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一场关于坚忍不拔的说教

时间:2016-06-19  作者:佚名

作为其中一类的童工,扫烟囱的孩子也被视为工作机器,高指数工作强度要求他们早早爬起开始他们的一天工作,“他们与曙光异同来临,甚至比曙光来的还要早一点儿,他们为了找活儿而发出的幼弱呼声,听起来就像是小麻雀唧唧喳喳的啼叫。”(Lamb, 1903: 108)太阳还未升起,外头一切都如此寂静,可这群小黑人早已开始叫卖。由于这些孩子年纪还小,还不会准确地发他们的叫卖声“sweep”,有时会将其误发为“peep” ,因此,兰姆将他们的叫卖声形象地比喻成了麻雀的啼叫声。一方面,兰姆借这一比喻来表达对扫烟囱小孩的喜爱与尊重;另一方面,他想借此来突出扫烟囱小孩的苦境:他们如此幼小甚至还不能清晰发音,却被迫清扫烟囱。在作品《礼赞》中,兰姆将扫烟囱孩子的工作场景增添了英雄特点:“这些我们本国土生土长的小黑人……在那砭人肌肤的寒气里……高踞在烟囱顶端,以此为小小的讲坛,向人类进行一场关于坚忍不拔的说教。”毫无疑问,扫烟囱孩子本身肤色为白色,兰姆此处所说的“小黑人”实则讽刺了扫烟囱这份工作对孩子们的影响,由于长期接触煤灰,导致孩子的皮肤逐渐染成了黑色;此外,兰姆还将扫烟囱孩子的工作比喻成了牧师的说教。当时,宗教往往对孩子们进行这般的思想灌输:要学会忍耐,这样上帝才会帮助你们脱离苦海。事实上,宗教教育孩子们要忍耐,却未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现如今这些扫烟囱的孩子用他们的辛劳在告知人们什么是坚忍不拔。对于人们而言,在保护建筑免受火灾之险方面,扫烟囱孩子付出了许多。 他们的付出同他们所遭受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此一来,更加突显了高指数工作强度对扫烟囱孩子的残忍。

扫烟囱孩子的年龄同其所承受的工作强度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兰姆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看见“一个丝毫不比(他)大的”(Lamb, 1903: 109)扫烟囱孩子。当时,大多数工头认为“训练孩子扫烟囱的最佳年龄是六岁。”(Strange, 1982: 14)六岁的孩子得从事扫烟,尽管他们皮包骨头,却不得不完成既定的任务,至少这样不会饿死。若遇到一些残忍的工头,日子更为艰辛。像是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里的甘菲尔德先生,往往采取粗鲁的方式来强迫他的学徒来听从他的命令,他认为:“没有比一把火更好使的了……万一他们(扫烟囱的孩子)卡在烟囱里了,只要烤烤他们的脚底板,他们就赶紧得挣扎着脱身了。”(Dickens, 1966: 18)为了叫扫烟孩下来,工头使用烧火的方法来训练其学徒们,并且他还认为对于“固执,又都很懒”(Dickens, 1966: 18)的孩子这是一个妙招。不知这些孩子究竟是真的固执、懒惰,还是害怕漆黑又危险的烟道?现实中,工头还会将一根绳子系在扫烟孩的一条腿上,这样要喊他们下来的时候用力一拉绳子即可。这类法子自然而然只会增加孩子们对这份工作的恐惧心理。面对工头苛刻要求,孩子们不得不听从,他们三点起床扫烟。 “在早饭前得清扫20座以上的烟囱 ……然后工作到下午3点。”(Cullingford, 2000: 80)扫烟囱孩子一天12小时待在充满煤灰的漆黑的烟道里工作,早晨只有扫完20座以上的烟囱才能吃早饭,饭后继续干他们的活。扫烟囱孩子干着卑微而又危险的工作,却为每家每户除去了火灾的隐患,或许正因为此兰姆在作品中呼吁人们要和善地对待扫烟囱的孩子,要对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项链》女主人公人物解析
下一篇论文:对《箭与歌》的功能文体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