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贾平凹风情散文的乡村情怀_现代品格-论文网

时间:2014-12-01  作者:李益长
”1993年3月,贾平凹回答西德汉学家魏侃时还说:“有一个原因,就是西北,特别陕西一带有浓郁的民俗民情民风,这一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传统的东西在这里有很深的积淀。”可见,把民情民俗作为创作对象予以关怀,从而精心构筑自己的文学世界,表现独立的根情和中国的气派,已成为贾平凹自觉的创作追求。透过那一篇篇陕北、陕南、关中风情类散文,贾平凹将这片先秦大地上厚重的“文化遗迹”,演绎成充满无限浓郁的自然之光和“民族的味”。

这是“返朴归真”,但又不是老庄式的“绝智弃圣”,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自然的复归。诚然,贾平凹已从“一棵小桃树”的梦想蜕变为一个“沉思的老树的精灵”,他似乎已真正挣脱都市的牢笼,让自己那颗“文心”彻底地被乡野镀亮了。于是,他要真正地“返朴归真”,要在自己的散文世界中,“放诞一切,自在而为”,全然不想遮蔽自我。他道乎“自然”,“粗野”地以“丑”写“丑”,率直地表露自己对“衣冠社会”的憎,并以此反衬出他做人的“山地人”本色。可以说,“真”与“朴”,这便是贾平凹所追求的“理想人”的境界,也是“乡村情结”里贾平凹的艺术创作灵泉,他对“乡村”的留恋,其实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怀想,一种缱绻而高远的前瞻。

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贾平凹以自己独到的心灵,感觉到中国文学艺术传统的生命力量;他试图在一条中国式的现代文学路子,这就是“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为了充分揭示历史文化——心理结构,贾平凹非常重视民风民俗的描写与发展,以便突击探其深层的历史文化——心理结构。

“商州三录”中,作者对这块南北交汇山地的民风,民俗、民情以及山水,历史文化遗迹等进行了系列性描述,而且在对商州历史文化传统的揭示中,将地域的历史、文化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使商州这块特殊的精神故乡具有了某种整体内涵。换言之,就是透过商州的历史文化,窥视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内蕴。

由于长期以来贾平凹都浸润在民间的氛围,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对“民间”潜在认同,尤其是对那些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和透视,同时拓展着人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省思视野。他表面上在“赞乡村”,绘“山石、明月”的形象,其实是要以智者的眼光去省思文化,要通过对“民间”的关切,去考察民间大众的生存状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省思。所以,贾平凹对民风民俗民情的关注是其深刻的意图的。

在曾经给整个“新时期”散文创作带来极大的震动的“商州三录”中,贾平凹以古老的商州为审视点,以繁衍于其中的人们为解剖对象,写商州的历史沿革,礼赞商洛山川的民风民情,用自己独有的“平民意识”,沈从文式地张扬着那未被畸形现代文明侵蚀与异化的道德人伦。《黑龙口》、《桃冲》、《棣花》、《小白菜》、《周武寨》……贾平凹透过这些对传统士大夫们所漠视的“民间文化”,肯定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情感及其质朴的人生观,也不时操戈怒刺风俗中的陈腐陋习。可见,贾是在通过文学形式对“民间文化”所作的“关怀”,不是在盲目地认同与无端地感伤与怀恋,他是在以一个现代文化人的眼光去审视乡的一切,用智者的眼光去省思文化。

例如,贾平凹对秦腔的热衷与迷狂就隐藏着鲜活的生命本真,他藉对这种秦人表达生命体验、宣泻生命能量的艺术的体验和感悟,显露着他的风情散文创作对民情风俗的深层探究。他说:“有了秦腔,生活就有乐趣,高兴了,唱快板”,揪心裂肠的唱腔表现了多样的有情有味的人生,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旧的文化环境如灯笼中的烛,它照亮了灯笼纸上颜色和皱纹。”贾平凹像是借此表达对乡村民间文化的思考,批判性地怼视古旧的文化。其实,“旧”并非全然不可取,贾平凹的“真意”何尝不是也在批判这层被乡村“照亮”的“灯笼纸上颜色和皱纹”——即“城市文化”呢?

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文学进入“新时期”时,贾平凹就开始通过散文来实践“散文当代性”的思考。90年代后,更以“大散文”的提法冲击着“小家碧玉”之情和“个人写作”之气,牵导着人们新的散文观念。贾平凹的立足点是“民间”,是充满灵气的自然群象,然而“他应用的都是最中国化的思维和语言,探察的都是很具有现代感的精神真相”,“他的作品内部的精神指向不但不传统,而且还深具现代意识。”可见,对贾平凹风情散文的解读还须看透隐含在他“民间立场”中的现代意识。研究者大都认为,贾平凹一直未停止过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借鉴与吸收,从悬挂在他写作“大堂”的古今中外文坛巨匠的画像中,既有苏东坡、沈从文,也有托尔斯泰、川端康成。我们不能停留在“中国气派”、“东方的味”等言说中,给贾氏的创作定立一个先在的评说立场和品读标准。

我认为,贾平凹一直努力着将中国乡间的山石明月,民情风貌与世界汇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赵树理的“农民文学观”对二十一世纪文学的启示_当代文学-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浅谈周弘正诗歌的内容和特色_南朝-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