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南曲九宫正始》所反映的南戏曲韵中阴阳通叶现象

时间:2012-07-18  作者:所见,元传奇
至于正宫调近词【雁过声】所引《苏小卿》格有“香”字与“布、瘦”副韵通叶的。东阳可通叶,是南曲曲韵特色;而东钟、鱼模阴阳相配,所以这里出现这种奇特的韵脚。

越调过曲【小桃红】引《刘智远》格,尤侯部的“昼”字叶入,亦可理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尤鱼通叶”系南戏曲韵一个特点(武晔卿2011a),并有宋代和现代的闽越方音可证尤侯鱼模二部音近可通,因此不难理解尤侯字的叶入东钟。

仙吕宫过曲【番鼓儿】引《瓦窑记》格用庚真部叶韵,鱼模部的“误”字,是本曲结字,结字断无不叶韵之理。东鱼可通叶,而南曲中东钟庚真屡犯;庚支亦通叶,而南曲中支鱼常混用,故而这里庚真部借鱼模部字为结字,这是早期南戏不拘声律、用韵宽泛的一种表现。

2、庚支通叶,共6例

我们还是先从《正始》的注文入手。中吕宫引子【满庭芳】引《蔡伯喈》格叶庚真部,首句的“衣”字所在位置系次韵位,本可看作不入韵。但《正始》在“衣”字旁既不注“不叶”,也不注“失韵”,偏偏着一“韵”字,说明在曲家眼中,支微部和庚真部是可以叶韵的。此例正如前文所举将鱼模部标注为东钟部的例子一样,是曲家有意无意关于阴阳通叶的“梅花透露春消息”处。

再看仙吕宫过曲【惜黄花】前腔第二格所引《西厢记》格。此曲用韵颇奇。奇在这是一支前腔,其首调用庚真部,而这里却改叶支微部文学艺术论文,依律前腔须叶首调之韵,无端转韵是一奇。而支微部中又杂庚真、鱼模二部各一字。鱼模部叶入,属于支鱼合韵,南曲数见,不足为奇;所可怪者为庚真部之“君”字。“君”字所在位置,系分句之末,从曲体来看,当属次韵位,次韵位之字,例可失韵,故此字本可看做非韵脚字;然而,《正始》于“君”字旁著一“叶”字,以示此字系韵脚无疑,以徐钮二氏曲律之精严,于此字言之凿凿,或非无本,此二奇也。庚真、支微是阴阳相配的韵部,阴阳相配的韵部元音接近,差别只在韵尾,这或许是“君”字叶入的理据所在。更进一步言之,此曲首调叶庚真部,前腔变叶支微,或可认为犹未破“前腔须叶首调之韵”这一曲律规则,只不过通叶宽泛而已。

其余3例,南吕宫过曲【太师引】引《王祥》格,南吕宫过曲【金莲子】引《张资》格,双调引子【惜奴娇】引《杀狗记》格,支微部字所在位置均系主韵位,可做支微和庚真通叶之铁证。

仙吕入双调过曲【锦衣香】引《杀狗记》格亦同前几例,系支微部与庚真部通叶。略微不同之处在于,此曲有“语、去”两个鱼模部字阑入,支鱼通叶是南曲常见韵例,乃有此种情况出现。

3、寒尤通叶,共5例

首先说明一点,本文所说寒尤通叶,其实包括寒咸与萧豪的通叶。但是尤侯与萧豪是相近的韵部,明人沈宠绥《度曲须知》认为萧、尤二部均“收呜”,故而音近易混,并在该书《音同收异考》一节中为之辨析,称“萧豪韵中,不发沉幽之籁”(沈宠绥1959:P301)文学艺术论文,足证此二部易混犯。因此,所谓寒尤通叶,实际包括寒尤萧通叶。

