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夫妇对黑人的现状缺乏洞察力,他们暴力压榨黑人的房地产业,使他们的房租比白人区的房租高出许多,然而也可以随时把他们当作虚伪慈善事业的对象,借以标榜自己的善心。在二十世纪初,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可怕。道尔顿一家更加盲目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黑人对他们的仇恨和黑人的智商。在他们眼中,别格是个老实的黑孩子,对他们言听计从,似乎温顺且安于现状,从白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别格的危险性,因为他们忽略了黑人也是人,也有他们的自尊和思想。当案情水落石出时,白人们都不敢相信一个黑人居然有如此惊人的智商和作案能力。白人从没有预见到自己看似高贵的身份和对黑人居高临下的压迫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三、种族主义导致黑人的白人共同被伤害
种族主义对黑人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城市中欺压并暴力榨取黑人的房地产产业;宣扬白人至上的大众文化;有白人制定并操纵的司法和选举制度;以及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严重限制黑人生活和自由的“黑人法”。别格一家就是生活在这样被压迫环境下的底层二等公民。
然而,人们不容易察觉到种族主义对白人的伤害。在《土生子》中,玛丽、简以及道尔顿夫妇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他们或是被失手杀害,或是无辜蒙受冤屈,或是晚年丧女。究其原因,令他们痛苦的并不是托马斯·别格,而是种族主义。玛丽和简是两名进步人士,他们在一开始认识别格的时候就希望与别格成为朋友,同别格握手、和善的告诉别格他们可以彼此直呼姓名而不用“先生、小姐”相称。“她(玛丽)对他(别格)的反应就像是他也是人,跟他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而过去,他在任何白人身上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然而,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友善,别格没有办法理解,更没有办法接受。“他气得脸上发烧。让他的灵魂永坠地狱!她在讥诮他、。他们是不是在拿他开心?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干嘛要来招惹他?……他对自己的黑皮肤非常敏感,他还痛心的认识到,他之所以对那黑皮肤如此敏感,都是简和像简这样的人造成的。”黑人在白人的压迫下,已经对白人有一种固有的敌意,肤色不同,一切都不同。当有白人对他友善相待、平等共处时,他只是觉得白人在嘲讽他,这样的行为甚至引发他的不安和愤怒。“他觉得这个白人在践踏他、戕贼他之后,现在又把他高高举起来欣赏玩弄。在那一刻,他对玛丽和简怀着一种无声的、冷酷的。说不出的仇恨。”种族主义让黑人白人之间产生的误会已经太深,以至于人类之间最自然平常的友善也不能够被接受。最终,别格内心的不解和仇恨积攒到不可控制的地步,“猛然的,他想要把某种沉重的家伙操在手里,以最后一击,把汽车砸个粉碎—连他自己和他们在内”。他的这种想法预示黑人白人同归于尽的悲剧的发生。
种族主义对各个民族的伤害都是同样深重的。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他们或多或少的也认识到这一点,就像文中的别格,他在心中也无数次地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忏悔,他为自己杀死了简的无辜女朋友、道尔顿夫妇唯一的女儿感到良心不安。然而作为一个黑人,他深知他和白人之间有一堵看不见的墙,这面墙让他不能同情白人、对白人保持永远的愤怒。
四、结语
虽然《土生子》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但作者理查德·赖特想警醒世人的现实意义在当代仍然非常重要。解决民族矛盾是要改变整个国家的大环境,而不能仅凭个别公民的同情善良。很多时候,白人的同情和友善只能起到反作用,反而让双方两败俱伤。世界上各个民族唯有平等共处才有真正的和睦和繁荣,欺压和歧视只能让彼此同受伤害。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种族主义虽然已经不像小说中的20世纪那样恐怖、猖獗,但枪击黑人、白人警察对黑人暴力执法等恶性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土生子》这部小说给我们的启示仍指导着我们远离种族主义,共同迈向平等、和平的生活。
参考文献:
[1]Richard Wright,Native Son,施咸荣(译),《土生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