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浅析罗敷形象的艺术魅力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富有幽默戏剧色彩的《陌上桑》被文学界誉为“乐府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同时更值得引人注目的是它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罗敷。
关键词:陌上桑,罗敷,艺术魅力
 

富有幽默戏剧色彩的《陌上桑》被文学界誉为“乐府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流畅的文笔,华美的词彩,和谐的韵律在中国民歌园地里一枝独秀,同时更值得引人注目的是它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罗敷。在《陌上桑》中,罗敷不仅美丽,高雅,勤劳,而且勇敢,机智,沉着,不畏权贵,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外表美,勤劳美,坚贞美,智慧美。

一美丽的外表

《陌上桑》的开头,从环境美开始:“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明朗的阳光照耀着绚丽的楼阁,颜色鲜明,光彩流溢,好像中国年画的味道,一种轻松愉悦之情即上心头,极好地奠定了全文诙谐戏剧色彩的基调。写环境美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以此来烘托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女主人公的美,那沐浴在绚丽阳光中的“秦氏楼”,就是罗敷的住处,那朝霞映照的“城南隅”就是她采桑的地点。容华与朝日相辉映,烘托着罗敷那青春焕发的美丽容貌,而且,“照我秦氏楼”既是亲切的口气,也表明诗人是站在罗敷的立场上说话,对罗敷的喜爱之情自然表达出来。

接着写名字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在汉代,一些美丽的女子都喜欢用罗敷这个名字,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敷”和“华”在现在是两个音,在古代却是同音的。我国古代语音中有一个喉唇可以对转的特点,“华”的声母是h,属喉音,“敷”的声母是p,属唇音,这两个字可以对转,“华”就是“敷”,“敷”就是“华”,因此,罗敷就是罗华。“罗”和“丽”是一声之转,同样属于l的声母,因此,“罗敷”就是“丽华”,正因为她很美丽,所以才自称丽华。丽华这个名字也极易引起读者美好的遐想。

三写器物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意即用青丝作桑篮上的络绳,用桂枝作桑篮上的提钩,“青丝”“桂枝”取其精美香洁,这又是欲美其人先美其物了,通过描写器物之美,来烘托器物的主人——罗敷之美。

四写服饰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下身穿着黄绫子裁成的裙子,上身穿着紫绫子做成的短袄,和谐的色彩搭配好似芙蓉出清水,一尘不染。更独特的还是她那头上的装饰,头上梳的是当时从日本传过来的最流行的发式,耳朵上带的是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明月宝珠。这样的描写使她在高雅中透出几分富贵。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环境,名字,器物,服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

环境,名字,器物,服饰,都有衬托罗敷容貌美的作用。但诗人所要表述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描绘。罗敷长的是清纯俏丽的瓜子脸,还是甜美可爱的苹果脸?是娇媚含嗔的杏眼柳叶眉,还是顾盼流转的大眼卧蚕眉?是薄薄精致的樱桃小口,还是厚厚丰满的惑人大嘴?是汉代赵飞燕身轻能作掌上舞的“掌上身”,还是唐朝杨玉环“肌理细腻骨肉匀”的贵妃之体?……所有读者无不翘首以待。然而作者却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各具标准的审美要求。于是笔势一荡,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用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论文参考。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论文参考。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过路的人看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髭须注目而视,青年们看到罗敷,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梨,锄地的人忘记了手里的锄。回到家里又互相埋怨,耽误了活计,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罗敷如此令人心旌摇曳、意乱情迷,甚至目瞪口呆、失魂落魄,该是一副怎样倾国倾城的花容月貌?真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美若天仙的罗敷。对罗敷外貌这样的刻画艺术,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素养的人对罗敷完美外貌形象的期盼,堪称一绝。诙谐而夸张的描写,着力渲染罗敷的美丽动人。虽不是精雕细作,但却是浓墨重彩,可谓妙笔生花,一方面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趣,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用烘云托月的方法,借助人们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描写,使罗敷的不能言喻的美尽在旁观者的不言之中。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诗人这样写罗敷的美貌,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这和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通过描写那些特洛伊长老们见了海伦以后的惊奇与低语来表现海伦的绝世之美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好景物的渲染,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描绘,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这些描写极大地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美的形象鲜明、突出。

