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浅谈中国版画艺术从古至今的演变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中国复制版画有“始于隋,盛于唐,精于明”的说法。
关键词:复制版画,古代版画创作版画,新兴与抗战木刻,现代版画
 

按照时间的顺序中国版画刻可简要分为古代版画阶段、新兴木刻与抗战木刻阶段、现代版画阶段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版画自然也产生于中国,凸版印刷早期雏形是从印章、拓石演变而来的。早在商代就有印章出现,石刻几乎与印章同时产生,为人们提供了大面积复制的方法。真正标志着印刷术产生的是雕版印刷。雕版的方法是将写好的字或图反贴在木板上,将空白地方雕刻掉,制成凸版,拓墨后再将纸放在木雕版上压印,制成卷轴式的书。目前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画是1990年于我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咸通九年雕版印刷的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即《金刚经》)的卷首扉页画《诋树给孤独园说法图》。论文参考。论文参考。从这幅木版画的印刻手法来看,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推断我国版画出现的年代比唐代还要更早些.唐代的木刻版画主要为佛教服务,大多反映佛经中的情节,宣扬因果轮回的宗教思想。画中的佛、菩萨、罗汉、金刚等形象采用工整细腻的线描阳刻手法,强调用线造型,这与当时的画风十分吻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木刻版画日后发展的主要形式。

雕版印刷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是我国雕版印刷高度发展的时代。因此,中国复制版画有“始于隋,盛于唐,精于明”的说法。版画已不再是单一的佛教题材,开始和民众生活需求结合起来。插图的形式经常出现于各类图书中,题材范围涉及方方面面。元代已产生了两版套色技术,世界上最早的套色版书籍是元代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明代是我国传统木版画发展的全盛时期。经济的发展带来书籍发行量的剧增。当时出现了以黄、汪两家为代表的安微新安派,还有江苏的金陵派、福建建安派等,湖州凌蒙首次用四色套印出版图书《世说新语》,使分色套印得以实现。金陵人胡正言创造发明了“饾版”技术的代表作。清代是我国木板版画走入民间,普及发展的时代。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木版年画一时大受欢迎,木版年画的普及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彩色套版技术。清代末年由于西方石印技术的输入,雕版印刷术逐渐地衰落,但木版年画在民间仍经久不衰,保留至今,成为我国传统绘画的一颗璀璨明珠。

纵观中国木版画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版画基本上是作为印刷品的面貌而存在。制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虽为其模拟绘画原作的效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中国版画却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品质,这就造成了我国虽然雕版印刷技术成熟得很早,但版画艺术语言的成熟却很晚这种相互背离的现象。

中国的创作版画始于新兴版画运动。它不是中国传统版画的延续和改良,而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鲁迅先生亲自倡导和扶植下发展起来的。1931年鲁迅版画在上海创办了木刻讲习班,将国外的创作木刻引进来,并聘请了日本的内山嘉吉先生讲授木刻技法,使木刻成为当时中国进步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锐利武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一开始就具有艺术性和革命性双重含义的特点。它是西方进步的木刻创作方法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在鲁迅先生的积极倡导下,全国纷纷成立版画组织,如“一八艺社”、“木铃木刻社”、等。当时出现的较有影响的木刻家有江丰、陈烟桥、野夫、张望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青年版画家们用木刻作为武器投身于抗日战争。1938年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立,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延安创立。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木刻版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抗战木刻”,以后出版了《八年抗战木刻选》版画集,并成为当时整个美术运动的中心。著名的木刻家有古元、彦涵、李少言、牛文等等。

新中国建立后,版画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开设版画专业,中国版画开始了正规的高等教育。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涌现了李焕民、李习勤、伍必端、徐匡等解放后第一批优秀版画家。70年代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有组织的版画团体,并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较有影响的有“北大荒版画”、“云南版画”、“四川版画”、“江苏水印木刻”等。1980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并出版了《版画》、《版画艺术》、《版画世界》等刊物。李宏仁、梁栋、谭权书、董克俊、王公懿、徐冰、吴长江等人为80年代影响较大的版画家。这一时期《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直作为一种创作理理念指导着版画家们的艺术创作。

近年来,版画创作从形式到内容,从技法到创作观念,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专业队伍进一步扩大。论文参考。版画的普及程度也在逐年增高,不仅高等美术院校设有版画系,同时各类师范院校也开设了版画课程,中学、小学美术教育中版画也成了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每年都举办多次各类版画展览、学术会议,国际版画交流次数不断增加,交流方式趋于多样化。传统木板年画已成为具有一定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的珍品。我国的版画事业正以新的姿态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版画朱维明著新美术1987.1
《中国版画》中国版画艺委会
《黑白木刻技法精论》俞启慧著四川美术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袁静芳《民族器乐》与高原永《民族器乐概论》之异同
下一篇论文:浅谈中国画的收藏与鉴定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