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H=0.4,h=1.8时气体流量与修正系数的关系图7 H=0.9,h=1.9时气体流量与修正系数的关系
表4 气体流量与修正系数的关系列表
实验编号
|
提升高度
|
浸没深度
|
气体流量
|
理论气水比
|
实际气水比
|
修正系数
|
H(m)
|
h(m)
|
m3/h
|
α‘
|
α
|
k
|
1
|
1.00
|
2.20
|
7.00
|
0.41
|
1.25
|
3.03
|
2
|
1.00
|
2.20
|
6.00
|
0.41
|
1.37
|
3.33
|
3
|
1.00
|
2.20
|
5.00
|
0.41
|
1.61
|
3.91
|
4
|
1.00
|
2.20
|
4.00
|
0.41
|
2.65
|
6.42
|
5
|
1.10
|
2.10
|
7.60
|
0.48
|
1.61
|
3.38
|
6
|
1.10
|
2.10
|
7.00
|
0.48
|
1.73
|
3.63
|
7
|
1.10
|
2.10
|
6.00
|
0.48
|
2.07
|
4.33
|
8
|
1.10
|
2.10
|
5.00
|
0.48
|
2.95
|
6.19
|
通过研究提升高度、浸没深度、气体流量对修正系数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于气提升装置的设计,控制理论气水比在(0.3实际气水比,0.6)范围内,实际气水比在(1,2)范围内时,气提升装置具有良好的提升效果,修正系数存在一合理取值范围为(3,4)期刊网。
3.4 验证实验
为了验证对于提升管管径不同的气提升装置,同样存在以上的结论,本文采用提升管2进行了补充验证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采用提升管2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
Table 3 the results of the demonstrationexperiment with elevating pipe 2
提升高度
|
浸没深度
|
水流流量
|
气流流量
|
理论气水比
|
实际气水比
|
修正系数
|
H(m)
|
h(m)
|
Qw(m3/h)
|
m3/h
|
α
|
α
|
k
|
0.70
|
1.30
|
3.70
|
5.90
|
0.51
|
1.59
|
3.14
|
0.70
|
1.30
|
4.12
|
8.70
|
0.51
|
2.11
|
4.16
|
0.70
|
1.20
|
2.94
|
4.80
|
0.55
|
1.66
|
3.02
|
0.70
|
1.20
|
3.37
|
6.50
|
0.55
|
1.93
|
3.49
|
0.70
|
1.20
|
3.57
|
8.00
|
0.55
|
2.24
|
4.06
|
0.70
|
1.1
|
2.34
|
4.70
|
0.60
|
2.01
|
3.32
|
0.70
|
1.1
|
2.75
|
6.40
|
0.60
|
2.33
|
3.85
|
0.70
|
1.1
|
3.29
|
8.30
|
0.60
|
2.52
|
4.17
|
0.80
|
1.10
|
2.48
|
7.50
|
0.69
|
3.02
|
4.37
|
0.80
|
1.10
|
2.99
|
9.50
|
0.69
|
3.18
|
4.60
|
0.90
|
1.10
|
2.13
|
8.20
|
0.78
|
3.85
|
4.95
|
0.90
|
1.10
|
2.58
|
9.70
|
0.78
|
3.76
|
4.83
|
由表3可知:对于提升管道2,当理论气水比为(0.3,0.6),实际气水比为(1,2),修正系数均存在于(3,4)范围内。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对气提升装置提升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提升高度、空气管出口浸没深度、气体流量都会影响气提升效果实际气水比,这些影响因素可通过两个重要指标得以反映,即理论气水比和实际气水比。当理论气水比在(0.3,0.6)范围内,实际气水比在(1,2)范围内时,修正系数存在一合理取值范围为(3,4),该结论不仅证明了气提升公式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对于今后气提升装置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