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又重视了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了解了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培养对日语的学习兴趣。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谈谈日语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兴趣,语言习惯,听说能力,学习习惯
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三、四年的日语,一旦临近毕业,大部分仍然内心惶惶,没有多少自信。这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很多学生对日语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没有重视,对日本人、日本文化没有较为系统、清楚的认识。如果学生真正从心底喜欢日语,在学好词汇、语法、阅读的基础上,又重视了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了解了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那么不仅学生的日语水平会大大提高,而且日语应用能力也会明显改善。本文旨在对日语专业学生平时学习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做简要分析、概括。
一、培养对日语的兴趣非常重要
日语专业的学生未必都是因为喜欢它,才专攻日语的。有的是因为家长的愿望,有的是听说学日语好找工作才报考日语专业的。硕士论文,学习习惯。也有阴差阳错走进日语课堂的。再加上历史原因,很多学生对日本人乃至与日本有关的一切都有或多或少的敌对心理,对于学习日语也有某些疑虑甚至是抵触情绪。但是无论何种原因,既然日语已经是专业,就应该改变观点,培养对日语的学习兴趣。日本确实曾经给对中国人民造成过极大的伤害,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和它老死不相往来,这不利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也不符合全球“和平发展”的主旋律,日本先进的科学技术、独特的文化内涵、日本人民的勤劳敬业等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日本有句谚语:“好きこそものの上手なれ” ,意思是正是由于喜欢,才能做得好。如果从内心厌恶或者不喜欢,把日语学习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那将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当然也很难学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日语感兴趣了,才能真正学好它。那么怎么培养这种兴趣呢?可以找一些兴趣点。比如有人爱听日语歌曲,有人喜欢看日本动漫,有人爱读日本推理小说,大家就可以通过听歌曲、看动漫、读小说等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找到学日语的乐趣。也可以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到日本留学,学习日本的某种先进技术,为祖国效力;为中日友好交流做贡献等等。总之,要尽量找到一些理由来喜欢日语,并把它作为学习日语的动力,这样学习日语的道路就会少些坎坷,多些信心,会在学习、运用日语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二、熟练、准确掌握假名是学好日语的基础。
假名是日语学习的基础,假名的发音是否准确关系到日语发音是否纯正。因此,在学习五十音图时各个学校一般都安排了较多的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地跟读,一点一点地纠正,可是有的学生自认为聪明,觉得日语假名源自中国,读音又有规律可找,根本不必花费很多精力,就可以学得相当不错。所以没有重视,泛泛一学就完事了。这样就为后来的日语学习种下了很多的隐患。硕士论文,学习习惯。因为如果初学时发音不准确,以后就很难纠正,有的学生因为刚开始时不注意,学了几年依然是一口带有方言的日语。有些学生假名掌握不牢固,直接影响到近跟而至的单词、句子等的学习。硕士论文,学习习惯。很容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信心。所以学生初学假名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细致。上课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学习发音要领,模仿正确的发音并反复练习;课下的时候再倾听、模仿标准发音,还可以把自己的发音录下来,与原声作对比播放,比较一下自己哪些音发得不准,纠正自己的发音。还要不厌其烦地练习假名的写法,达到熟练、准确书写为止。
三、听力和口语是日语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习日语,听力和口语的提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是掌握日语、应用日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最近的国际日语等级考试也大大增加了听力的分数比例。虽然教师一直强调,学习日语时要听、说、读、写兼顾,尤其要注重听、说能力的提高,但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及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无形中偏离了轨道,每学一篇新课文都是先学生单词,然后再逐字逐句剖析语法,课下复习依然是这个模式,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都把词汇、语法掌握得很牢固,却忽略了听和说的能力。还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本来就不爱说话,不擅长表达自己,更不用说讲日语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日语没自信,老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不敢说。其实,就语言的本质来说它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如果不能用日语和人很好地交流、沟通,既听不懂别人说的日语,自己想说的意思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那学日语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必须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多听。多听听标准的录音,或者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听NHK的新闻,听历年来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听力材料等,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了解日本情况或者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其次,利用一切现有条件,尽可能和他人交流,大部分院校都有日语外教,这是很好的条件,学生们应该珍惜并且好好利用,要经常和外教老师交流,并请他们更正的自己的发音,纠正自己的用语。当然,也要积极参与和日语有关的各种活动、比赛。总之,要有意识地主动寻找机会,尽可能地张口说日语,这样,时间长了,就不会害怕说日语,就可能比较自然地随口讲日语了。硕士论文,学习习惯。
四、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及文化背景是学好日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习语言不能单独地只学习语言,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与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息息相关,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文化的产物。硕士论文,学习习惯。脱离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就很难对这门语言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在日语专业学习中,虽然学校、教师一直在强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强调培养综合能力,但是但是很多学生专业学习日语了二、三年后,还不能较为正确地使用日语与人进行交流,原因之一是他们不能摆脱汉语的羁绊,总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考虑日语该怎么说,所以,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及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和他们的文化特征是学习日语必不可少的环节。
日语里有许多与中国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如他们在和他人交流时总是不停地点头,说“是”。 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这就是表示肯定:“没错”、“知道了”的意思,但实际上这些只不过是日本人表示在听到对方说话以后,给对方一个“是吗?”、“还有那种事啊!”之类的一种信号而已。未必是肯定的意思,只是一种随声附和的礼貌而已。由于“和”的观念贯穿和影响着日本人的文化、思想、心理乃至生活等各个方面,日语里尽量不给对方带来尴尬的委婉、暧昧表达也很丰富,这也让许多外国学习者感到困惑。还有“内”“外”有别的敬语也非常普遍,如果学习者对日语这些独特的东西知之不多的话,在人际交往或外事活动中就可能出现令人遗憾之事。
在日语中,诸如此类的表达习惯和特征还有很多。所以,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短语,而且还要知道日本民族如何看待、观察事物,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他们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习惯。这就要求学习者阅读、学习日本的有关资料,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等。当学习者有意识地、主动地将这些文化概念引入学习中,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形成、构成,在语言表达上才会更得体。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关键
与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的自由时间显得尤其丰富,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变得很迷茫,那么多的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大把大把的时间被白白浪费。其实,大学能学到的东西更多。但这要求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更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硕士论文,学习习惯。在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方面,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把大学生活安排得合理、有序、充实、效率高。当然,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相同,但鉴于日语学习的特殊性,还是建议要早起晨读,高声朗诵,多读多背。当然多听、多说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另外要注意及时复习,及时总结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尽量做到当天学习的知识当天基本掌握,还要在生活中多运用这些知识,比如去食堂吃饭时,就回忆日本人吃饭时的礼节,他们就餐时的用语,以及各种饭菜的名称等等。还要处理好学习、运动、休息的关系,使自己在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的状况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总之要合理安排时间,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复习和练习,尽可能学以致用,这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就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学好日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还要求学习者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如果大家能注意以上几点,并且天天坚持,那么日语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学习起来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爱学。如果没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随着知识的加深、加宽,慢慢地就会感到学习吃力,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信心、积极性,甚至放弃学日语。因此,要想学好日语,一定要抓住以上几点,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罗坚,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学习和交流的影响,《科技文汇》2009年第33期
(2)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日本)佐岛群已岩户荣须田坦男,《日本文化社会风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4)武心波,《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