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昆曲化杂剧与杂剧化传奇之异同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声腔系统运用方面:昆山腔从声腔源流上说属于南曲系统,但实际上在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后,北曲的曲调就被昆山腔大量地甚至是成套地引用,从而出现了南北曲合流的趋势。有些传奇剧本会在大量的南曲曲牌中偶尔引用个别的北曲曲牌,比如吴伟业《秣陵春》第六出即是如此。发展到后来,北曲曲牌进入南曲的现象日渐增多起来,出现了整个北曲的联套形式被借用为一出戏的音乐结构的情况,如《浣纱记》第十二出《谈义》即引用了〔仙吕〕【点绛唇】一整套北曲。此外,昆山腔传奇里还有一种南北曲混用的形式。就是在一套曲子里,既有北曲,又有南曲,它或者前半部南曲后半部北曲,或者是前半部北曲后半部南曲。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长生殿》里找到佐证。该剧第二十八出《骂贼》便采用了前北曲后南曲的结构形式,这也是后期昆山腔在曲体运用方面的新发展。南北合套的结构形式在后来的昆山腔传奇里也有新的发展。《长生殿》全剧有三出都运用了南北合套。第十九出《絮阁》,用北曲〔黄钟〕【醉花阴】与南曲【画眉序】的一套;第二十四出《惊变》,用北曲〔中吕〕【粉蝶儿】与南曲【泣颜回】的一套;第二十七出《冥追》,用北曲〔双调〕【新水令】与南曲【步步娇】的一套。

综上所述,明中叶以后杂剧与传奇相互影响,相互变通,致使明中叶以后的杂剧出现昆曲化倾向,而后期的昆山腔传奇则出现了杂剧化倾向。昆曲化的杂剧与杂剧化的传奇在体制上逐渐趋同,几无区别。两者无论在剧本规模的长短上、声腔系统的使用上、宫调的安排运分用上以及脚色演唱的分工上都很难区分开来。因此以上种种比较可视为两者的相同之处。

那么如何区分界定这两者,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辨别。首先,吕天成《曲品》中有一段话“杂剧但摘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他以外在体制的长短和内在结构的繁简作为杂剧与传奇相区别的特征,可谓别具一格。其次,要区分昆曲化杂剧与杂剧化传奇的不同还可以从戏剧脚色行当的名目上进行辨别。论文参考,不同点。一般杂剧的脚色行当有三类:主唱脚色正末、正旦为第一类;末旦中不唱的脚色如冲末、外末、小末和外旦等为第二类;第三类为末、旦外不唱的脚色净、丑。而昆山腔传奇完整的脚色体制则是以“江湖十二脚色”为主的表演体系。主要包括: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老旦、正旦、小旦、贴旦、杂。由此我们就可以从杂剧与传奇不同的脚色名目上来区分昆曲化的杂剧与杂剧化的传奇。不过在明末清初的杂剧作品里,也有称男主脚为“生”而不是“末”的,如孟称舜的《人面桃花》即是如此,因此这种区分两者不同的方法也不是绝对的准确,要想准确区分两者还需结合两者体制、内容等各方面的不同特征进行全方位考察。


参考文献:《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明末清初戏剧研究》孙书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吴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明清传奇综录》郭英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苦难的救赎--论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流变
下一篇论文:朗费罗和他的诗歌《APsalmofLife》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