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菩提树下的诗人—论王红公诗中的禅意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下面是王红公有一首诗《只有空》(VoidOnly)。

Time like glass时间犹如玻璃

Space like glass空间犹如玻璃

On itself

All things are translucent所有的事物都是半透明的

The transparent然后变得完全透明

Then gone然后消失

Only emptiness 只剩下空

No limits无边无际

The perfect incense for worship供奉神明最好的香

Is camphor, whose flames leave no ashes是樟脑,因为燃烧过后没有灰烬

在诗中他提到时间和空间犹如玻璃,玻璃通透明亮,但又似有若无。他说这世界所有事物都是半透明的,然后变得透明,然后消失,只剩下一片无边无际的“空”。这里显露出了禅佛思想,《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佛认为所有事物的表相都是由心生出,其实都是虚妄,透过表相究其本质,发现万物始终为“空”。王红公的诗表现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事物从半透明到透明,从透明到消失,最后只剩下一片无际的“空”,这时他终于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原来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空”。诗的结尾他说供奉神明最好的香是樟脑,因为樟脑燃烧过后不会留下灰烬。他认为樟脑是“万法皆空”的一种表现,最适合用来供奉佛祖。可见,王红公对“空”理解渗透到了生活中的细微方面,连供奉佛祖的香也应遵循“万法皆空”的义理。

下面为王红公的《银天鹅》中第七首诗也叫“Void Only”。

I am lost in thejungle我迷失在你爱的丛林中

Of your love, initsdarkness黑暗之中闪烁着不知名的野兽的眼睛。

Jewelled with theeyes of unknown

Beats. I awake todiscover我醒过来发现

I am a forestascetic我是森林里的禁欲者

In theimpenetrable置身于无法穿透的

Void only, thesingle thought“空”当中,

Of which nothingcan be said. (CP734) “空”的思想言语无法说清。

在诗中,王宏中说黑暗之中闪烁着不知名的野兽的眼睛,四处潜伏着危机。论文格式,“空”。王红公感悟到“空”像一片黑暗的森林一样深不可测,而人就在这“空”当中探索,这种探索可能充满艰险。他发觉自己置身于无法穿透的“空”当中,而“空”的内涵是“无法用言语道明的”。 “空”乃无名之物,非言所能言。王红公感觉到人生是被一种盲目的力量支配着的运动,是一个倏忽而生、倏忽而灭、无法得到证明的空虚的过程,它不可能整体、系统地把握。在整体系统的背后,站着敏敏不可知的支配人生的力量;在整体、系统之中,存在的只是大段空白,所以,人生就在置身于“空”当中。很明显,王红公对于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与佛禅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佛禅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

佛禅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王红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而诗歌作为一种载体,充分体现了这种影响的深远性。好比佛禅赋予了王红公一双慧眼,他用这双慧眼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重新领悟人生。

总结

由于王红公长期吸收禅佛思想,他的诗歌在素材、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等各方面都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佛禅通过影响王红公本人,从而影响了他的诗歌创造。诗人就像是一个中介,体现了禅对于诗的渗透作用。

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赠嵩山隽侍者学诗》)袁认为元好问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袁行霈 87)

禅确实让王红公的诗呈现出了独特的气韵。就素材而言,因为王红公学习禅学,阅读了无数经书,也曾打坐参禅,这样的经历体现在他诗歌的素材选择越来越向佛禅靠近,于是就有了对于禅宗公案的模仿。

就意境而言,佛禅为王红公打开了一种全新审美视野。禅对于空寂与“对镜无心”的追求,对王红公诗歌意境的营造大有启发,于是他的是个意境被赋予了一种不沾染情感的空灵超脱的美,还事物以本来面目,达到“无我之境”。

佛禅还帮助王红公重新认识了世界和人生,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受到了禅的洗礼和净化,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甚至成为诗歌的语言表相下的精神内核,于是诗歌的思想价值得到了提升。称王红公是菩提树下的诗人实在不为过,他的诗歌中处处蕴藏禅理,他的诗歌成就应当在学术界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重视。笔者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王红公诗歌的研究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Hamill,SamandBradfordMorrow,edsTheCompletePoemsofKennethRexroth.Washington:CopperCanyonPress,200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评价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下一篇论文:浅论《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文体特色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