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网络语言应该放在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范围内来研究,因为它是关于语言变异的研究。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中分析社会语言现象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
关键词:语言变体,网络语言
 

网络在影响人们多方面生活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语言生活。网络互动语言即网络语言因其独特性已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及网络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汇。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后者,即以中文为主体,以汉语拼音、英文、符号、数字等为辅助手段,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方式,网络语言不仅具有科技和网络方面的因素,它还能体现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必然涉及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作为语言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社会语言学深入研究语言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它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及其各种变体、语言社区、语言转换和语言规划等领域。社会语言学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前者主要研究关于全局的整体性问题,后者则主要研究各种社会条件下语言的变异。网络语言应该放在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范围内来研究,因为它是关于语言变异的研究。网络语言产生和生存的环境主要是在网络上,它可以说是因为不同说话者及不同说话目的而产生的微观语言变异。

二、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variety)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中分析社会语言现象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Hudson(2000:22)将语言变体定义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即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Ferguson(2000:30)认为语言变体是一种具有同类性质的人类言语模式。Hudson和Ferguson的定义有一致性,即根据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特征来定义语言变体。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内,交际者之间所使用的语言是分布相似的一套语言项目,即所使用的语言是具有相似特征的词汇、句法与语篇特征的语言代码(code)。网络语言是人们进行网际交流的工具,为了适应网际交流的特殊语境,网络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异。这个变异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系统的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

1.词汇方面。网络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缩略语。

为了交流方便,网络语言常将英语单词或短语中的字母组合起来代替单词或短句,或者以汉语拼音中的声母代替汉语词句。这类现象在网络语言中最为广泛。例如:GF(girlfriend)、GG(ge ge,哥哥)、PFPF(pei fu pei fu,佩服佩服)等等。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减少输入的难度。这种缩略方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汉语拼音缩略

这是利用汉语拼音的声母来代替整个词句的方法,例如JP(极品)、RP(人品)。有时也采用叠字,如“MM”表示“妹妹”;“PP”表示“漂漂”(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

2)英语单词缩略

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字母,本身发音接近某个单词,也被网民广泛地使用与网络语言中。如字母“u”代替“you”,“r”代替“are”,“IC”表示“I see”,等等。而 DIY,PK这样原本存在于网络语言中的词汇,现在也为其他媒介所采用。

1.2数字或文字谐音。

在聊天室和BBS论坛中使用谐音,除了出于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具有调侃、幽默的意味。用一连串的数字谐音表示各种意思,并将其涵义固定下来,这是网语中特有的语汇。例如:886(拜拜了)、818(八卦一下,聊一聊)等。符号表示文字的也与谐音有关,如“==”表示“等等,等一下”;“0”表示“哦”。

网络语言中的文字谐音有两种:一是汉语谐音,如:斑竹(版猪或版竹均指版主)、童鞋(同学)、驴友(旅行的伙伴)等;二是英语谐音,如:伊妹儿(e-mail的谐音)、烘培机(homepage的谐音,个人主页)、粉丝(fans歌迷,球迷)等等。

1.3生造或转义。

网民借用汉语中的指代、隐喻、拟声等修辞方式,或是旧词翻新,或单词+字母、数字等,经过改造,制造出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网络专用词语。如:东东(东西,或泛指各事物)、坛子(网站论坛)、打铁(在BBS上发帖子)、的说(后缀词)、3Q(Thank you的谐音,谢谢)、真e心(真恶心)、帅G(帅哥)、灌水(在论坛上发表无聊或无实际内容的帖子)、拍砖头(批评某帖)、楼上或楼下(表示上下两个帖子之间的关系)等。科技论文

一些传统词汇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青蛙(长相难看的男生)、凉粉(超级女生张靓颖的歌迷)、椅子(第二个回帖的人)等。这种方式使传统词语具有更多的内涵,但正因如此.用起来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超出网络的范围,容易产生歧义,使人看不懂。也有一些词语是生造出来而且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如:网虫(特别痴迷于网络的人)、菜鸟(电脑技术很差的人或网络新手)、大虾(电脑高手——弓坐于电脑前象只大虾)、很青(新颖或稚嫩)、小黑(黑名单)等。

