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哈利波特》翻译中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_奈达

时间:2012-07-18  作者:雷宇

论文导读::他在长期的圣经翻译过程中提出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即形式对等(F-E)和动态对等(D-E)。奈达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随着哈利波特中译本的成功。
论文关键词: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奈达,哈利波特
 

1.引言

奈达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他在长期的圣经翻译过程中提出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Belloc 曾这样说过:“恰当的说,完全对等是不存在的” (Belloc,1931a and b : p.37),这与尤金奈达所说的“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对等的,不管是在符号的对应意义,还是在符号在短语和句子的组织方式上” (Eugene A. Nida, 2004: 156)是相同的。因此为了在翻译中实现最接近原文的对等,奈达提出了翻译的两种方法,即形式对等(F-E)和动态对等(D-E)。随着哈利波特中译本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译者对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运用。

2.形式对等

形式对等“着重于文本信息本身,即重视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关注的是接受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与源文本的不同元素相接近”(Nida, 2004: 159).在翻译文本中加注脚是“形式对等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步骤” (Nida, 2004: 172).注脚的功能主要是在形式对等翻译过程中对于接受语中可能引起误解和晦涩的地方加以描述。下面的一段双胞胎兄弟强烈推荐泊西穿上韦斯利夫人织的圣诞毛衣的对话以添加注脚的方式反映了形式对等翻译:

“P for prefect! Get it on, Percy, come on, we’re all wearing ours, evenHarry got one.” (HP1: 162)

【译文】 “‘P’” 是级长的意思!快穿上吧,珀西,快点儿,我们都穿上了,就连哈利也得到了一件呢。”

注释: 在英语里,“珀西”和“级长”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P”。(第一册, 第124页)

实际上,原作者在这句话中用了双关语。韦斯利夫人给每一个家庭成员邮寄了织有他们姓名首字母的圣诞毛衣。P是泊西(Percy)的首字母缩写奈达,另外,P也是泊西在校职位——级长Perfect的首字母缩写。双胞胎用这样的双关语来嘲笑泊西沉迷权势的心理。但是,在汉语中人们很难找到两个词语来传达同样的意味,所以这时需要加上注脚来表达原作者的意图,保留原文的语言魅力。

形式对等翻译有其长处,经常在“面对某些类型读者的某些文本信息翻译上是非常恰当的” ( Nida 1964: 166).《哈利波特》作为一本奇幻题材的儿童读物,简短和易于理解的词语以及并不复杂的语法结构的使用更吸引全世界孩子们甚至普遍大众的目光。汉译本中形式对等的翻译对于其在中国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尤其是书中对人名,物名的翻译。在书中“Muggle”指的是那些不拥有魔法师血统和魔力的普通大众,并且固执的不相信魔法世界的存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在中译本里“Muggle”被翻译成了“麻瓜”,这一方面保留了词语的形式,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源文本的原汁原味。在中国的文化里,一旦把某人说成“某某瓜”,更多的时候会让人联想到愚蠢,冥顽不化,比如说“傻瓜”, “呆瓜”, “笨瓜”。另外,“麻瓜” and “Muggle”在读音上也非常接近,这种翻译不失为一种良策。再举一例,在书中大魔头Voldemort是邪恶的黑巫师,他的名字甚至连巫师们都害怕提起。把Voldemort翻译成“伏地魔”准确的营造了一种可怖和神秘的气氛。“魔”是邪恶的,黑暗的力量或者是拥有恐怖力量十恶不赦的坏人,企图统治整个宇宙。“伏地”在汉语中按字面解释就是在地上爬行,这非常贴近伏地魔的神秘特质,蛰伏在世界的某个阴暗角落,渴望力量的回归和长生不死。( 刘建新, 功能对等翻译下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翻译,2007)。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样的翻译能产生与原作者同样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牵扯到读者反应的问题。奈达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奈达,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

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形式对等翻译方式可能走向极端,甚至导致对源信息的曲解。(马慧娟, 奈达翻译论论研究,2007:94)。例如:

'I'm not saying his heart isn't in theright place,' said Professor McGonagall grudgingly, 'but you can'tpretend he's not careless. He does tend to -- what was that?' (HP1: 10)

【译文】我不是说他心术不正,”麦格教授不以为然地说,“可是您不能不看到他很粗心。他总是—— 那是什么声音?” (第一册, 第8页)

源文本用了四个否定词,在中译本中也采用了四个否定成分来翻译,“不是”, “心术不正”, “不能不看到”。这种形式对等的翻译方式令读者读起来感到拗口,我们可以改为“我没说他心术不正,” ……,“可是您必须意识到他很粗心。”