正宫过曲【醉太平】换头第五格附注中所引元散套《沉吟久》,“远”字叶入尤侯部;南吕宫过曲【绣带儿】换头第三格引《韩寿》,“巧”字叶入寒咸部;南吕调近词【捣白练】第五格引《韩寿》,“笑”字叶入寒咸部。这三字《正始》均认为失韵。我们认为它们都位于主韵位,是必须叶韵的所在。主韵位的字,即使难于强叶全曲主叶韵部,一般也会采取增加副韵等手段来从权处理。因此,这里反映的寒尤通叶。

如果再核以当代昆曲音韵,我们会发现寒尤通叶确是客观存在。寒咸部的字在昆曲中有一部分读阳声韵,另有一部分则阴声化了,导致一部分尤侯部字与寒咸部字合流,如“远、斗、丑”等字(游汝杰2006:P31-33)。作为宋元南戏的直系后裔,昆曲的这种特殊语音现象,当是滥觞于《正始》元传奇的寒尤通叶。

除此以外,南吕调慢词【瑶台月】引《赵氏孤儿》格,只有“诉、传”两个韵脚字。全曲一共三句,两个韵脚一个是鱼模部一个是寒咸部,而《正始》含糊其辞,注曰:“二韵”,其意盖谓此三句二韵。然而,“同声相应谓之韵”,若果如《正始》所注,曲叶二韵,韵各一字,孰与孰应?一字孤零,何韵之有?因此,这里“诉、传”二字当属鱼模寒咸的通叶。

无独有偶,越调过曲【山麻客】引《磨勒》格,第二换头的次句主韵位用了鱼模部的“浴”字,与全曲寒咸部通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我们知道鱼模部与东钟有通叶现象,何以这里又犯寒咸?绎其理,寒咸与尤侯可叶,鱼模与尤侯相近,早期戏文甫脱“村坊小曲”,体现在押韵上,就是通叶宽泛,不如后代精严,故有此鱼模偶犯寒咸之例。究其实,之所以有鱼模部字阑入寒咸文学艺术论文,其理据仍在“寒尤可叶”上。

五、赘 语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认为在南曲曲韵中“阴阳通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至于这类现象的分布以及成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我们认为,这应当是有其实际语音基础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注意到这样一则材料:王恩保教授在《吴淑〈事类赋〉用韵研究》中称,《事类赋》“有三处应押韵的地方,冀校本中都不押韵:一是1《天赋》:‘雪霜降而风雨施,无非教也。四时行而万物茂,复何言哉?’‘教、言’二字不押韵。二是40《弓赋》‘初观宛转之形,翩其反矣;乍得穹窿之状,受言藏之。’‘反、藏’不协。三是76《松赋》‘芝名飞节,石号康于。闻响而赏心者弘景,燃节而读书者顾欢。’‘于、欢’非韵。以上三处没有押韵的原因不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王恩保2002:P162-163)以《正始》元传奇的通叶规律来看,这三例恰恰是押韵的。第一例系寒尤通叶,第二例系寒阳通叶,第三例系寒尤通叶的变通形式——鱼模叶寒咸。《事类赋》作者是丹阳人氏,且久仕南唐,而南戏正是吴越清音。如果说这种“阴阳通叶”是戏曲这种特殊韵文形式的特殊用韵方式,而非实际语音如此。那么,“赋”这种文体何以与南戏曲韵特殊通叶暗合?信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极有可能向我们透露了宋元南方方言的某些信息。


参考文献:
[1][明]徐于室钮少雅.南曲九宫正始[M].王桂秋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三辑.台北:学生书局.1984.
[2]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武晔卿.南戏《张协状元》曲韵韵位研究[J].中国韵文学刊.2010(3).
[4]武晔卿.从《南曲九宫正始》看元代南戏曲韵的特点[J].语言科学.2011(5).
[5]武晔卿.从《南曲九宫正始》看元代南戏曲韵的部类[J].中国韵文学刊.2011(3).
[6]【明】沈宠绥.度曲须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7]游汝杰主编.地方戏曲音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王恩保.吴淑《事类赋》用韵研究[J].载刘晓南主编《宋辽金用韵研究》.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冠军早餐》的后现代主义解读_解构叙事
下一篇论文:《史记》的“怨”、“愤”与“实录”_文学艺术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