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图书情报

《汉语大词典》乐舞名物若干条目商兑_词语失收

时间:2011-05-25  作者:秩名
  焦尾(第七册164页,左)条下只说见“焦尾琴”。并未多加论述。查焦尾琴(《大词典》第七册164页,右),得二义项,一指琴名。即蔡邕用爨下所救之桐木裁制而成的琴。二泛指好琴。但是专业的音乐者知道“焦尾”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焦尾”亦称“冠”,即琴之尾部。宋·王观国《学林·卷五·庳》:“盖琴操弄中自有庳下声,非病声也,非病声则非先文声矣。閒音去声,谓徽閒也,閒辽徽之远处,若十三徽外近焦尾处声,以手取之,自然庳下,五臣音閒为闲,又误矣。”(《学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4页)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琴呵,小生与足下湖海相随数年词语失收,今夜这一场大功,都在你这神品、金徽、玉轸、蛇腹、断纹、峄阳、焦尾、冰弦之上。”(《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6页)当然这些比较具有专业性,用之甚少,但笔者觉得既然已经收入该词条,那么就该尽可能的做到完善。

自鸣(第八册1333页,左)收唯一义项:自我表白;自我显示。然唐·徐坚等著的《初学记》卷十六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古琴名有清角、鸣廉、修况、篮胁、号钟、自鸣、空中、绕梁、绿绮、焦尾、凤皇。”(《初学记·卷十六·琴第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5页)《佩文韵府》中也提到过“自鸣”。这些书证均表明“自鸣”为古琴名。

此外,词条如“松风”(第四册871页,右)、“南风”(第一册893页,左)、“秋风”(第八册39页,右)等之下都少其为古琴名的义项,宋·苏轼《十二琴铭》中有迹可证。五曰词语失收

《大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原则,从古今数千种汉语典籍著作中广泛收词,日常用词基本都能于其中找到。但是仍有词语失收问题的存在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两仪琴:宋代宫中新出琴之一种,二弦,每弦设六柱。用于雅乐。《宋史·乐一》:“时又出两仪琴及十二琴两种以备雅乐。两仪琴者施两弦;十二弦琴者,如常琴之制而增其弦,皆以象律吕之数。”(《宋史·卷一百二十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992页)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乐十·卷一百三十七·两仪琴》“宋朝初制两仪琴,琴有二弦,弦各六柱,合为十二,其声洪迅而庄重,亦一时之制也。”(《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13页)

金筝:筝之美称。唐·崔珏《美人尝茶诗》:“台前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全唐诗·卷五九一·崔珏》,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914页)宋·宋白《宫词》:“玉管金筝入夜调,今宵灵匹下青霄。”(《宋诗纪事·卷二·宋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宝筝:筝之美称。唐·元稹《生春二十首》中的第五首:“殿阶龙旆日,漏阁宝筝风。”(《全唐诗·卷四一○·元稹十五》,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880页)又宋·陆游《南窗睡起》:“狂倚宝筝歌白纻,醉移银烛写乌丝。”(《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54页)宋·张佖《碧户》诗:“宝筝横塞雁,怨笛落江梅。”(《全唐诗·卷七四二·张佖》,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537页)

诸如此类,还有不少,但毕竟《大词典》是一综合性辞书词语失收,并非一专业之词典,所以编纂者经过考量不予采收也是极有可能的。

六曰行文失于缜密

需合于语法、修辞、逻辑,此乃行文一贯之要求,辞书编纂也不例外。但是《大词典》在这方面仍偶有疏漏。

词条下书证先后颠倒,失于缜密。如焦尾琴(第七册164页,右)义项二下书证次第竟作:元·石子章 《竹坞听琴》、唐·李咸用《山居》,颠倒衣裳矣。

释文之末注明参见某书,并未见具体书证,既无助于词义之理解,也未扩大知识面。春雷(第五册651页,左)义项三:古琴名。见明·陶宗仪《辍耕录·古琴名》。草草收尾,失于缜密。

释文之末无一书证,如山口(第三册767页,左):琵琶、三弦之类乐器上端架弦处。箫管的吹窍也称“山口”。无书证,失于缜密。

所引书证只标明篇名,而不标注时代、作者等。如冰弦(第二册395页,左)琴弦的美称。传说中有用冰蚕丝作的琴弦,故称。第二书证举《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来早,娉乃破所照匣中鸾镜,断所弹琴上冰弦,并前时手帕,遣福福持去付生,为相思纪念。”《剪灯余话》是明代李昌祺所著,这是编纂者可以查证的,因此没有理由不详细注明。

《汉语大词典》曾被誉为全世界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可见其拥有极大的价值。但由于各种因素,其并非十全十美,然白玉微瑕,不掩美玉之光彩也!以上六方面,仅是笔者的浅见,如对他人有用,即是笔者之大幸!

指导教师:王强


参考文献
⑴《郭沫若全集·历史编3》,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⑵《山谷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⑶《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第一版
⑷《唐才子传》,京华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⑸清·汪中《述学·内篇一·释三九中》,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⑹《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⑺《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第一版
⑻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自叙》,中华书局,1983年第一版
⑼《韩偓诗注》,学林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⑽《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⑾清·曹庭栋《宋百家诗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⑿《晋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⒀《论衡注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⒁《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⒂《佩文韵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⒃《苏东坡全集》,珠海出版社,1996年版
⒄《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⒅《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知网”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和集约化印刷服务模式介绍
下一篇论文:从“目的论"的角度析中国古典书名的英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图书情报
最新图书情报
读者推荐的图书情报