二美丽的心灵

罗敷是美的,美到了让众人倾倒的程度。但是这种外在美“照人”有余,而未臻于“感人”之境,如果作者只是着重表现这些外在的美,那么罗敷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美人儿”,绝对不能成为中国文学长廊中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罗敷的美是全方位的,她不仅拥有闭月羞花的容貌,还具有芳洁高贵的品行。“罗敷喜蚕桑”表现她的勤劳。一个“喜”字,显示出罗敷这个农家女子热爱劳动的本质特点。罗敷在太阳刚出,雨露未干之时就已采桑城南,足见她的勤劳美。

“勤劳”是百姓对做人的最基本的人格要求,也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和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内,对一个家庭妇女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这还不是罗敷最可贵的品质,最能体现罗敷高尚人格与品质的是面对权贵时的杰出表现——坚贞美和智慧美。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是太守,刺史的官称。“五马”指使君所乘的车马。古代乘车是分等级的。按《宋书礼治》所说:天子驾六匹马,诸侯驾五匹马。这里的使君为一方之长,其地位相当于以前的诸侯,官职的显赫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个使君一见罗敷,便立即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使君看到罗敷后,和行者,少年一样也停下来看她,但作者不说使君踟蹰,却说“五马立踟蹰”。马是由人来控制的,写马正是写人,通过写马来表现使君,既写出了使君的威势,也写出了使君的心理,形象更为丰满,也更为新奇。接着便写使君邪念顿生,指派小吏去了解情况,提出“共载”的要求,企图依仗权势霸占罗敷。这一段文字进一步对女主人公罗敷作了介绍:交代了她豆蔻年华,从使君的踟蹰中,又侧面烘托了她容貌的美丽。

但是,小吏与罗敷的问答之间,淡淡似水既无竦动视听之语,也无振聋发聩之辞,礼仪有加,魅力不足,对表现罗敷的人格形象未能起到突出作用。然而,随着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的答辩,使字字句句如挟风雷,如掷金石,汇成一股冲击力,投向使君,抨击之烈,使人有痛快淋漓之感,斥责之厉,令人对罗敷起肃然敬仰之情。语言干净利落,深刻表现了罗敷不慕荣华,不事权贵的高洁品质,表现了她的坚贞美。

东汉时期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荒淫,仗势欺人,弱肉强食,官如匪寇,而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僚们大都有着小官怕大官,远臣怕近臣的病态心理。罗敷正是抓住了使君这个致命的弱点,在危急的情况下,保持沉着、冷静,想出了夸夫的妙计来嘲弄使君。罗敷从丈夫的打扮之豪华讲到身份之高贵,从相貌之英俊讲到风度之翩翩,极尽夸张之能事。论文参考。罗敷有针对的利用“夫婿”的权势、金钱、容貌三个方面同使君逐一对比。如罗敷盛赞的“夫婿”是地位显赫的“专城居”,不仅拥有富丽堂皇加之“千万余”的坐骑、侍从、车马和宝剑,而且还有飒爽英姿和悦人的容貌。用这样几个方面来驳倒使君,使其相形见绌,自惭不如。罗敷在这样带夸张性的铺叙中,越说得得意,越说得神气而使君越听越丧气,读者越看越解气。它是罗敷对侮辱人格,妄图非礼的使君的反击,表现了罗敷对使君卑琐灵魂,无耻言行的极端蔑视和尽情嘲弄,充分显示了罗敷的智慧美。

罗敷完美的艺术形象,于平淡中含着典雅,质朴中透着高贵,清丽中显露豪华,不同身份的人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所欣赏的不同的美。她就像一幅经典的青春画卷,一道亮丽非凡、魅力无限的人文风景线,千百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引起无限的遐想。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价值观
下一篇论文:浅析石涛笔墨的形式美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