,设计企业改制。
3.6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一切产品最终制胜的法宝。虽然企业的目标之一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保证设计、咨询服务的质量是与经济效益正相关关系。尽管在短时间内没有看到直线上升的财务指标,但从长远看,可以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吸引有才干的员工,获得更多业主的支持。所以质量第一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这就是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的结果。
3.7树立竞争与合作的理念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的严峻挑战,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长久地维持其竞争优势已非易事,因此,企业越来越需要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但从竞争到合作,同样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因为谁能在竞争中通过最佳方式获得最佳合作伙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谁才是市场最后的胜利者。合作竞争营销的理念,使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设计企业应注重寻求在商业模式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或与上下游合作,创立合作新模式。
4结束语
这十几年来,在建设部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下,根据国家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制定了各种配套政策,强有力的推动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的改企建制,进展很快。而改制后的设计企业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改制后的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如何加强市场竞争力,是十分迫切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
通过以上对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的探讨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在市场经营观念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根椐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经营战略,才能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应客观的认清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又要正视当前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关注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到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的许多变化,抓住市场为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努力使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1 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面临的机遇
这十几年来,在建设部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下,根据国家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制定了各种配套政策,强有力的推动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的改企建制,进展很快。中小企业应更根据行业内外环境,抓住机遇,做改革浪潮的弄潮儿。
1.1政治环境: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颁布了一些政策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来营造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1.2经济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日趋完善,现代化建设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经济实体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关系日趋增强,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更多。发表论文,设计企业改制。
1.3社会环境: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方向,促使各项服务向个性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也有力地刺激着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
1.4技术环境:新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物资型向知识和信息型转变,也提供了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方向。
2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现状及基本特点
2.1数量多、职工人数少、管理层次少,生产经营灵活,适应性强。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职工人数少,管理层次少,决策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服务结构,改变服务方向,甚至转行。
2.2投资少、见效快。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无须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可以充分发挥其填补性功能,适应若干产品市场销路有限的小规模设计,弥补大中型企业的空隙,市场竞争相对容易,同时,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能较快积累资金。
2.3产权不清。改制前的中小型设计企业,资产属于国家,属于企业的权利并不明晰,但经营却是由企业负责。在产权关系不清、财产边界不清的情况下,企业盈亏责任不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4经营管理水平低。大部分中小型设计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决策能力差、日常管理水平低,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仍然沿用原国营企业的经营模式。
2.5缺乏科学的战略管理。众多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诞生,由国营企业的设计科室改制而来,业务依托主厂,不注重发展开拓市场,缺乏持续经营发展的理念,往往导致跟不上市场变化而无法生存。发表论文,设计企业改制。例如:在摩托车行业红火的时候,原重庆某建设厂的设计院依托主厂的扩张而业务繁忙,后来,主厂由于业务量减少而最终消亡。如今已不再是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了,企业要根据市场来选择自己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来给自己的产业定位。
2.6主业位置未稳,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曾经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词,又曾经被打入冷宫。撇开“流行”与否不谈,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有些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也染上了这种普遍存在于大企业身上的病症。
某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中小型企业,总资产不到10个亿,净资产7—8千万,销售额1亿。公司原本生产吸铁石,不挣钱后千方百计找出路,终于以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磁化杯打开市场,赚了3000多万。有了钱,就想多元化经营。建娱乐城,投资400万,亏了200万;建营养液厂亏600万;开了4家商店,个个亏。很难想象一家中小企业能经得起这番折腾。
如果说搞多元化经营是为了降低风险,那么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前首先应考虑:本行业是否确已无增长潜力;本企业是否已在本行业中立稳足跟等一系列自身实力问题,撇开这个现实条件,大谈多元化经营是不现实的。
3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策略
3.1建立企业组织改进机制
改制设计企业多是科技型、知识性企业,其产权结构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其组织形式的形成。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特点采取灵活务实的企业组织形式,将将改制和整顿相结合,建立突出专业特点的组织形式。
3.2建立市场差异化竞争战略
中小型改制企业技术实力,资金实力都无法与同行大的设计企业抗衡。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实行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根据本企业技术特点,选择无人占领或竞争较少的市场空隙作为目标市场,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实施企业的差异化策略。
3.3规范和执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是人才战略。以“人才为核心,智力为资本”的设计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其前景不夸张地说,80%以上将取决于其人才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设计师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自觉性。
3.4设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
应未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同时应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淘汰机制。避免主观性,随意性,才能避免改制前的人才难觅、人才难留的现象继续出现,确保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保证核心设计队伍就是保证市场竞争力。
3.5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大都资本小、人员少,企业主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在制定利润计划、资金运用计划时主观性较强,不重视会计资料的汇集和分析,且往往账目不清。应采取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运用专业财务软件,实时分析财务数据,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及运作情况,避免财务漏洞,做到账务透明,资金管理安全,资金运作科学。
3.6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一切产品最终制胜的法宝。虽然企业的目标之一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保证设计、咨询服务的质量是与经济效益正相关关系。尽管在短时间内没有看到直线上升的财务指标,但从长远看,可以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吸引有才干的员工,获得更多业主的支持。所以质量第一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这就是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的结果。
3.7树立竞争与合作的理念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的严峻挑战,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长久地维持其竞争优势已非易事,因此,企业越来越需要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但从竞争到合作,同样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因为谁能在竞争中通过最佳方式获得最佳合作伙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谁才是市场最后的胜利者。发表论文,设计企业改制。合作竞争营销的理念,使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设计企业应注重寻求在商业模式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或与上下游合作,创立合作新模式。
4结束语
这十几年来,在建设部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下,根据国家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制定了各种配套政策,强有力的推动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的改企建制,进展很快。发表论文,设计企业改制。而改制后的设计企业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改制后的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如何加强市场竞争力,是十分迫切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
通过以上对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的探讨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在市场经营观念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根椐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经营战略,才能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应客观的认清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又要正视当前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关注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到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的许多变化,抓住市场为中小型改制设计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努力使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李艳.设计管理与设计创新--理论及应用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2]董鸣毅.入世对我国设计的影响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0.10.
[3]郑春芳.新型国际分工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网络优势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4]王洪强.浅谈建设设计行业服务观念创新[J].建设设计,2004(6):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