数字转义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以前常用的有286(指脑子转得慢,像286电脑);100或10,表示很完美;13579,表示此事真奇怪(13579都是奇数);0001000,表示我很孤独。科技论文。这种方法是用一定的数字或数字组合暗示某种含义叫人领会。

1.4流行语。

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语言,也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性,它吸纳了许多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校园词汇。如围炉(打群架)、洗耳朵(听音乐)、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天才(天生蠢材)、偶像(呕吐的对象)等。再比如,“瓦凉瓦凉”就是通过网络进入大众口语的湖南方言,而“岗岗的”本是辽宁方言,《马大帅》播放后确立了其流行语的地位,也广泛地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1.5符号图形。

早期流行的网络语言侧重于将标点、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一定形态,用以象征某种意义。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1)标点符号组形。如::)表示笑脸,:(表示悲伤

2)标点符号+数字组形。如:8-)表示戴着眼镜,:-1表示平淡无味的笑

3)标点符号+字母组形。如::P表示吐舌头,T—T表示流泪,O(∩_∩)O~是“呵呵”的意思。

4)字母组形。

最流行的例子莫过于“Orz”失意体前屈,它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来源于符号“○| ̄|_”, 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后来,又有人发现,用简单的三个英文字也可以表现这个动作,于是Orz就开始流行了。Orz广泛使用后,其涵义逐渐增加。除了一开始的恶搞的“无可奈何”或“失意”之外,开始引申为正面的对人“拜服”“钦佩”的意思。另外也有较反面的“拜托!”“被你打败了!”“真受不了你!”之类的用法。

这些符号被称为笑脸符号或表情符号(smiley或emoticon),随着网上图片类表情符号的出现现在已经较少使用,而在手机短信编辑菜单中使用仍很广泛。

1.6双语混杂

在一个句子或词组里,同时用汉语词和英语词;甚至将一个英语词分解成英汉两部分,或取各自的义,或取各自的音,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例如:小case(小事一桩),B4=before(从前),me 2=me too(我也是)。

1.7文字回归现象

现在的网络语言中,也常用一些曾经在文字史上出现的生僻字来表意,如“囧”字,原义是“光明”,古同“冏”,《韩愈诗》中有“虫鸣室幽幽,月吐窻囧囧”。网义为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示意很好很强大,指处境困迫,喻尴尬,为难。

据说“囧”这个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随后在中国大陆的青少年及网络族群开始普及,随后传入香港,近来随着网络次文化的兴起,主流媒体开始尝试引入“囧”字作为新闻元素,开始在电影和广告产业产生效应。“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又可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一些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写意,写作“囧rz”,甚至写作“囧rz=3”来夸张地表现出无奈的意思。

对于“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但是也有人认为对“囧”字这样的生僻字的关注,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网络语言对汉字、方块字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播现象。

2.句法方面。

网络语言系统常从外部文化中引进新的句法结构和语句。其中又以影视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以《大话西游》为例。这部影片中的部分台词和句法成为网络语言的一种习惯。例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唐僧啊”。唐僧在《大话西游》里是个比较罗嗦的形象,唐僧一词就表示罗嗦。又如:“给我个理由先”。这也是《大话西游》里的一个句法结构。“先”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没有变化,而只是词序发生改变。科技论文。这在粤语中是很普通的现象,通过《大话西游》被人们熟悉并在网上传播开来,实现了从小范围方言——网络语言——大众语言的转变过程。此外,这种表达方式还在流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变体,如“饭先”,其中“饭”做动词使用,和文言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结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引领语言时尚的标新一族。这些由数字、汉语、英文、图案链接起来的“另类”语言早已从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步入现实生活。对待网络语言变体,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言语现象来看。“言语是运用语言说写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则是从具体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规则的总和”,所以言语永远是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而语言则是相对静态的、封闭的、抽象的、一般的。从交际工具的最终功能上来看,网络语言变体在网络虚拟社区的确起到了它交际工具的作用,并且流行于网络以外的地方。同时,网语的此消彼长、生生灭灭,其实也是语言自身调整的一个结果。


参考文献:
[1]谷瑞丽.网络语言: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12)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周旭阳.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
[4]祝婉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认知的角度看仿拟的生成过程
下一篇论文:从实践社区角度看(不)礼貌理论在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