3.动态对等

当提到动态对等,就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与形式对等相反,动态对等更加以接受者为导向,“并不特别注重于将接受者语言与源语言文本信息相对称,而是在乎两者的动态关系” (Nida, 2004: 159)。译者着眼于原文的精神和意义,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按照奈达的定义,动态对等翻译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翻译”或“活译”,因为动态对等翻译有严格要求,它要求译文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完满的再现原文意旨,而自由翻译或活译则没有此种要求,自由翻译往往是译者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

在对功能对等的定义中,奈达提到三种重要的概念。第一,对等。理想上来说,译本应该在形式与风格上与源文本完全一致,但是既然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对等的,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完全理解源文本的隐含意,可以进行一些微小的调整。要达到理想的翻译,不仅要在译语中找到顺乎自然的对等语奈达,而且还要找到最切近的对等语。两者都是衡量所找对等语的不可缺少的标准。第二,自然。“自然,主要相对于接受者语言”,意思是译文应该有可读性,易于理解,并且避免晦涩和模糊不清。理想的译文没有翻译腔。应该避免死抠字原文语法和字眼的翻译,在语法和语体上显露生硬奇特的痕迹。第三,“最切近”,“把对等和自然这两个要素在最接近源文本的翻译译文中连接起来” (Nida, 2004: 166)。另外,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翻译信息的内容,即翻译原文的意思。

奈达把翻译定义为“用接受方语言来重新产出与源文本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翻译中国论文下载中心。首先应是词语的对等,第二是风格的对等” (Nida and Taber 1969: 12)。译者最重要任务就是利用最接近源文本的接受方语言通过译者自己的方式把源文本再产出,使接受者在读译本时能有与源文本语言读者读原版同样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文本信息意义接近的同时恪守文本风格,就像你不可能既吃蛋糕又同时手中拥有它一样,这点在诗歌翻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当哈利第一次来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带上分院帽分配学院时,他听到分院帽在唱:

朗读诗歌时,很容易会发现源文本诗歌的韵律美,比如/ i:/ 在每句句尾词“pretty”,“see”,和 “me”中, “black” 和“hat”中的 / A /, “tall” and “all” 的/ R: /。对于这篇诗歌的翻译,译者采取了意义优先于形式的方法,因为如果拘泥于韵律的形式可能导致译本在意义传达上的晦涩。除了再产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译者通过利用中国汉字读音的去声来强调分院帽吟唱诗歌的高昂情绪,例如“掉, 亮, 括, 帽, 众”,尽其所能的营造出与源文本类似的韵律效果。译者采用的就是“多意义,少句法” (Ezara, Pound, 1954: 273),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源文本的味道可能丧失。如果一味强调原文的诗歌形式,而牺牲了内涵,则会使现代汉语读者感到摸不着头脑。对于诗歌的翻译确凿的证实了动态对等翻译更注重“接受者反应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等” (Nida, 1964: 166)。接着我们转到另一个例子。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fectly 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 (HP1:1)

【译文】家住女贞路4号的德思礼夫妇总是得意地说他们是非常规矩的人家,拜托了,拜托了。(第一册奈达,第1页)

这句话的前半句很容易理解,重点是貌似普通的后半句“thank you very much”。单独来看这半句会被译为“非常感谢”,但是原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对达斯利一家傲慢态度的不屑,因此此句与“哦,拜托了”的意思相等。正如Dliver Edwards所说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对于原著原汁原味尽可能真实的感觉” (Oliver Edwards, 1957b: 13)。对于动态翻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接受方读者的反应。

为了取得更好的动态对等效果,在《翻译科学探索》里奈达提出了翻译调整过程中的一些技巧。第一个方法就是添译。

You never get anything new, either, withfive brothers. I’ve got Bill’s old robes, Charlie’s old wand and Percy’s oldrat. (HP1: 79)

【译文】你就永远用不上新东西。我穿比尔的旧长袍,用查理的旧魔杖,还有珀西扔了不要的老鼠。(第一册,第60页)

罗恩对自己上面有五个哥哥而大发牢骚,因为他只能检哥哥们用剩的旧物件。“Old robes”, “old wand” 对应翻译为“旧袍子”, “旧魔杖”,在译“Old rat”时,译者没有采用“上了岁数的老鼠”,而是增加了“扔了不用的”来解释泊西的老鼠已经老态龙钟,以至于连它的主人都不屑留着它,随手把没用的宠物丢给罗恩。这里通过添译,缺省的表达和意义都完整的展现出来。

与添译相对应,缩译用来避免出现的重复,不必要的衔接以及其他方面。

She was a very pretty woman. She had darkred hair and her eyes – her eyes are just like mine, Harry thought, edging alittle closer to the glass. (HP1: 16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呼兰河传》的乡村图景_文本细读
下一篇论文:《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_莎士比亚悲剧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